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图为景泰蓝女工正在铜胎上进行“点蓝”。
天津美术网讯 曾经一度流行于宫廷的精美工艺品景泰蓝,如今在河北省香河县的乡村仍可觅得其制作技艺。
上世纪60年代,供职于北京的艺匠李德臣、张左中回到河北香河老家办厂创业,也将景泰蓝的制作技艺带到这里。50余年间,在当地的蒋辛屯镇李庄村,景泰蓝的制作绵延传承,成为李庄村的一个招牌。
景泰蓝又名“铜胎掐丝珐琅”,是一种在铜质的胎型上,焊以掐好形状的扁铜丝,并在其间填充一种珐琅涂料的器物。因其制作技艺在明朝景泰年间达到巅峰,且当时使用的珐琅釉以蓝色为主,故而得名“景泰蓝”。
46岁的李玉峰是村里的第三代技艺传承人,也是当地一家景泰蓝工厂的掌门人。从小跟随父亲学艺的他,通晓景泰蓝制作的各个环节,如今又开始从事产品的外联和销售,一人打通了产销整个链条。
在制作车间,30余名女工按流水线作业,半成品的铜胎器在她们手中每完成一次交接,就意味着进入了下一个制作环节。李玉峰的任务则是当好监工。近两年,尽管是村办企业,但其产品已销售至京津沪,并出口海外。
景泰蓝华丽的造型背后,有着繁复的制作步骤。李玉峰说,景泰蓝号称“燕京八绝”之首,成品典雅而雄浑、清丽而庄重,艺术特色上“形、纹、色、光”皆很看重,每一个环节都需倾注心血。
制作时,根据设计师的设计胎图和色稿,先将紫铜片敲打成指定形状的铜胎器。随后用镊子将压扁了的细铜丝掐、掰成精美的纹样,蘸上白芨胶与铜胎相粘连,上好焊药,经高温焙烧,使铜丝花纹牢牢焊接于铜胎。
经酸洗去杂质,并用锤子将凹凸处敲打平整后,方可进入“点蓝”环节。艺师根据图案标示的颜色,利用特制的小铲形工具,将缤纷的珐琅釉料一铲一铲地填充于焊好的铜丝框架中,然后放入炉温约800摄氏度的高炉内烧灼。
点蓝、烧蓝反复四五次后,进入磨光环节。李玉峰说,这一步尤其考验耐性,“尤其是大夏天里,高炉转着,泥污四溅,浑身大汗,还得一点点地磨,得沉住气”。
最后一步,将胎器放入镀金液槽中实现华丽转身,灰暗的铜丝变为璀璨的金丝,景泰蓝作品便大功告成。配上雕刻得玲珑剔透的硬木底座,更显华贵与端庄。
50多年来,李庄村的景泰蓝产业生生不息,靠的是一份责任和匠心的传承。李玉峰的儿子如今17岁,所画猫狗花草栩栩如生。在艺术品市场竞争极为激烈的今天,景泰蓝技艺的发展关乎着村子的声望和产业的延续,李玉峰从儿子身上看到了希望。(记者 史自强)
小贴士
怎么去:从北京东五环出发,沿京塘线南行约40公里即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