快讯:
软木画传承人吴芝生六十年的坚守中俄青少年绘画大赛优秀作品展开幕民国美术的失踪者:李青萍天津著名花鸟画家刘金标向大悲禅院供奉四条屏嘉德15春拍回眸:私人收藏书画行情火热核雕杂谈:历史流派与工艺艺术周的安思远效应:谁在接盘刘栋题写的“狼图腾”片头字凭啥这么火?中俄青少年绘画大赛优秀作品展开幕留青竹刻:守艺留青史 竹刻彰吾姓著名画家张静做客天津美术网访谈 “雅淳凝晖”中国画作品五人展在香港湾仔画廊开幕台北故宫镇院之宝范宽《溪山行旅图》今夏展出匡时15春拍:赵望云和关山月的西北情著名画家张锡武:张派牡丹已有第四代传人可喜可贺从“浮世绘”到“蓝图”木版画特展6月5日亮相津门空间之间当代艺术联展在宋庄怡盛空间开幕著名画家叶大海:相信将来会看到一位女牡丹张软木画传承人吴芝生一甲子的坚守著名画家张静:画牡丹融合工笔的细腻与写意的挥洒著名画家张静做客天津美术网访谈实录 高清图:京津冀晋蒙五省市文史研究馆书画展在天津美术馆开幕著名画家韩富华做客天津美术网访谈实录 高清图:情感才是风景画的灵魂—程亚杰点评沙志国油画新作川岳荐灵——何宁中国画作品集欣赏高清图:川岳荐灵——何宁中国画作品集欣赏高清图: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快乐绘画作品展亮相天津美术馆高清图:第三届祭奠孟母孟子大典在天津文庙举行视频:“津门二JI”纪振民姬俊尧山水画小品展高清图:“津门二JI”纪振民姬俊尧山水画小品展在天津图书馆开幕高清图:著名画家庞黎明水墨肖像画展暨作品研讨会举行高清图:首届京津冀著名女画家邀请展天津画家展风采著名书法家王克礼做客天津美术网访谈实录 高清图:“津门画语”津门书画院第五届年展在天津美术馆开展高清图:水墨青春·天津青年书画家学术展开展 百余幅书画精品亮相
首页 >> 民间艺术 >> 正文

软木画传承人吴芝生六十年的坚守

天津美术网 www.022meishu.com 2015-05-25 16:29
吴芝生
吴芝生 吴芝生用“大刀”将栓树块削成薄木片
吴芝生用“大刀”将栓树块削成薄木片 枝干雕刻大致完成
枝干雕刻大致完成
逼真的亭子是软木画作品中常见的场景
逼真的亭子是软木画作品中常见的场景

  非遗名片>>>

  福州软木画由福州民间艺人吴启棋首创于1914年,至今已有百年历史,又称软木雕、木画,以“无声的诗”与“立体的画”闻名,与寿山石雕、脱胎漆器并誉为福州工艺美术“三宝”。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吴芝生软木画作品《闽都古韵》
吴芝生软木画作品《闽都古韵》

  传承人>>>

  吴芝生,福州软木画吴氏第四代传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核心提示>>>

  “那时候很多人都不做了,大师封刀、民艺人转行,大家都各找出路。我还卖过报纸,妻子当时也开了家食杂店,赚来的一点点钱都投到软木画里。”吴芝生说。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福州西园村,曾因为大规模的软木画从业人员以及令人咋舌的经济效益而名噪一时。当时的“软木画”对西园村来说,就如同现在的“古典家具”之于仙游坝下,在每个西园村人的生活中都留下了或深或浅的印记。而对吴芝生而言,这个印记着实不可磨灭,当然,他也不想抹去,因为这是一枚令人骄傲的勋章。

  一个玩了六十年的游戏

  还未成为吴氏第四代传人之前,吴芝生和周围大多数孩子一样,不过七八岁光景就成了一名软木画小学徒,跟着父亲吴钟沥学艺。吴芝生说这在“会拿筷子的孩子都开始学软木画”的西园村并不是什么稀奇事,不过别瞧他年纪小,用的心思可一点也不比别人少。

  严格说来,在软木画“巅峰”时期的80年代那批多达上万人的生产大军中,能称得上手艺人的其实少之又少,很大一部分人在学习阶段可能仅会做个亭、柳,就觉得学有所成了。而小吴芝生却不同,在学艺的最初阶段,便显露出善于坚持的一面,不仅老老实实地完成各个步骤,还会自己钻研。薄如蝉翼的木片、用途各异的工具刀就像他童年时期最亲密的玩伴,一张小小的木桌就是他的游乐场,灯一亮,游戏就开始了。

  “想要坚持下来,没有全面的技术怎么行?”也正得益于踏实的苦练,吴芝生练就了一人就可以完成精品的能力。十五岁那年,他便进入新店木画厂,凭借在人才济济的木画厂也数一数二的技术,一进厂就被评为二级技工,开始了靠手艺“吃饭”的生涯。

  虽然吴芝生明白,苦对手艺人来说在所难免,但他也没料到软木画“这碗饭”端得如此艰辛。见过了市场辉煌期的繁荣盛景,也与最惨痛的衰落不期而遇。那是90年代,因外贸市场“寒流”袭来,加之不少厂家过度生产、粗制滥造,从而导致以出口为主的软木画陷入一蹶不振的局面。“那时候很多人都不做了,大师封刀、民艺人转行,大家都各找出路。我还卖过报纸,妻子当时也开了家食杂店,赚来的一点点钱都投到软木画里。”讲起那时候的坚持,吴师傅并不是太感慨,反倒有些意料之外的淡然。

  最终成为大师的手艺人未必一开始就心无旁骛,吴芝生刚开始学习的那段时间,对软木画的认识很低,“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思想在当时仍被奉为至理名言,更何况“全村人都会做,出去是宝,回来是草。”但经历了不少风雨的吴芝生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刚拿起工具刀的小毛孩了,他慢慢转变了对软木画的看法,“现在时代不一样了,我们守护的是传统艺术,创作的是艺术品,所以我们也算是艺术家吧!” 

