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河北沧州肃宁县西泊庄村,在这座百年糖人儿村里,不仅有吹糖人儿大师,更有画糖画儿高手。吹糖人儿大师杨振其的弟弟、52岁的杨振平就是其中一位。
“糖画儿”这一颇具民间特色的工艺,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了。据考,它起源于明代的“糖丞相”,褚人获《坚瓠补集》载,明俗每新祀神,“镕就糖霜”,印铸成各种动物及人物作为祀品,所铸人物“袍笏轩昂”,俨然文臣武将,故时戏称为“糖丞相”。后来,民间艺人又将中国皮影、民间剪纸等造型手法融于一体,不用印铸模具,而直接操小铜勺,舀糖液绘出图案,逐渐演变发展成为今日的糖画儿艺术。
杨振平说,与吹糖人儿相似,画糖画儿首先也得熬糖。“要注意,熬制的糖汁浓度要恰到好处。太稠的话冷凝过快,不利作画,太稀则不易凝固成型。”
画糖画儿的步骤工序较为单一,主要就是“画”。在糖画儿摊上,常听到孩子们喊:“我要龙”“我要蛇”“我要大老虎”……糖画儿的妙处也正是在“要什么,便画什么”。
而要做到这一步并不容易。由于糖画儿艺人并没有可参照的底稿,画样全在他脑中,画之前必须胸有成竹,要眼疾手快,趁热一气呵成,没有“回头路”。
据杨振平回忆,他刚开始学习糖画儿时,到处搜罗糖画儿图案,看到喜欢的便收入囊中。“当时从画小兔子开始,一遍遍重复,直到画了七八十只,才找到一点感觉。然后就开始挑战更复杂的图案。”
画糖画儿每笔之间不能间断,如同连笔画,因而画画的“笔顺”问题尤须注意。在实战之前,需要反复练习笔顺和构图。
作画时,首先要在光洁的大理石板上抹一层薄油,避免粘连。然后用小铜勺从锅中舀出糖汁,勺子和大理石面成60度斜角,以腕力带动勺子运行,如行云流水,挥洒自如,好不气派!
民间有说法形容画糖画儿的诀窍:“以勺作笔,以糖当墨;凝神静气,运腕走勺;忽快忽慢,飞丝走线;忽高忽低,粗细有致;一放一收,圆转流畅;一顿一抖,悄然成趣。”
随着糖液缕缕洒下,在不到1分钟的时间里,栩栩如生的飞禽走兽、花鸟虫鱼等形象便呈现在众人面前。尤其是威风凛凛的游龙和绚丽多姿的彩凤,更是令人拍案叫绝。
糖画儿画好后,需要根据重心的分布,巧妙地设置一些“粘连点”,然后趁热放上竹签,便大功告成。得到糖画儿的小朋友可以用舌尖轻舔,然后向同伴炫耀了。
糖画儿艺人着实辛苦,有时一坐就是一整天。“腰酸,脖子疼,手还会抽筋。但又如何呢,谁让咱就是喜欢这个呢?”杨振平说。
■小贴士·糖画儿
在民间,画糖画儿俗称“倒糖人儿”、“倒糖饼儿”,是以往孩子们最喜爱的美食之一。挑一个担子,一头是加热用的炉具,即一口糖锅,另一头是糖料和工具,外加一块大理石板,糖画儿艺人就这么一根担子“走江湖”。
“糖画儿”可细分为平面糖画和立体糖画。平面糖画较为常见,以飞禽、走兽、戏曲人物、吉祥瓜果等为创作题材,表现为二维造型。立体糖画则是将平面“零件”相拼接,制造出风格各异的三维造型。(记者史自强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