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天津美术网讯 在当今一个强调科技和实业创新的时代,对于传统文化艺术,须吟笙雕刻艺术纪念馆艺术顾问王世军先生却有着不同的看法:学古如古,能很好的把传统文化经典传承下来已经是上好佳作了。为什么这么说呢?
“述而不作”,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需要的!
就如孔子在当年面对礼崩乐坏的时代为恢复周礼而提出的“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一样,作为一个从事传统文化事业的核雕艺人,我觉得今天也很有必要传承这样的理念——孔夫子此话的意思简单来说就是:古人的东西已经很好了,我们先不谈创造,只要能把古人的经典真正重新再现出来已经很好了。
在今天中国正处于一个传统文化复兴的时代,由于种种历史原因造成的文化艺术断层正需要我们这一代人来接上。如果能做到真正把古人的好东西重新做出来,能再现经典,假如又真能做得和古人一样好,我觉得已经是大家了。比如书法,我们哪怕是临摹,如果有人的书法可以和王羲之一模一样了,那我认为他的作品就已经可以成为这个时代的传世之作了。
当然,王世军先生也不反对创新,只不过他认为在传统文化艺术方面要谈创新,应该在充分掌握和吸收了古代文化艺术精髓的基础上再去谈创新。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本身就很注重创新,品类上百花齐放,题材上丰富多彩,可以说本有着浩若烟海的艺术宝库供我们学习。若能学习好古人的好东西,正如“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所说的一样,创新能力已经培养起来了,这是第一层面的创新;其次,若能在充分吸收各种传统艺术门类精华的基础上再做创新,那一定可以成为一代宗师了。
“信而好古”,似是我的天性!
我出生于江西上饶,我的家乡有很多传统徽派建筑。其实在我小的时候,恰逢传统文化并不受重视的时代。相反,那时改革开放伊始,更多的是西方文化逐渐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与文化表达方式。但不知为什么,我从小看到我们老家祠堂之类的传统建筑形式就很喜欢,特别是上面的木雕,最是吸引我了。我至今仍然记得一组让我印象深刻的木雕:那个木雕非常的美,也很生动。所雕刻的是八仙人物,表情举止宛若活人;而衣带飘逸,则颇得“吴带当风”之意趣韵味。这个雕刻功夫,少了十年八年的功力是雕不出来的。
只可惜,木雕后来被人偷走了,我感到非常可惜。我当时就觉得这样的东丢了就没有了,我要是当时能把他画下来,甚至也能学点这样的雕刻技艺那该多好啊。这也是我后来喜欢画画的一个主要原因了。当然,因为我的家族里有长辈会画画,加上我们那一带很多雕花床上还有漆画,有瓷板画,都是些山水花鸟画,人物也有。所以,我是从传统画走向艺术道路的,从小就很喜欢。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我当时的想法就是以后也要从事与画画有关的工作。所以,从18岁开始,我后来随缘从事过多年的石雕、砖雕、砚雕艺术,使得我有机会在各类载体上去表达我想要的传统视觉美。我特别喜欢雕刻的是中国传统山水画,他让我可以感受和再创造古人的生活状态,因此我曾雕刻过中国山水名画《溪山行旅图》、《清明山河图》,我甚至还为无锡梁溪湖畔公园雕刻过展现传统江南水乡风貌的石雕。
当然,与传统文化有关的我也都喜欢:比如传统的人物雕塑,我们也需要去体会古人的心理世界并把他再现出来。我雕过的包括《二十四孝图》、《百子图》等;而传统场景里的动物,也都是富有神韵气度的。在灰色的砖雕上表现出来,更富古意灵气。特别是佛教里的鹿野苑,因鹿王为保护怀孕的母鹿不被射杀而舍自身、让每天以射杀一只鹿为乐的国王放弃杀戮的故事而为人传颂。我曾经为苏州的兰凤寺雕刻过以鹿和为主题的砖雕,读到这样的故事,再去雕刻创作,心里充满了对天地众生的敬畏,这也让我后续作品有了更多传统的人文情怀在里面。
后来在2007年开始做核雕,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因为读到了苏东坡在被贬官后豁达乐观地携友夜游赤壁的情怀,又看到了这样的情怀在小小一枚核雕上都可以表达得淋漓尽致,更加让我感受到了我们老祖宗的厉害,这样的传统技艺和文化更应该在人们好“读图”的当代得到更好的诠释。而之前所学的几类雕刻经验,更让我的核雕艺术生涯如虎添翼、如鱼得水。一切似乎都是上天的安排,我心怀感恩!
我想,人生苦短,人的一生要顺应天意与此心,学自己想学的,做自己想做的!特别是这些能影响后世的传统技艺和文化,不但自己可以乐在其中,也能创作更多唯美的意境,让更多繁忙的现代人能从传统艺术中找到心灵的慰藉。
好古学古,复古如昔是我的心愿!
有时我想我若是生于王叔远先生的那个时代,除了我目前最看重的核雕,我的志向可能会是学习更多的传统文化,琴棋书画,最好样样精通哈。然后,再有余力,就是读书著作以论道。
而从事传统文化的我们都知道,由于一百年来的中国社会剧变,我们这一代人需要补的课太多太多了:古人《幼学琼林》,亦自小读《三字经》,在文化思想上本已把我们甩出几条街了;而在传统技艺方面,很多巧夺天工的传统技艺由于现代人居住环境的改变而遗失众多——就拿砖雕木雕来说,传统建筑需求的减少就曾经让很多以此为生的老艺人迫于生计而转行。而年轻人也同样迫于生计很少有人愿意继续学习,这样的损失可谓不计其数。
我想,这辈子我若能不断潜心学习研究中国雕刻艺术,把中国众多的雕刻艺术的精华都能重新掌握好。同时,若在我们这一代人的努力之后能让更多传统的经典艺术得到相对完美的恢复与传承,并用于我目前最钟爱的核雕艺术,使我的核雕作品能成为各类雕刻艺术的集大成者,也算不枉此生了!
每个时代的人都有自己的使命:盛世修文,舍我辈其谁?(丁龙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