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天津木雕第六代传人王树元:让传统手艺薪火相传天津美术馆“达利艺术大展”延期至4月16日 欣赏篆刻艺术应具备的几方面的知识书画鉴定有没有窍门 读苏庚春《犁春居鉴稿》有感渤海画派“追路”写生展在大连旅顺区图书馆启幕要对似曾相识的创作面目说“不”中国当代艺术“搞另类”还是“有思想”?2017王式廓奖暨今日中国当代艺术家提名展作品征集雨滴的阅读—西部艺术家文献展在银川开幕威尼斯双年展友谊计划—圣马力诺与中国的水墨艺术2017悉尼中国当代艺术月将于三月底开幕寻道求变:“画坛思想者”卢沉艺术研究展在京举行“军旅·行旅”孙立新油画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文化部公布首批艺术品市场案件查处结果耕道-2017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作品展在北京举行随心所欲 胸藏标格—王冠惠册页欣赏逸笔妙韵绘禅心—张佩钢先生和他的国画作品“奇蔬共品,疑果相闻”—欣赏张佩钢的两幅画作著名回族书画家曹柏崑为“天穆文化网”题写网名“诗画秋浦醉美池州”写生采风笔会即将拉开帷幕文企结合 合作双赢-天津市炜龙中环书画院成立画家陈钢的瓷上长城:历时4年行万里路画300青花瓷纯粹无界·乔晋津、焦小红、张新佳作品展在天津图书馆开幕流梦烟霞—何延喆山水作品展在鼎天中国空间开展墨迹刀痕-卢龙黑白木刻作品展在瀚琮艺术空间开展具象水墨|画者无疆——高喜军壮心以抒—刘维仑国画作品展在天津图书馆开幕姬振岭、载庸、李淑香为金带福路文化中心赠书李寅虎与央视微电影签约拍摄《传统艺术系列视频》淳一之奇:程茂全的书法艺术“丁酉新春—津门六名家书画展”在图书大厦天艺苑美术馆开幕具象水墨|持正清源倚黛山—呼志远山水画作赏析乘物游心:书画篆刻家宋洋国画作品欣赏天津湖社画会首届会员代表大会召开 选举孙长康为画会会长笔墨精到 格调清新:读著名画家涂忠民的画艺之境
首页 >> 民间艺术 >> 正文

天津木雕第六代传人王树元:让传统手艺薪火相传

天津美术网 www.022meishu.com 2017-03-26 11:26

王树元在做木雕。
王树元在做木雕。

    天津美术网讯 在东丽区李明庄工业园区的一座旧厂房里,不时传来“叮叮咚咚”的敲击声。推开半掩着的铁门,只见院子里堆满了木料,却寻不到一个人影。

  过了一会儿,从正对着大门的库房里跑出个人来,听记者说明来意后,忙向侧屋喊了一嗓子,敲击声立刻停了下来,一个头顶鸭舌帽,戴着蓝套袖的老人走了出来,他就是天津木雕手艺人王树元。

  王树元是天津木雕的第六代传人,也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学习木雕手艺已经50多年了。近年来,天津木雕日渐衰落,可71岁的王树元依然在坚守。“我每天‘早七晚五’,按点上下班,没有周末一说。”老爷子身体硬朗,家住河北区的他平常都是骑自行车上下班,“每天骑20公里,小意思。”

  支撑王树元每日来回奔波的,是对木雕的热爱。王树元不吃老本,而是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与时俱进嘛,我每年都会做新东西,这就是我的乐趣。”

王树元介绍自己的木雕作品。
王树元介绍自己的木雕作品。(史嵩 摄)

  热爱让副业变主业

  天津木雕始于清代嘉庆年间,以精湛的镂空技艺和丰富的雕刻内容而独具特色。清末进入全盛时期,不少豪门望族、官僚巨商纷纷在天津修建豪华宅邸,对木质建筑雕刻以及家具装饰雕刻的需求不断增加,这让天津木雕得以迅速发展。

  从那时起,天津木雕以口传心授的方式师徒传承至今,至王树元的父亲王旭升时已是第五代。“估衣街谦祥益的木匾雕花就是我父亲的作品,可他并不鼓励我做木雕,觉得干这个填不饱肚子。”

  从王树元记事开始,父亲就已经改行做了木匠,只有在业余时间才会拿起雕刻刀“消遣”一下。“木雕这东西是用来赏玩的,不是必需品,你一辈子不买都没事,何况那时候经济形势也不好,老百姓吃饭都困难。”王树元说,当时许多木雕手艺人都为生计转了行。

  王树元16岁初中毕业,由于身体不太好,就在家待了两年。“那两年没干别的,就缠着父亲学木雕,我做了个小作品就送人,别人夸我一句我能美半天。”到了18岁,王树元也该找工作了,他便和父亲一样做了木匠,可一直都是临时工。

  王树元正式上班是在一家光学仪器厂,还是干木工的活儿,负责维修桌椅门窗。“每天得按点上下班,我就利用业余时间刻木雕。”从那时起,王树元就养成了早睡早起的习惯,“我早上4点起,这样在上班之前还能有时间做会儿木雕。”

  1986年单位开始搞“三产”,刻木雕才真正成了王树元的主业。“我平时做完了木雕就送人,领导同事都知道我会这个,就成立了个门市部,我做木雕,他们卖。”

  熬了20多年,终于不是只能在家做木雕了,这让王树元干劲十足。“我开始试着对传统木雕进行改良,天津传统木雕和南方木雕相比,历史没人家长,活儿也比较粗,但我们的特点在于创作意境,看天津木雕,那就是一幅立体的国画,于是我寻思着,能不能让天津木雕也展现细腻的一面?”

