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蒙智扉(右二)与柳州市楹联学会楹联家探讨柳州楹联文化发展。
鱼峰山小学师生在上对联课。
中国楹联第二届“梁章钜奖”日前评选揭晓,柳州市楹联学会会长、71岁楹联家蒙智扉,成为本届23位获奖者之一。10月16日上午,记者预约采访。蒙先生说,他正与另外几位楹联家在学会,商议近期将开展的楹联文化活动。于是赶往旁听,得以了解到柳州民间楹联文化的一些趣史、趣人、趣事。
对联佳作流芳龙城
柳州市楹联学会位于市老年大学内,落座、冲茶,蒙智扉指着面前茶盏吟出一副对联:“开门七件虽排后,待客一杯总在前。”然后,他“哈哈”一笑,意犹未尽地解读说:“不用一个‘茶’字,却可见‘以茶会友’的意境,你看,中华楹联多有趣味!”
楹联也就是“对联”,在老百姓生活中很常见。龙城的名胜古迹、大街小巷,乃至高档楼盘小区,处处可见贴着对联的建筑、门户。蒙智扉告诉记者,中国楹联文化起源于五代,发展于宋代,盛行于明代,繁荣于清代,“历史上,柳州楹联文化发展稍晚,到清代才逐渐兴盛”。
目前所知柳州最早的石刻联为南宋景定年间所作,现存于鱼峰区原市电化厂采石场边的罗山下,一处名为“陆道岩”的山洞中。洞内发现有两副对联,其中一联为:“脱却风尘,须向闲中寻活计;登临彼岸,全凭静里作生涯。”根据《广西通志》记载,相传有陆道人修炼于此,刻联石上。
柳州古联散见于一些名胜古迹、祠堂庙宇、公馆亭台等处,多由名儒和书法家撰写,用木板刻挂或者直接镌刻在石柱上。历代地方名人张翀、杨廷理、王拯、谢三聘、朱芾、郑小谷、覃连芳等,都曾在柳州留下楹联佳作。“其中不少是珍贵的文化遗产。”蒙智扉说。
如柳侯祠大门联“山水来归,黄蕉丹荔;春秋报事,福我寿民”,东门城楼联“位冠西南北;功高蜀魏吴”,鱼峰山联“鲤去岩空,江水长流,问是何年鱼自潭中跃出;龙亡城在,沧桑变幻,那知此地峰从天外飞来”等等,都是柳州现存旧联中,为百姓所熟知的精品之作。
征联巧对开启新风
柳州民间从来不缺少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者,1986年,柳州市楹联学会成立,仅比1984年中国楹联学会的成立晚两年。学会的成立,开启了新时期龙城楹联文化发展的新风气。
蒙智扉回忆说,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柳州规划了一批自然景观为旅游景点,向市民、游客开放。1987年,柳州市园林局、市楹联学会通过地方报纸,为这些新景点征集对联。时任柳州歌舞团编剧工作的蒙智扉,曾担任此次征联活动的评委。他回忆道:“征联引起了很大反响,全国各地都有来稿。”
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柳州首次面向全社会的征联活动,共收到900多位作者的应征联2729副。现今龙潭公园二乐亭联、公园路思柳轩联、柳侯公园隐秀亭联、鱼峰公园对歌亭联等脍炙人口的对联,都出自此次征联活动。这些新对联充满浓郁的地方特点、时代气息,增加了柳州的文化底蕴。
1988年恰逢龙年,柳州市社科联、广播电视报及部分“龙字号”企业举办征联有奖活动,蒙智扉至今仍对其中一副获奖对联记忆深刻,称赞有加。当时,征联活动为“大龙潭,小龙潭,大小龙潭荟萃龙城胜景”征集下联,柳州有应征者以“东环路,西环路,东西环路连成环市通衢”对句,其巧妙之处,令人莞尔。
自1987年首次公开征集景点对联以来,柳州市每年都举办各种征联活动。逢新年,楹联和书法家免费为市民书写春联、送祝福,也渐渐成为当地一种风气。在这样的氛围下,传统楹联文化得以弘扬。
近年来,柳州市政府向全国各地征集“山清水秀地干净(温总理赞扬柳州之语)”下联,马打滚小贩出绝对上联悬赏下联等,引起全国各地楹联界关注。尤其是街头卖“马打滚”的小贩李师傅,在自己的流动摊点上贴出告示和上联“柳柳州柳堤植柳”,声称如果有人对出下联,可以一辈子免费吃他卖的“马打滚”一事,一时传为佳话。
函授教学全国惟一
说起柳州楹联文化在全国的地位和影响力,不能不提到蒙智扉所创办的中国楹联学会柳州函授院。这所函授院是全国惟一一所楹联函授机构,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创办至今20多年来,已经有3000多名学员结业,并为中国楹联学会推荐了2000多名会员。
