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主办,K11 Art Foundation(KAF)协办的“社会雕塑:博伊斯在中国”展览将于9月7日在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与此同时,“博伊斯在中国”系列公共教育活动、KAF青年艺术家对话项目等,亦就博伊斯与中国当代艺术这一重要主题拉开序幕。
博伊斯(Joseph Beuys, 1921-1986),是20世纪后半叶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由于出生在特殊的时代,他的作品既承接二战的欧洲创伤,又下续冷战的社会风云,是二战之后艺术转型的关键人物和代表。博伊斯提出“人人都是艺术家”的观念,进行“社会雕塑”(Soziale Plastik)运动。他尝试把“雕塑”这个概念加以扩大,强调静态艺术品转化为动态的艺术创作的过程,进而把它扩展到社会生活之中。博伊斯的创作形式多样,从实验雕塑到行为艺术都有涉及。他的作品充满神秘和隐喻,毛毡和黄油,他所使用的现成物体,以及通过发掘物形的寓意性以及物体间的关系所构成的思辨性都成了新套路,成为艺术史上不容置疑的存在。
这就是,博伊斯何以出现、何以成为当代艺术史的公共话题和艺术实践。特别是在21世纪,作为经典的博伊斯又重新进入人们观察的视野,对此的反思带来新的视角和观照,对于发展中的中国当代艺术,我们如果不能在理解博伊斯的基础上超越博伊斯,则无法确证中国当代艺术的独立性和时代性,也无以显示中国当代艺术家观察、反映、思考当下世界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所以,本次由中国策展人与学者策划、组织并实施的“社会雕塑——博伊斯在中国”,即本着中国的当代视角来认识、研究、解说博伊斯,也因此再思考我们的艺术史话语和我们的艺术实践,其意义将具有前瞻的超越性和中国当下的先锋性。历史是观照中走向前方的,而中国的当代艺术只有展望了全球的文化视野,我们才会真正地创造与创新自己的艺术与文化。则博伊斯,将是这一抱负的起点。
K11 Art Foundation(KAF)是香港慈善机构,作为此次展览的协办方,正出于对博伊斯观念以及项目价值的认同,希望切实有助于年轻艺术家解读艺术经典,藉此达成对本土年轻创作群体在优秀项目中的支持态度。作为大中华区年轻新锐艺术家的培植跳板,KAF为其持续提供支持,使年轻新锐艺术家的创意及贡献得到广泛关注;通过教育项目、艺术空间以及当代艺术收藏,为年轻的当代社群,提供欣赏艺术的快捷方式以提升我们对文化的理解。
此外,由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K11 Art Foundation共同筹办的KAF青年艺术家对话项目将在8月20日下午正式启动。活动特别邀请了博伊斯研究组成员、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学术部副主任、策展人王春辰副教授,与12位(组)活跃在当代艺术领域的青年艺术家们,围绕博伊斯与中国、博伊斯展览与当下正发生着的当代艺术之间碰撞才思,尽情畅谈。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博伊斯在中国”系列公共教育活动 第一场
博伊斯,为什么?——KAF青年艺术家对话
特邀嘉宾:王春辰(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学术部副主任)
对谈嘉宾:Fake Design(2人)、高峰、何池、胡晓媛、李亮、李文峰、刘力宁、满宇、孟柏伸、夏航、郑达、周钦珊(依照拼音顺序)
时间:2013年8月20日(周二) 14:00-18:00
地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B1贵宾厅(北京市朝阳区花家地南街8号中央美术学院院内)
参与人数:20人(名额有限,先报先得)
参与方式:短信预约,预约成功后方可参与
发送短信至15101160820进行预约,收到短信回复后预约成功
主办: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协办:K11 Art Foundation
特邀媒体:艺术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