  王树元将记者带到二楼的展览室,里面摆了一屋子精品木雕。“你看这幅《福禄满园》,葫芦个儿都很大,这是我们传统天津木雕的特点,你再看这些藤蔓、叶子,都很精细,这就是我想要的效果——粗中有细。”王树元又让记者侧过身来细看,“木雕作品一般都有一个边框,传统作品一般都是内容低于边框的,而我现在的作品内容基本都高于边框,层次更为丰富,给人一种夺‘框’而出的立体感。”

王树元介绍自己的木雕作品。
王树元介绍自己的木雕作品。(史嵩 摄)

  人到“知天命”专心收徒

  在木雕技艺上不断提升的同时,王树元的事业也迎来了上升期。1992年,王树元被一家企业花重金引进。“当时给我的月工资是800块,还分了一套房,要知道那时候普通工人的工资才不到100块。”

  在新单位,王树元干的是木雕的老本行。尽管有优厚的待遇,王树元却干得浑身不自在。“企业想赚钱,急功近利,很多活儿都外包给临时工来干,不培养自己的队伍,光走‘量’了,‘质’就没了保证。”王树元灰了心,萌生去意,但由于家人的反对,还是在那熬了5年。

  1997年,王树元下定决心“任性”一把,把单位分的房也交了,辞职自己单干。“谁不朝‘钱’看呢,但我不能因为钱耽误了我的木雕。”当初王树元加入那家企业,是有些私心的。“我当时已经是‘知天命’了,本想能多收几个徒弟,把一身本领传下去,没承想单位不支持,那我就出来单干吧。”

  于是收徒成了王树元的头等大事。1997年,他正式开始收徒。在木艺界,流传这么一句话,“三年学徒,五年半足,七年成师傅”,但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木雕手艺人,需要的时间往往更长。“所以我收徒的时候心里也没底,我也不知道徒弟有没有这个耐心。”王树元说。

  按照手艺人的一些老规矩,学徒三年是不发工资的,挣的都得交给师父。这些老规矩在王树元这儿并不适用。“人家来我这学手艺就是为了养家糊口,我肯定得给人家发工资。”王树元一开始给徒弟的工资是每月300元,就是这样,也没多少人愿意来。王树元的第一批徒弟都是熟人介绍来的。本地人少,外地人多。大多数人都是头半个月有干劲儿,新鲜劲儿一过,就走人了。

  “我也理解这些孩子,做木雕是体力活,快两斤重的锤子不停地抡,一般人可坚持不下来。”王树元摊开双手,上面布满了老茧,“雕刻刀比菜刀快多了,一个不注意在手上留一道子,木刺扎手更是家常便饭。”

  即使熬过了新鲜劲儿,也有不少徒弟学了三五年就急着自立门户。“在我这儿,随时都可以走,我不勉强任何人留下,其实木雕这门手艺,三五年入门是没问题,可出来那活儿不可能精,我有几个徒弟出去就干不下去,改行卖服装了。”

  不过也有的徒弟出师后想回来,王树元一概婉拒。“我就跟他说,你别回来了,自己闯去吧,你就算回来也干不下去的,因为这人在外面一晃荡,就心浮气躁踏不下心了,回来还会影响其他徒弟,不过谁有困难都可以过来找我。”

  从1997年到现在,王树元收了近70名徒弟,如今留在身边的只有十几人。

王树元精美的“一体式”木雕作品。
王树元精美的“一体式”木雕作品。

  手艺人不能进钱眼儿

  刚开始收徒的3年,是王树元最困难的时期。“孩子们什么都不会,做出来的东西也卖不出去,就得靠我自己,我既得给孩子们做样品,让他们学,还得做出成品拿去卖。”为了做木雕、教徒弟,王树元找人四处借钱,日子是比过去难了,但看到徒弟们的作品一天天有长进,他觉得有奔头儿了。

  2004年,王树元在古文化街文化小城租了家店面,但生意并不好。“我平时也不去,让老伴帮我看店,一般都是些熟人来买,我都快赔了,人家还嫌贵,我也不好意思赚熟人钱,所以这家店也不挣钱。”

  不过这家店倒是帮王树元招来了一名徒弟。张雷雷是河北邯郸人,2009年来天津务工的他偶然在古文化街发现了王树元的店,对木雕产生了兴趣,后来干脆找到王树元拜师学艺,从游客变成了手艺人。“现在学木雕的人越来越少,我希望能跟着师父把这门手艺传下去。”已经学艺8年的张雷雷说自己还有得学。

