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①
②
③
④
张建宏正襟危坐,全神贯注地拿着画笔作画,那一刻,他的世界里仿佛只剩下了手里的内画瓶(图④)。
内画瓶起源于内画鼻烟壶,是我国特有的传统工艺,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山西省大同市广灵县,就有这么一位内画传承人,他的作品《映山红》被中华民族艺术珍品馆收藏,他个人也被授予“大同市工艺美术大师”的称号。
走进张建宏的内画艺术工作室,立刻被一侧玻璃柜里的展览品所吸引(图①,张建宏作品。)。这里面的作品,小到手掌心大小的鼻烟壶,大到50厘米见方的工艺成品,应有尽有。其内容或山水田园,或生肖属相,细腻精美。
“手工内画,除了审美能力和工匠技艺,更重要的是耐力。一般来说,像鼻烟壶这种小瓶,正常画,至少也得一个星期才能完工。”张建宏指了指旁边大一些的横幅作品,“像这种就得一个月了,很费工夫。”
内画工艺流程是什么样子的?
“首先得进行基础的准备工作。先从工具开始,画笔、颜料,这些最基本的东西,往往最不简单。”张建宏不善言谈,但说起本行来,还是“卖弄”起来,他拿出自己的内画笔筒,里面形形色色装满了各种画笔:“因为要从瓶子里面画,所以笔头一般是弯的。你看这里,有狼毫材质的,用来画层次过渡图案的。还有棉签,是用来渲染的。还有把木枝烤弯后削尖的笔。”
当然,张建宏最得意的,就是他的“独家发明”:四折笔,为此他还发表过一篇论文叫《四折笔反向思维绘画技能》。他边说边比划:“一般的内画笔都是两折,但这样的话手离瓶距离会比较远。多绕几折,离近了,作画时候的感觉就更好。”
原材料准备好,就进入绘画阶段了(图②图③)。在这个阶段,还得先确定题材和构图。“其实这跟画画是一个道理,作画之前,脑子里总得有个概念,确定画什么内容和主题。然后根据不同的内画载体,确定画多大、什么比例。”
“然后就是第三步,起小稿。”小稿就是把想画的内容,在纸上先呈现出来。虽然名字叫“小稿”,但张建宏介绍,会“放大比例”来画,这是为了更好地把细节展现,做到心中有数。
“小稿”结束后,在纸上再画一个“1∶1”的“复刻版”。张建宏说:“内画真实画面有多大,这个就有多大。在内画的过程中,这个一模一样的纸质版要一直放在手边,方便随时参考。”
做完这些工作,把内画的瓶罐清理好,就正式进入内画阶段。“我的习惯是,先用淡墨快速定位布局。”他正在画的作品叫《远香》,只见他拿画笔快速地在瓶壁上扫过,梅花枝的轮廓就出现在视线里。
张建宏侃侃而谈:“确定好坐标以后,和我们在纸上画一样,先从视觉上近的地方入手,这样就能压住‘节奏’,方便画视觉上远处的东西。由近到远,空间感就出来了。”
然后就是后期的调整环节。“画好以后,根据自己的判断,哪里着墨轻了,可以稍微加重一点,提升画面的对比度。还有就是精细加工,把一些细节部分更加完善,造出层次感来。”
到了这一步,内画流程就基本结束了。“最后在空白地方加上落款,这就是我每天都在重复的工作。”
虽然重复,但不乏味。张建宏说:“对我而言,每个作品都是新的挑战,我得不断攀登。”
内画的一个重要技艺,就是反向操作。张建宏说:“与外画的区别,首先是作画顺序相反,内壁反着书画,外壁看上去才能是正顺序。其次,壶口小限制了书画的操作,内壁绘画时不容易看到笔的位置。所以内画要有扎实的外画基础,这也正是内画的魅力所在,很多人来找我学习,就是觉得从里面画‘很神奇’”。
现在市面上的“内画”,很多是“水货”。张建宏说:“这种制作流程操作很简单,在瓶外面涂上一层感光材料,里面贴上胶片,用紫外线照射后,图案部分会硬化,然后用水一清洗,一个‘内画瓶’也就诞生了。但看细节,那些线条都是硬的,和手工比相差很远。”
屋外,雁北刮起了五级大风。“梅花香自苦寒来,踏实付出了,自然会有认可。这也正是《远香》想表达的含义。”张建宏继续他手头的创作。
■小贴士·内画
内画用的小壶,最初是用来装鼻烟的鼻烟壶。鼻烟传入中国是在明隆庆年间,距今有400多年的历史。最初是用内壁没有打磨过的透明玻璃壶,但容易出现掉色和色彩不均的情况,因此只画一些简单的图案。后来,人们发现用磨砂面的壶容易附墨和着色,效果就像宣纸一样,磨砂瓶得以推广,内画瓶才越来越受到欢迎。
清嘉庆以后,内画鼻烟壶的工艺水平已达到很高程度,内画鼻烟壶逐渐形成了京、冀、鲁、粤四大流派。(记者乔栋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