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 • [公告]第一届天津国际青年美术周征稿启事
- • [公告]第九届中国工笔画作品展征稿通知
- • [公告]第七届全国书法新人新作展征稿启事
- • [公告]第四届全国中国画展初评入围结果
- • [公告]“十艺节”全国美展作品征集启动
- • [展览]百件中日韩工艺精品集中亮相上海
- • [展览]大师与庙堂——中国美院美术馆典藏...
- • [展览]天津文交所下周举办书画精品展
- • [展览]西部多所博物馆藏精品文物将亮相中...
- • [展览]海峡两岸孔孟文化书画展台北开展
潘公凯水墨作品
2013年3月9日至31日,今日美术馆将推出大型展览“潘公凯——弥散与生成”。
本次展览以研究和反思为目的,在“弥散”和“生成”这两个关键概念下,指向美术领域的核心问题意识,以提出问题,探讨问题,引发讨论、批评和争辩,目的在于抛砖引玉,在当前文化情景中增添学术气氛。
“弥散”(英文:Dispersion)为现代热力学的基本概念,指在封闭空间内,热量从高阶位向低阶位流动,最终使整个空间中的热量平衡,达到高熵状态的过程。潘公凯借用这个概念描述全球化语境中文化艺术的无边际扩散。在过去百年中,视觉文化与体系性知识快速扩展到世界各个角落,在此过程中,历时性的思潮流派演进转变为共时性的多元因素杂存。体系性的知识积累进一步解构混融,形成碎片化、拼贴化、扁平化和通俗化的全球新文化艺术弥散景观。
在“弥散”的文化背景之下,如何在文化艺术中有新的理念与形态的生成,这是潘公凯艺术思考和实践的出发点。弥散的势不可挡使“生成”变得困难,但也使之成为真正值得全球视野的艺术家们努力探索的目标。生成既需要跨学科跨领域的融会贯通,也需要宏观思考、把握与体系性建构的综合能力。这是一个不断自我质疑、试错、调适和生长的过程。生成始于问题意识,但却不局限于某一个答案,而是指向开放性、过程性、互动性和演化性的有机形态,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简言之,“弥散”是背景,“生成”是目的,问题意识与实践探讨则是方法和途径。
潘公凯装置作品
潘公凯先后担任中国美术学院和中央美术学院的院长,在繁忙的学院管理事务外,他着力思考现当代文化艺术领域中的基本问题,以执着的问题意识审视和探索文化生成的可能。“弥散与生成:潘公凯艺术作品展”分为水墨画、装置、史论、和建筑四个板块:“笔墨与人格精神”展示潘公凯的水墨作品,是对传统笔墨精神和修养格调的理解和的当代呈现;“错构与转念”展示潘公凯的观念装置作品,是西方当代艺术的构成要素和东方人文情怀的意象化统一,体现了关于西方当代艺术的不同于丹托和贝尔廷的东方建构;“自觉与四大主义”展示潘公凯的中国近现代美术史研究文献,这是他将近现代美术史研究纳入现代性题域进行分析,用现代性研究的框架完成新的理论建构;“营造与生成”展示潘公凯的建筑设计作品,反映了他将建筑中实验性和艺术性的维度和实用性结合起来的努力。
本次展览是潘公凯自我实验的个案,呈现了他对上述四个板块中关键课题的思考和跨界实验背后的理念线索,既是对潘公凯多年来理论思考的讨论,也是对其近期完成的探索成果的全面呈现,勾勒出他在“弥散”的文化情景中找寻、提出问题,到分析、解答问题,进而自我质疑和批判,并衍生出新的问题的当代艺术理论和实践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