  张雷雷和师兄弟目前做的木雕个儿都不算大,都是一些小件。“这些相对好卖一些,像楼上展览室那些工时长、体积大的木雕反而有价无市。”王树元说,目前师徒的作品主要在全国各地的展会上卖。

  “虽然近年来市场行情一般,但我们天津木雕还是很有市场号召力的,我鼓励徒弟们做这些出活儿快、品相好的作品,也是为他们的饭碗考虑,毕竟人只有先吃饱饭才能谈手艺的传承。”多年来,王树元师徒的木雕作品出现在全国各地几十个城市的展会上,不过这些展会王树元一个也没去过。“我们手艺人就得耐住寂寞,我们就是在作坊里埋头干活,跑展会销售这些事情我都交由专人去做。”

  曾经有不少商人找上门来,要和王树元合作,都被他拒绝了。“有老板承诺3年给我一辆宝马,我不要,手艺人要是钻到钱眼儿里去,做出来的那就不是手艺了,我们有的时候为了出一件精品不计时间不计成本,那些商人是不懂的。”

  为了做好木雕这门手艺,王树元不得不在生活上“抠”起来,选择把作坊开在东丽区是因为这里房租便宜,宁可骑自行车也不坐车是他觉得等车浪费时间。不过王树元一辈子不抽烟不喝酒不讲排场,却在木材的选择上出手阔绰。“最近我们从外国进口了一种木材,比我们原先用的木材价钱贵了近一倍,但这木头质量好,不易变形,有韧性,质地还细腻。”王树元用了3年时间才选中了这种木材。

  而挑人才比起挑木材,更是难上加难。“做木雕还是讲究灵性,要把藏在木头里的那个形象刻出来,把作品刻活了, 20年来我收徒不少,真正让我觉得能够传承这门手艺的人还是太少。”

  在二楼的展览室里,两张徒弟的获奖证书被王树元放到了显眼位置,“一个是刘亮,在第四届中国国际民间艺博会上被评为国际民间工艺美术家,一个是吴明松,在中国民间工艺博览会获得金奖,他们俩算得上是我这些徒弟里的佼佼者了。”王树元点点头。

  65岁后,王树元不再收徒。“主要是怕耽误人家前程,我年纪也大了,怕也教不了人家什么了。”谈到未来,王树元说展览室里作品还是少了些,还要多做一些大件精品,丰富内容。

  “做出来也许不好卖,但留给这些年轻人研究学习,也算是笔财富,希望天津木雕薪火相传吧。”王树元掸了掸身上的灰,左手拿起雕刻刀,右手拿起锤子,又弯下腰“叮叮咚咚”地敲起来了。(晚报 李子涵)

王树元精美的“一体式”木雕作品。
王树元精美的“一体式”木雕作品。

王树元精美的“一体式”木雕作品。
王树元精美的“一体式”木雕作品。

王树元精美的“一体式”木雕作品。
王树元精美的“一体式”木雕作品。

来源:天津美术网综合 责任编辑:铁茯
>>相关新闻
• 墨迹刀痕-卢龙黑白木刻作品展在瀚琮艺术空间开展
• 设计师与手艺人的生态链 访自然家创始人谭雪娇
• 徽州木雕:收藏新热点
• 木匠传奇:活在道中的古代木雕奇人
• 四川民间艺人耗两月创作侍女木雕获全国金奖
• 古银器和古木雕收藏投资开始兴起
• 藏族画家其加达瓦的黑白木刻版画艺术
• 彩绘木雕博戏俑:朴拙之中见灵奇
• 彩绘木雕博戏俑:朴拙之中见灵奇
• 王祥夫:我与力群先生
• 德国考古学家:最古老的木雕人像1.1万岁
• 揭秘万工轿:费时三年不用一枚铁钉
• 陈烟桥的木刻艺术不仅是革命现实主义
• 雕塑家布鲁诺·瓦尔波特:从伐木到雕刻全都自己来
• 艺术家在长77厘米宽7.5厘米紫檀木上刻20万字
• 5个盗贼潜入祖庙 偷走5尊百年木雕菩萨
• 跟随水的足迹:莫测版画作品专展在京举办
• 中国抗战木刻展与欧洲百年精品版画展亮相武汉
• 胡风生前珍藏300幅抗战木刻开展 曾在武昌展出
• 天津工艺品爱好者任金生:微型世界里的毛猴手艺人
纪念人民艺术家张世范诞辰80周年
  • 丁酉贺岁-天津画院迎春美术作品展 丁酉贺岁-天津画院迎春美术作品展
  • 天津“结对子、种文化”书法展 天津“结对子、种文化”书法展
  • 天津市美术写生作品展 天津市美术写生作品展
  • 津门孙氏四人画展 津门孙氏四人画展
  • 酉山酉水·2017范权迎春书画精品展 酉山酉水·2017范权迎春书画精品展
  • 津门书画名家四条屏展 津门书画名家四条屏展
网上美术用品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