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丽娜:通往自由的几何迷宫
马丽娜的作品充满了浓郁的几何味道,这也是她独特的艺术表达语言,方块组成了她对所有事物的理解,她将生命在不同时刻的感受用几何的图形拼接出来,而色彩作为羽翼,给艺术家的各种排列组合披上了感情的外衣。
马丽娜:通往自由的几何迷宫
马丽娜
1978年生于 北京
现攻读西安美术学院西部画风研究博士学位
2000年
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版画系
2004年
获得英国爱丁堡艺术学院 绘画系-版画专业艺术硕士(MFA)
2007年
获得英国爱丁堡艺术学院 绘画系-空间与自然专业 艺术硕士(MFA)
每个色块都是情感的归属
《山川》 80cm×80cm 布面丙烯 2013年
《我的爱情故事-1》150cm×5cm×150cm 布面丙烯 2009年
《丢手绢-蓝》 150cm×150cm 布面丙烯 2011年
《我不会玩麻将-九饼》 60cm×60cm 布面丙烯 2012年
《中国角》 玻璃、绢 2006年
马丽娜喜欢把事情尽量照顾得周全,这似乎从她带有表现主义色彩的抽象作品里便能看出些端倪。用规矩齐整的正方体排列组合而成的行为表现,以及充满几何意义的方块拼接而成的完整画面,都无一例外地诉说着女艺术家内心的种种,有回忆和温暖,也有愤懑与反诘。
与许多善于运用柔软的线条表达私密情感的女艺术家们不同,马丽娜的艺术创作显得有些疏离感,甚至是冰冷的,但周围的艺术家好友们却总能从中解读到故事。几何的布阵格局始终只是创作形式,色彩给它们涂抹上斑斓的情节。很多人甚至认为抽象只是某种重复性的描述,但在马丽娜,抽象艺术不但有差异,而且带着温度,“在我看来,抽象是每天不同时段做的不同事情的不同表达模式。听起来有点纠结,比方说,昨天画画时用的蓝色,今年同样也用的蓝色,但这两次的蓝色却完全不同,因为心情不一样了,你可以把这种蓝看做是时间堆积的结果”。
哲学思考、行为观念总会出现在马丽娜的作品中,有思考,就往往要提出问题,现实是残酷的,看你用怎样的心态去迎接。作为独生子女,孤独感始终萦绕在马丽娜周围,她的很多作品也都在诉说着这个共同的主题。在《旋转》、《挤压的时间》、《通路》系列中,艺术家用她惯常的色块表现形式传达了心灵深处的苦涩,将个人的思考与个人化的表达结合,尽可能把思考的问题以一种形式表现出来。对与不对,只是艺术家的一种个人化解读而已。诚如女艺术家本人所说的那样,“能够勇敢承受问题、承受压力的人就是那些有信心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人。《通路》是一种解决我们内心深处的说法。甚至是一个人从不幸到幸运的游戏。所以,每个人都需要找到自己的通路。解决自己,解决他人,解决生命的种种问题。因此,那些死去的人并没有完全的离开,其实不过是回归了一种通往自由的道路”。
大多数情形下,我们是孤独的,没有人会告诉你怎么做才是正确的,也没有兄弟姐妹可以讨论倾诉,同龄人呢,他们跟你的情况是一样的,所以只能自己在崎岖坎坷中摸索。所有人包括艺术创作者的艺术家本人,都不可能回避社会中存在的各色状况,身在其中,惟一的选择就是迎面而行,既然注定如此,就要学会接纳。随着年龄的增长,少年时代的孤独越来越被生活的日常琐事排挤出去,不再有那么多的时间去感怀,因为承担的社会角色与家庭责任在身,你就不得不妥协,周旋于各方之间。
马丽娜用一个个色块组成大面积的画面来凸显情绪,每个色块都象征着某种感情的归属,可以是亲情、爱情、友情,也代表着对过去、现在的记忆与珍惜。通过《妈妈和玩具》、《上海早》,艺术家追寻记忆的颜色,用不同的色彩组合成童年或温暖、或寂寞的时空穿越。
马丽娜的抽象作品里,看似简单的组合排列,这是抽象的皮囊,其实将具象的感受抽离出来,进行抽象化的再次创造,并找到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是件不易的事情。英国留学的几年,让马丽娜收获最多的是对自信的理解,回国后在清华建筑设计院工作期间,她会要求学生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最简单朴素的形体作为自己的表现语言,然后再逐渐不断进行繁衍,一旦确立,就是很难被颠覆的。
作为艺术家,马丽娜感觉国内主流层面对艺术家的尊重还远不够。说到底,还是对艺术的态度问题。曾经有过艺术家被朋友叫去跟前来观展的明星合影以提身价的段子,艺术家与大众往往不能正视自己。在国外,好多艺术家都会主动参与基层社会活动,以丰富自己的阅历与思想,这是许多国内艺术家所不能及的。能够做到真正的自信其实很难,对于马丽娜,艺术家一定要有些“执拗”,不一定要混圈子,也不一定要拉帮结派,独立些、真诚些、简单点,没有什么不好。(丛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