  愿“后浪”更强

  记者采访那天恰逢吴师傅和女儿、老伴在收拾东西准备搬家,与软木画有关的东西堆满这间临街工作室的各个角落,走道大多只容得下一人转身。新家是后来开发的小区房,离现在的工作室和位于西园村中心小学的软木画创作中心都不远。言及此,吴芝生话语里多是感激,但也偶尔有些无奈的心酸,“西园村拆迁,当年把钱都拿去批地盖房子的人拿到了很多赔偿,发扬软木画的人反倒成了最穷的一个。”

  在政府还未大力扶持的2005年之前,软木画市场还在困境里苦苦挣扎。由于改革开放之后跟不上时代的潮流,大大小小的木画厂相继倒闭,只有吴芝生咬牙坚持下来了,由他组织的创办于2002年的软木画创作中心是当时唯一的软木画生产研究企业。2008年6月,软木画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吴芝生也被确认为代表性传承人。“现在在做的大部分还是六七十岁的人,他们要退休了怎么办?”如今,他最担心的便是传承问题。 

  1946年出生的吴芝生也将近七十岁了,依旧每天马不停蹄地为软木画奔波。在福建工艺美术学校等机构开设技术课程、甚至在福州旅游职专设立了“软木画”专业,还与监狱合作为在押犯人提供手艺培训……种种尝试,只为了避免软木画陷入后继无人的尴尬境地。

  同样投身软木画事业的女儿吴奕红说,父亲每周有四至五天都要去学校上课,希望打破传统手工艺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走“院校派”路线,吸引更多人才。吴师傅的想法也很简单:“以前的软木画只是民俗而没有文化,要让后一辈赶上我们,比我们更强,把他的师傅‘扔’在沙滩上了,那我作为传承人的工作就成功了。”

  不停歇的是手和心

  吴芝生的工作室在西凤路旁,位于陈氏宗祠边二楼的一大间屋子里,三四张木桌紧挨着摆放在窗边,工具刀、木片姿态随意。如果你清晨或是深夜路过那里,或许抬头就能看到影影绰绰的灯光。当然,你也有可能在傍晚的乡村路上或是乒乓球桌旁遇到他,不过,除了饭后散步和乒乓球这两个“爱好”之外,他的生活完全被软木画占据着。

  早晨五六点钟起床,要么准备上课的材料,要么开始一天的软木画创作,往往到夜里11点了仍不舍扔下刀具。即使现在有“资格”偷懒了,他依然坚持着这样的作息。软木画有“丛山数百里,尽在一框中”的美妙形容,而就是为了这一框无尽美景,吴芝生从学艺少年奋斗到了现在,儿时的玩伴——各式道具与软木皮也成为一生挚友。

  吴师傅介绍,创作软木画会用到大刀、尖刀、岩刀以及其它一些创新刀具,材料主要是从西班牙、葡萄牙等地进口的栓树皮,因其柔韧性与可塑性更强些。当然,并不是一开始就上手制作,要先设计草图,然后才做“亭台楼阁山水花鸟”等各类零件,做好之后再进行组装。“要观察远近距离,考虑各方面的透视。有些人不会画,只能照相,还有很多老师傅只能凭图案做,凭空造物不太可能。”吴芝生则在这方面下足了功夫,他曾经为了创作一幅《湄洲妈祖风光》,前前后后去了十几趟湄洲湾,胶卷拍了五六卷,最后又花了大半年的工夫才完成,而这样的事情又太常见了。

  其实软木画还未见起色的那几年,吴芝生的工作基地是自家的老宅。采访期间,他多次指着记者身后桌上的几张照片介绍,那是2014年底拆迁前他特意去照的老宅照片,“今年我要以它为原型创作一幅作品”,脸上是有点不舍又有些期待的表情。不舍的是旧宅里的奋斗痕迹,期待的是新的开始。(作者 刘玲芳)

来源:新浪收藏 责任编辑:简宁
>>相关新闻
• 核雕杂谈:历史流派与工艺
• 留青竹刻:守艺留青史 竹刻彰吾姓
• 软木画传承人吴芝生一甲子的坚守
• 手工制帘传承五代:张大千抄纸也用他家的
• 天津工艺美术家赵盛兴:这只“螃蟹”你肯定咬不动
• 传统虎头鞋做工纹饰寓意解析:人之初的雅拙美
• 太原美术馆同时举办两场漆画艺术展
• 瑞安木活字印刷术略记:墨香千年东源村
• 王金忠谈玉雕:纯粹之美无国界
• 探访中国木雕博物馆:镂月裁云间的流年美梦
• 天津市河东有个“靴子张”:传承四代的非遗
迎接第十二届全国美展中国画展区在天津召开
  •  天津美协走进宁河文化下乡 天津美协走进宁河文化下乡
  • 天津美协主席团到警备区慰问 天津美协主席团到警备区慰问
  • 天津美协主席团一行深入宝坻区 天津美协主席团一行深入宝坻区
  • 巨龙画院揭牌成立 举办书画名家展 巨龙画院揭牌成立 举办书画名家展
  • 王心刚中国画作品展在天津美术馆举行 王心刚中国画作品展在天津美术馆举行
  • 霍庆有年画艺术展举办 霍庆有年画艺术展举办
网上美术用品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