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天津美术网讯 “从事湘绣行业几十年,我觉得坚持传承需要一颗坚守的心,最重要的是必须秉承‘工匠精神’。”15日,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湘绣代表性传承人柳建新在长沙雨花非遗馆接受记者专访时说。
柳建新是湖南长沙县人,今年65岁,15岁开始学习湘绣。50年来,柳建新创作了多幅优秀绣品,多次荣获国内大奖。她绣功精细,针法活泼,特别擅长运用“鬅毛针”法刺绣虎、狮、猫等动物,她的双面全异绣作品更是被外国友人誉为“魔术般的艺术”。
1996年,柳建新从湖南省湘绣研究所退休,创办了湘女绣庄,开始积极培养湘绣艺术人才,同时向全国乃至全世界推介湘绣艺术。
近年来,随着科技不断向前发展,机器代替手工成为趋势,许多手工艺产品由于生产速度慢、时间长、成本高的缘故,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的节奏。
“一幅湘绣作品,绣出来肯定不是一两天,大件作品往往要一两年甚至几年时间。”柳建新说,很多人本身就对传统艺术不感兴趣,认为它只是一种装饰品,没有理解其精神层面的意义,因此好的作品往往不被市场接受。
除了成本因素外,市场的鱼龙混杂也是破坏湘绣艺术发展的一大原因。个别商家为了快速赚钱,用机器化的绣品冒充人工绣品,严重阻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
一心钻研和传承湘绣艺术,遇到困难也从未找过政府“诉苦”,柳建新就是这样的性格。近两年,由于行业不景气,她的绣庄从往年的30多人锐减至12人。直到2015年,湖南省、长沙市两级领导走进绣庄调研非遗保护事宜,并建议给予产业扶持,情况才有了些许转机。
谈及湘绣的未来,柳建新认为,技术和产业创新是出路,但湘绣毕竟不是一个赚钱的行业,不能一味去追求经济效益。
“很多年轻人,在学习湘绣的第一年很有激情,但时间久了看不到赚钱的希望,很可能就离开另寻他路了。”柳建新叹气道。
“其实我也想过放弃去做点别的事,但是就是做不到。”柳建新表示,湘绣的传承是一种责任,也正是因为这种信念,才促使自己坚持下来。
几年前,在柳建新的劝说下,远在北京的女儿刘雅放弃高薪工作,回到湖南帮助妈妈发展湘绣事业。2015年,刘雅借助创意生活美学思想,研发了包括绣扇、头箍、围巾等在内的多种湘绣文创产品,目前正着手将湘绣艺术往品牌化方向发展。
“国外的一些社会机构会对传统艺术给予资助,让艺术家们可以专心地创作和传承艺术。”刘雅说,非遗的传承与发展,不能单纯依靠政府的支持,社会力量的参与也特别重要。
“一辈子能够做好一件事,我就很知足了。”柳建新表示,自己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有更多的优秀人才能够终身从事这个行业,将湘绣永远地传承发展下去。(记者 向一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