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笔底庄严·李寅虎个展将在天津美术网艺术馆开展纪念穆仲芹、赵松涛 工艺美院60年代学生举办画展砚田秋耕:2016郎绍君、徐如黛伉俪书画小品展举办孔达达:伪学术盛行于艺术金融领域16幅珍品唐墓壁画陕西历史博物馆首展艺术家不好色,怎么画?清华版画专业毕业作品展 艺术天地的“始发站”回归古典 高冬教授收藏英国水彩原作展在津开幕中国画八人精品展在津举行 刘家栋“大红袍”首发形而上学一元论油画作品展将开幕吴琼青春版画展于兰境艺术中心举办甲天下:叶甫纳个展在空间站举办澜回:杨子荣个展于上海艺术门举办殇城记:杨炼个展在北京博画廊开幕水松石山房主人水墨展在止观艺术馆举办里约奥运临近 体育藏品暗流涌动莫把违反常识当书籍设计创新鉴藏:建党题材邮票一览在美国玩收藏要遵守什么铁律容庚:倾尽所有只为学术研究和保护文物高清图:墨韵颂歌—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书法作品展在津开展高清图:孙季康在津喜收六徒弟 “孙氏”花鸟画薪火相传高清图:天津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美术作品展开幕高清图:俊山秀水-天津名家山水画邀请展在乾庄书画院艺术馆开展视频:著名画家张葆东做客天津美术网 视频:著名画家李娜做客天津美术网 著名画家张葆东做客天津美术网访谈实录 著名画家李娜做客天津美术网访谈实录 高清图:河北区纪念建党95周年书画作品展在鸿德艺术馆开幕高清图:民盟天津市委会“同心·前行”美术作品展开幕视频: 班门问道—姚占元、宗桂民花鸟作品展高清图:在花园-天津美术学院2016届毕业生优秀作品展开展高清图:“墨彩溢美”向中林、柴博森山水画作品展在天津图书馆开幕高清图:京津冀“绝活儿”集中亮相天津美术馆 端午小长假免费参观视频:著名画家张大功做客天津美术网
首页 >> 民间艺术 >> 正文

篾匠传人杨维炉:文创为魂 点竹成金

天津美术网 www.022meishu.com 2016-06-29 13:37
搜集的各类老竹编制品,成为杨维炉的设计灵感来源
搜集的各类老竹编制品,成为杨维炉的设计灵感来源
 
杨维炉手编的获奖竹牌匾
杨维炉手编的获奖竹牌匾

  天津美术网讯 传承数百年的手工编织竹器具,在当今工业化生产的塑料替代品冲击下,日趋式微,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光有手艺,缺了文化,老底子的东西很难再传下去”。作为篾匠传人的杨维炉一反常规,以文化创意放大传统竹编之美,并与当下潮流文化相融合,走出一条独特的创业路。

  在宁海前童古镇,有家特别的竹器店。店门不挂招牌,里面陈设的各种精致竹编器具,只展示不销售。店主人杨维炉说,“竹制品代表的乡土文化,才是最具魅力的。”

  今年34岁的杨维炉是宁海前童镇上杨村人,祖上五辈都是篾匠。但他一开始“很看不起”这门祖传手艺,成年后,忙着跟朋友合伙做生意,开店贩销土特产。后来,看到父亲杨启韶一直为招不到徒弟而发愁,杨维炉心软了,答应继承这门祖传手艺。短短几年,他就学会了父亲所有的编织技法,且深深喜欢上了这门“山里人的艺术”。

  如今,杨维炉是宁海县竹编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他曾用数千根细如发丝的竹丝,编织临摹国画大师潘天寿的《墨竹图》,并把宁海的山水、人文编织成竹编画,令同行赞叹不已。去年秋天,他参加第八届厦门文博会,单凭一幅竹编牌匾就捧回了“中华工艺精品奖”铜奖。

  一个人做竹编,手艺再好,也成不了气候。几年前,杨维炉就先后找来乡里30多名篾匠,办起专业竹编社。他拿着设计好的各种样品,到义乌、安吉等市场联系业务。有了订单,大家一起做,也为乡邻增加了收入。

  编一只精致的竹篮,要做一个月,东西虽好,但价格贵,卖不掉。杨维炉知道,按照父亲几十年来的那种传统做法,市场只会越来越小。有着商业头脑的他想出了另一条路:“把大东西做小,小东西做大”,和地域文化特色结合起来,让竹编制品体现艺术性和收藏价值。

  经过杨维炉的创意设计之手,寻常的竹食盒、摇篮等变成了一件件实用的艺术品。这一招果然灵验,订单纷至沓来,甚至吸引了境外买家前来采购。

  杨维炉透露一个秘密,他的设计灵感全是“老祖宗”给的。他领记者来到库房,里面存放着上百件各种样式的古董竹编、漆器制品,有些已三四百岁了。“你看,这个清代的手提竹篮,样子几乎跟欧美名牌包一模一样,多新潮,”杨维炉说,这几年他把积蓄都用在收集老的竹制器物上了,古人的设计样式在现代就是潮流,拿来就能用。

  竹编制品再怎么艺术化,市场容量终究有限。最近一两年,杨维炉瞄准了茶室用品和文玩这个新兴市场,设计、制作相对应的竹制品,走高端订制路线。“文化让竹子‘点石成金’”,他还利用从各地搜集来的老竹片,开发了香盒、挂件等一系列新产品。杨维炉说,上百年的老竹片,手感温润,如玉一般,加上点创意设计,很受文化人的青睐。去年厦门文博会上,光这种小玩意他就卖了数十万元,还供不应求。

  眼下,杨维炉利用微信建立起一个销售和信息交流网络,把设计出的新产品发到朋友圈,接到订单再组织生产,“这样,市场看得更准,也避免物料的损耗”。

  “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这是杨维炉在QQ上的签名。杨维炉想找个地方,把收集的宝贝陈列展出,让更多人了解竹编文化和竹之美,并通过培养年轻人,把竹编手艺一代代传承下去,“希望宁海竹编能像象山的竹根雕一样,打开一个新的市场。”(记者 余建文)

来源:宁波日报 责任编辑:简宁
>>相关新闻
• 思南花烛工艺传人:雕龙画凤一辈子
• 银行职员变身艺术大师 妙笔绘出葫芦画
• 集美貌与寓意于一身的传统艺术:工笔葫芦画
• 成都90后女大学生手绘成都百年水碾河
• 七旬大爷痴迷葫芦画 十年功夫终成达人
• 中国传统工艺(剪纸)大赛将举办
• 湘绣传承人柳建新:坚守需要秉承工匠精神
• 四川绵竹年画创新:皮雕年画创意足
• 最年轻女书传人:复活闺蜜世界里的古老密语
• 通草画是融汇东西文化的产物
纪念梁崎先生归真长逝20周年专题
  • 天津金带福路文化传播中心落成 天津金带福路文化传播中心落成
  • 天津首办山水画邀请展 天津首办山水画邀请展
  • 天津美协花鸟画专委会成立 天津美协花鸟画专委会成立
  • 政协水彩画艺术研究院作品展 政协水彩画艺术研究院作品展
  • 李寅虎个展在乾庄书画院开幕 李寅虎个展在乾庄书画院开幕
  • 台湾山水艺术学会文化交流展 台湾山水艺术学会文化交流展
网上美术用品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