中国楹联学会柳州函授院的学员遍布全国各地,美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和中国香港、澳门地区也有学员参加函授,函授院栽培了一大批联坛新秀。其中,第一届学员李纯浩“对联改变命运”的故事,多年来为柳州楹联爱好者津津乐道。
李纯浩原在柳州教书,是一名楹联爱好者。上世纪九十年代初,30多岁的李纯浩辞职到深圳,在一家港资企业后勤部做搬运工。一个多月后,春节到了,李纯浩因为没钱回家,便申请放假期间留守公司当门卫,以增加一点收入。除夕那日下午,他见周围很多家公司的大门都贴上了春联,便向门卫班长要来纸张笔墨,给公司大门写了一副对联。
对联巧妙嵌入了公司老板的名字,且蕴含了对企业发展的祝福。大年初一,老板从香港到深圳公司拜财神,看到这副对联后大为喜爱,认为这个写对联的员工有文化。春节之后上班,李纯浩就被安排做了公司基层管理员,工资待遇也随之增加了两三倍。
3年后,李纯浩应聘深圳一家宾馆的办公室主任。招聘考试出了一题高达9分的对联题,他轻松作对,结果考出了总分第一名的成绩。李纯浩现为柳州市楹联学会的理事,并担任河池市楹联学会副会长。回顾人生中几段传奇经历,他感叹说:“应该感谢柳州楹联函授院老师的悉心栽培。的确,参加与不参加楹联函授学习,水平是不一样的。”
学龄孩童出口成对
在历史文化名城柳州,“对对子”已然成为人们怡养性情、开启心智的一种雅趣,就连八九岁的孩童,也能“出口成对”。“世遇良朋心情好;棋逢对手乐趣高”“书须细读方开情;笔有微吟不尽思”,这几副对联就出自柳州市鱼峰山小学的低年级学生之手。
从2006年起,鱼峰山小学就把楹联列入特色教学内容,并在2012年被授予广西惟一的全国楹联教育示范单位称号。该校自编校本课程读本《对联故事集》,作为学生教材进入每周一节的对联课堂。不仅如此,老师们还将《对子歌》编成对韵操,帮助学生理解“天对地,室对家,落日对流霞……”的意境。
来到鱼峰山小学,到处都有楹联。“鱼跃龙飞桃李盛;峰回路转地天宽。”刚到学校大门口,就有“校联”相迎;教工介绍栏采用“嵌名联”,别出心裁地展示教师风采,如校长凌革的“嵌名联”是“凌云壮志群星灿;革故宏图伟业新”,党支部书记卢坚的是“卢门室雅涵清逸;坚志身勤伴素馨”,数学老师马莉的则是“马到阵前尤奋进;莉芳园前倍温馨”等等。
“立志应当怀虎胆;求知切莫畏羊肠”“冰心若月不常满;傲骨如梅自久香”,学校每个班级教室门口,都贴着学生自己写的对联;就连绿化树上也有树联:“树欲长青根勿浅;人求致远手须勤。”目前,该校挂于校园的对联多达200余副,营造出浓郁的楹联文化氛围。
对于鱼峰山小学开展的传统楹联文化学习,蒙智扉赞誉有加。他欣然为该校校本课程读本《对联故事集》撰写了开篇词,称赞这一读本“对于楹联普及及教育不无裨益”。
楹联文化融入城市
近几年,柳州楹联学会的楹联家编印了《柳州市宗祠楹联集》、《赏石对联选》、《古今商号名联》等著述。2013年,由柳州市地方志办公室会同柳州市楹联学会学者,共同编纂的《柳州古今楹联大观》出版发行,该书收集柳州历代联文和新楹联1700多副,涉及作者200余家。
楹联文化在柳州开花结果,传统楹联的挖掘、整理也得到重视。欣喜之余,柳州老一辈楹联家也寄予了更高厚望。蒙智扉认为,目前柳州对散见于各名胜景区的楹联保护还不够,“部分景区的楹联损坏后没能及时修复,有的只剩下半边联句,非常可惜”。
蒙智扉认为,楹联是美化城市的特有点缀,充满诗情画意的楹联能为城市增加浓浓的书卷气,给人以美的享受。他建议对柳州近年新开发的园林景观、旅游景点、地标建筑等,尽快编写楹联,从而促进和提升柳州名胜景点的文化内涵,“传承和发展柳州特色的楹联文化,使楹联成为人们了解柳州的一个窗口和视角”。
新闻链接
“梁章钜奖”为中国楹联最高奖,由中国楹联学会评审颁发,授予为楹联文化事业作出重大贡献者。
楹联家蒙智扉为柳州市社科联原主席,现为中国楹联学会顾问、广西楹联学会名誉会长、柳州市政协文史顾问,著有楹联文化专著20余部,曾获广西首届“德艺双馨”民间文艺家称号。(刘山 郑节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