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玉雕大师余其泽——
余其泽,广东玉雕大师,曾荣获“广州市首届有突出贡献的能工巧匠”,参与制作香港回归珍品《一帆风顺》、澳门回归珍品《九州同心》。从业三十多年,他见证了南方玉雕发展的兴衰。面对如今玉雕行业萧条、广式玉球制作后继无人的局面,余其泽大胆尝试,为广式玉雕寻觅新平台。
最鼎盛 为庆祝香港澳门回归定制珍品
在天平架的大新象牙厂里,记者见到了年近半百的玉雕大师余其泽,他戴着深蓝色的工作袖套,案台上摆放着设计草稿和一块块玉石原料,在玉雕机前面慢慢打磨,伴着玉石切割时扬起的粉尘,经常一坐就是一整天。
余其泽告诉记者,入行三十多年,他经历了广式玉雕的辉煌和没落,如今从事玉雕行业的人越来越少,独特的广式玉球制作也已停产十年之久。“现在只剩两位老玉雕师傅掌握玉球制作手艺,他们没有收徒弟,后继无人,玉球制作濒临失传。”余其泽惋惜道。
而在广式玉雕的鼎盛时期,整个玉雕厂加起来有几千人,每天车间里机器轰鸣声不停,场面热火朝天。外国旅行团甚至直接到厂里挑选艺术品,玉雕厂人来人往,热闹非凡。余其泽就曾有一件半成品,虽然还没做完,摆放在橱窗里就被外商选中买走了。
余其泽就是广式玉雕最鼎盛的时期,加入到南方玉雕厂工作的。从学徒做起,从认识工具开始学,随着经验的积累,他逐渐成为厂里的骨干,曾任南方玉雕厂新产品开发组长。1997年香港回归,余其泽被派往信宜玉雕厂,参与制作“香港回归珍品”巨型玉雕《一帆风顺》。《一帆风顺》采用信宜玉48吨,由三帆龙船、玉球和基座三部分构成,规模十分宏大。余其泽回忆说,那时简直是“大会战”,广府地区的玉雕师傅汇集在一处,日夜不停地讨论造型和手法。为了赶进度,他曾两天两夜没合过眼,一直在机器前奋战。
到了1999年澳门回归,余其泽又参与制作了大型水晶玉雕《九州同心》。作为“澳门回归珍品”,《九州同心》结合了水晶玻璃与广东南玉,它构思别致,以一颗五十六块切面的水晶钻石承托一朵璀璨怒放的莲花,莲花又托起布满木棉花和莲花图案的硕大玉球。余其泽担负起前所未有的挑战,以玉雕手艺承接了水晶莲花花瓣部分的制作。
“那时我还去了中科院的保密单位参观,专门学习光学玻璃的切割和制作手法。水晶玻璃的硬度比玉小,切割时要格外小心,不能产生裂缝。”余其泽说,当时预备了20块水晶玻璃,其中有两块是备用的,由于他的手艺足够谨慎精细,最后那两块备用水晶没有用上。虽然水晶与玉雕有一定的相通之处,但这次经历对他来说也算是一种“跨界”尝试。
叹往昔 广式玉球后继无人
无论是《一帆风顺》还是《九州同心》,其中都含有雕刻精美的玉球部分。曾经,镂雕多层玉球是广式玉雕的精品,玉球层层重叠,每层都能转动自如,表层雕刻精美的花鸟、龙凤等,雕工极其精湛。其中通雕玉球多达12层以上,托在手上轻轻晃动,隐约传出玉石清脆碰击之声,十分动听;子母球、异形球等更是精巧特别。
余其泽回忆道,上世纪60年代,南方玉雕厂开始研发玉球产品,在鼎盛时期,玉球曾一度是玉雕厂的顶级精品。然而随着巅峰逝去,上世纪90年代,南方玉雕厂从繁华的下九路搬出,广州玉雕厂关闭,大部分玉雕师傅已转行,到今天,仅剩两位老玉雕师傅还掌握玉球制作手艺。而制作玉球必需的钩球机目前仅剩一台,已停产十年,重新运作起来又需花费几万元,再加上原料的采购费,工厂承受不起。
余其泽认为,玉球的没落,还有市场的原因。“玉球没法做太小,像佩件一样戴在身上,它只能作为一种摆设,也没太大实际用途,因此市场较小。制作玉球的工序复杂,要求玉雕师傅手艺高,因此它的价格始终低不下去。”
虽然余其泽也参与过玉球作品制作,但他认为自己还没完全掌握玉球制作手艺,对于广式玉球的传承有心无力。“作为一门传统手艺,玉球制作已停产十年,这本身不利于技术的延续,再加上漫长的学徒过程,没有年轻人愿意沉下心来学习,这也制约了广式玉球的传承发展。”余其泽说。
寻出路 传统玉雕要走出庙会小摊
作为广州的传统民间手艺人,余其泽感叹自己现在更常出现在街道、社区里办的民俗展会中,一个个小摊上摆着带有广府文化特色的传统工艺品,但街坊们大多数是“买着玩儿的”。
为了找到广式玉雕的新出路,今年,余其泽在众多传统手艺人中做了率先尝试,将自己的玉雕作品放入大型商圈的商场内展出,并亲自现场制作玉雕作品。余其泽认为,商圈平台聚集着更多年轻人和白领阶层,而玉器、象牙、木雕等广州传统工艺品本就是走中高端市场的。“在商圈进行技艺展示,是让传统工艺真正走进了市场。”余其泽说,玉雕、广彩等手工艺品,其实不应该局限在庙会的小摊上,技艺精湛的手工艺精品可以尝试走一走“高大上”路线。(记者 郭原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