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广州玉雕代表性传承人高兆华作品岭南会展出——
五只翡翠蝙蝠上下翻飞,一片瑞意吉祥之境……这是在9月11日至27日于二沙岛岭南会展览馆举行的“岭南高端工艺品 走进寻常百姓家——广州三雕一彩一绣精品大展”上,“民间工艺美术大师”高兆华展出的作品《五福临门》。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广州玉雕代表性传承人,高兆华的拿手“绝活”近年 来频见报端。此次,记者来到高兆华位于芳村的工作室,一睹他满屋匠心独运、巧夺天工的玉雕精品。在交谈中,当谈到南北派玉雕的不同艺术特色时,高兆华自豪 地说,敢为天下先的广东人在“南派”玉雕的发展中一直以创新精神独领风骚。
件件作品皆“绝活”
广州城西“兆华玉雕艺术工作室”的陈列室里,展示着一系列玉雕精品,高兆华一边讲述其创作的精品中的“绝活”,一边聊起创作背后的灵巧构思和故 事:用珍稀名贵的新疆和田籽玉雕成的“逍遥佛”,润白无瑕,人物背靠木鱼,手托头顶,双脚互擦,一副无拘无束的逍遥模样。高兆华说,他当时以每公斤500 元的价格买下了7公斤的外面包着一层黄皮的新疆和田籽料,不惜工料雕琢成这件1.5公斤重的“逍遥佛”,现在这样的玉料已经暴涨至每克3000多元,要放 到现在去创作肯定不会这样“费料”。也因此,“我所有的作品都是‘孤品’,永不重复,这既是因为石材玉料的独特性,也因为我不走市场化路线,不做大众题 材。”高兆华说。他最得意的翡翠仿古玉雕《鸳鸯三链瓶》可谓匠心独运:瓶子上部的玉链互相交错,瓶的中部以一心链相连,这些玉链充分运用“活环”技巧,将 构图平面变宽,增强作品的体积感、新鲜感。这种传统技艺“活环术”对技艺要求高,加上创意巧思,让高兆华在1984年即获得“民间文艺山花奖”。三件套的 《日月同辉》则可谓高兆华“绝活”之集大成和穷极工巧之代表:一块不足0.04立方米的石头雕刻成一座长达4.35米的大型摆件,作品以“九龙璧”、“嫦 娥奔月”和“五环”组成,取材于古代祭器玉璧上龙纹的蟠龙,寓意文化传承, 嫦娥牵玉兔和挂宫灯的链子用的是“活环术”,月亮上的广寒宫大胆采用“反 雕”,最薄之处只有0.6毫米,广寒宫上的彤云和桂树则利用俏色设计而成,“五环”造型灵感来源于“浑天仪”,不可思议的是每个圆环不但可以转动,而且都 是中空的,里面通上了灯管,展示的时候灯光亮起。这件作品既有玲珑、繁复之美,更有“机械”之巧,高兆华透露,他想将这件作品中的五个前人没有用过的技术 一起打包申报“科学进步奖”。事实上,除了对机械偏爱,高兆华会的东西很杂,“我可能是玉雕师傅中最会理发、最会修表、最会做衣服的人”。这些“才艺”既 是高兆华在人生岁月中的磨砺,更让他触类旁通,成为创作的灵感。“我早年在玉雕厂主做设计,曾做过一件多向旋转的《百子图》,那个犹如走马灯的设计,上面 的花篮、小孩、宫灯都会旋转,这就是从修理钟表中提炼出来的,旧式钟表有小鸟或者人物跳出来报时,这些西方的巧妙东西,我简化出来放在玉雕里,都得到了认 可。”高兆华说。
广东人率先
以翡翠为饰
经过多年的发展,南北工艺技术上已区别不大,“扬派”、“海派”主要走传统路线,“南派”则体现出自己的鲜明风格,即开风气之先的创新精神。
高兆华颇为自豪地对记者说:“我们的技艺既传承祖先,也包容中西,整个‘南派’在创新方面,自我感觉处于国内领先。首先,‘南派’玉雕的开拓、 发展就是走创新之路。比如,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时,‘南派’就发展出自己的通雕、镂空技术。像源自牙雕的玉球是南方玉雕所特有的。在材质上,‘南派’也很大 胆,当时翡翠作为新材料从缅甸过来,北方没有人愿意做,是广东人敢为天下先,做出的饰品被慈禧太后所喜欢、赏识之后,从此奠定和形成了现在国内翡翠首饰的标准。”
而在面对市场的时候,题材创新也是不二法宝。“谁能找到突破,赶早做出一个新东西谁就能在市场上获得好的经济效益。没有新东西,就没有好的价 格,在竞争中就没有优势。如果都是仿制前人或者同行的东西,长此以往就失去了创新能力。”高兆华回忆,他在南方玉雕厂里做设计时,曾从孩子们的玩具不倒翁 里得到灵感,创作了不倒翁玉雕系列,男女老少、动物植物做了不下百种,到现在还有人在做。(刘丽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