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现场展览的作品
天津美术网讯 由南京市文广新局、南京市博物总馆主办,南京市民俗博物馆、南京工艺美术行业协会、扬州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常州市金坛区文化广播体育局共同承办的“纸上生花——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张秀芳、张方林、杨兆群剪、刻纸作品展”2日在南京市民俗博物馆临展厅展出。
剪、刻纸艺术是古老的中国民间艺术之一,用剪或刻刀将纸剪刻成各种各样的图案,如窗花、门笺、灯花等。作为一种镂空艺术,它能给人以视觉上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每逢过节或新婚喜庆,人们便将美丽鲜艳的剪、刻纸贴在家中窗户、墙壁、门和灯笼上,节日的气氛也因此被烘托得更加热烈。
南京剪纸,历史悠久。甘熙于清代道光所撰《白下锁言卷传》记载:“新岁人家,更易春联,自明初始,门神犹古郁神荼之意,以纸镌钱贴诸户牖……”“笪桥灯市,由来已久,正月初,鱼龙杂沓,有银花火树,观然皆剪纸为之”。可见,南京剪纸早在明初就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南京剪纸线条流畅,剪口园润、饱满;圆嘟嘟、胖乎乎的造型深得群众喜爱。特别是“花中有花”的装饰造型,“题中有题”的深刻寓意,“粗中有细”的表现手法,“拙中见灵”的艺术风格,受到人们的一致好评,成为中国众多剪纸产地中的独特流派。
扬州是中国剪纸流行最早的地区之一,唐宋时期就有“剪纸报春”的习俗。扬州人在立春之日剪纸为花,做成春蝶、春线、春胜等样式,“或悬于佳人之首,或缀于花下”,观以为乐,另外还剪制纸钱、纸马等,专门用于祭奠。扬州剪纸线条清秀流畅,构图精巧雅致,形象夸张简洁,技法变中求新,形成了特有的“剪味纸感”的艺术魅力,为中国南方民间剪纸艺术的代表之一。其用纸以安徽手抄宣为主,厚薄适中,无色染,质地平整,具有优美、清秀、细致、玲珑的艺术风格和地方特色。
金坛地处江南水乡,民风纯朴。明清时期,剪刻纸即在金坛民间广为出现,其雏形为门笺。门笺是一种有镂空图纹或象形字纹的纸质贴挂物,色彩多为大红,在门楣、梁沿、船头仓尾、篷架、 神龛等处的边沿贴挂。同时,民间生活用品中的鞋花和窗花剪纸也很普遍。此外,域内多有灯笼、龙灯和纸扎等制作行业,其物品及装饰纹样,均为纸材以刀剪刻镂而成的各式图案。其制作虽不很精细,但情趣盎然,气氛热烈。金坛刻纸早在隋唐时期,双喜、门花、堂花、灯花、鞋花、花鸟虫鱼、人物戏文等刻纸作品便散见于民间,世代沿袭,在金坛地区形成了刻纸传统。金坛刻纸以蕴涵浓郁的江南地方特色而显其艺术魅力。
2007年,南京剪纸、扬州剪纸、金坛刻纸被列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向公众展示不同地区的不同风格剪、刻纸艺术的魅力,使公众对非遗剪、刻纸有更深一步的了解,充分发挥博物馆的宣传教育功能,南京市文广新局、南京市博物总馆举办“纸上生花——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张秀芳、张方林、杨兆群剪、刻纸作品展”,希望通过办展激发大众进一步深刻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意义。(作者 葛勇 陆晓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