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天津美术网讯 飘逸的古画绣品,挥洒出比原画更多的神韵;仿真的水乡题材,如同摄影作品一般色调明暗相宜……提起中国传统艺术刺绣,市民们肯定并不陌生。在9月21日即将于山东·济南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的第四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简称“非遗博览会”)上,仿真绣创始人沈寿的第四代传人濮惠菊即将带着她的精美作品参展,让喜欢刺绣艺术的朋友大饱眼福。
坐落于苏州太湖之滨的苏绣艺术之乡——镇湖,活跃着一批绣娘精英,她们是镇湖刺绣生生不息的中坚力量,濮惠菊便是其中之一。1966年7月,濮惠菊出生在太湖水乡镇湖石帆村一座私塾宅院里。濮家祖上世代私塾,濮惠菊就在传统文化教育的熏陶下成长。在镇湖,家家有刺绣,户户有绣娘。濮惠菊7岁时,一边上学,一边跟着母亲在绷上学做简单的刺绣。母亲手把手地教她传统针法,绣制带有杨柳、花卉、乌这些图案的桌布、被面等日用品,濮惠菊对刺绣很感兴趣,并且有了扎实的基本功。都说水乡女子勤劳而智慧,濮惠菊不仅具备水乡女子的特质,而且在良好的家庭氛围中形成细致、贞静的品格,为后来拜师学艺打下基础。
俗话说,一根绣花针没有三钱重,拿起来根根筋骨动。在濮惠菊的恩师——沈寿刺绣艺术第三代传人牟志红眼中,年轻的濮惠菊为人实在,话不多,排针和线光运用的基本功特别好,符合牟志红的收徒标准,于是1988年收濮惠菊为徒。濮惠菊也因此成为沈寿刺绣艺术第四代传人。牟志红对她进行专业系统的训练,手把手教她用线用色,从花鸟、小猫开始做起到人物肖像、仕女、油画的刺绣表现技法。濮惠菊态度认真,进步很快,一年后便回到乡下开始自己独立绣制,完成乱针绣作品“君士坦丁堡女郎”。1990年濮惠菊选择梁楷“泼墨仙人图”运用平针加针减针的针法,完整的呈现了水墨画的韵味。
作为一个刺绣手艺人,濮惠菊把自己的毕生都献给了手中的神针。刺绣如同一种气息洋溢着爱的力量和热情,渗入濮惠菊的生命之中,融为血脉太湖的山灵水秀。濮惠菊深知,自己肩负着传承的义务和责任,应该以规范化的形式将传承工作有计划地付诸实践,让仿真绣艺术获得更多人的关注,为其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因此,2010年,濮惠菊开始筹建苏州市沈寿刺绣艺术研究中心。濮惠菊表示,近年来刺绣行业呈现欣欣向荣的发展势态,该“中心”成立后,希望能够将师徒相授的传承模式带人校园,通过与高校合作发掘更多喜欢刺绣的年轻人,培养一批有创意能力和艺术修养的传人,同时努力通过文化交流,将苏绣文化推向世界。
据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自2010年在山东济南首次举办以来,国家文化部、山东省人民政府高度重视,迄今已成功举办了三届。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规范管理”的办会思路,积极引进社会力量参与,使每一届非遗博览会都办成“人民的节日”。非遗博览会与文化部举办的成都非遗节遥相呼应,形成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西部一节、东部一会”的办会格局。据不完全统计,前三届非遗博览会达成意向交易总额高达450余亿元,社会各界高度评价、反响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