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 • [公告]首届《朝圣敦煌》全国美展复评结果
- • [公告]“墨韵岭南”全国中国画作品展初评...
- • [公告]2013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复评结...
- • [公告]人文正脉——《王伯敏画集》征稿公...
- • [公告]第一届天津国际青年美术周征稿启事
- • [展览]北京艺博会首推新写实油画展
- • [展览]马泉从艺60周年书画展
- • [展览]百件中日韩工艺精品集中亮相上海
- • [展览]大师与庙堂——中国美院美术馆典藏...
- • [展览]天津文交所下周举办书画精品展
中国美院1985届毕业班大合照
博伊斯 大白兔奶糖 棕色卡片 纸上丝网印刷 1979年
吴大羽 色草 油画
宋永红 校园生活——陌生环境之一 1988年
中国美院:“八五·85” 呈现集体记忆
中央美院:“博伊斯在中国”引艺术思考
天津美术网讯 入秋季节,中国两大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的美术馆,同时向观众端上了一道艺术大餐。9月6日晚,“八五·85——献给中国美术学院八十五周年”主题展,在南方的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隆重开展,展期为9月7日至15日。9月7日,在北方的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筹备已久的“社会雕塑:博伊斯在中国”首展与观众见面。两个重量级展览在两大美院美术馆同期开幕,在这个金秋,成为美术界的学术盛事。
今年是中国美术学院建校85周年。自1928年创立迄今,这所中国最早的国立高等艺术学府已走过了85个春秋。年初以来,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推出了一系列展事,为85周年校庆预热,这场“八五·85”主题展开幕,将整个校庆活动推向高潮。而作为20世纪重要的西方艺术家之一,博伊斯提出的艺术观念及从事的艺术实践,影响了中国的一大批当代艺术家,此次展览应该会引起艺术家的不少共鸣。
85个发光体,85个八十年代的道具箱
2013年3月至8月,中国美术学院近百位在校师生组成了一个青年剧组,在校史学术脉络中选择了85位校友作为个案,重访他们的1985,以作品、文献、访谈、短片等多种表现形式,生动地呈现几代人在1985这一时间节点中的历史经验和艺术实践。这85位个体中,有林风眠、吴大羽这样的学院开创者们;也有全山石、方增先这样的在新中国成立之后致力于美术教育的老师们;有谷文达、吴山专、耿建翌、张培力这样在“85新潮”中勇创新风的先锋旗手们;也有金一德、洪再新这样孜孜不倦地创作与教学的普通教师们。
总策展人高士明介绍,本次校庆主题展,我们以“八五·85”为题,聚焦1985年,对这一年美院的众多人物和事件进行历史考古,以1985这个时间切片作为85年历史的载体,将美院85年的历史投射在这个时间切片之上加以展现。以影像的方式,把中国美院美术馆的四个楼层分别设置为“论争”、“突围”、“历程”、“新潮”四个片场,呈现1985年美院的集体记忆。
第一场是“论争”,呈现当年那场闻名全国的毕业答辩。在第二场“突围”,凸显1985年前后学院内部的一系列探索与实验:包括中青年创作组、维罗斯科系列讲座、中国画教学座谈会、实验水墨、赵无极绘画讲习班、万曼壁挂运动和编辑部七大版块。第三场“历程”,作为整个展览的“思想库”,以黑板报的形式再现了1928年以来“艺术运动史”上的若干个重要节点,并组织艺术界与思想界的学术同仁,在20世纪艺术史与社会史的框架中就艺术革命与革命艺术的辩证关系进行了一系列讨论,并以黑板展示出研讨和论辩的思想踪迹,以作为批判与反思的基础。第四场“新潮”,则聚焦于对“85新潮”的历史呈现,由“85新空间·池社”、“厦门达达”、“红色幽默”、“最后的画展”等九个部分展开,重新勾画出了当时以浙江美院为策源地辐射全国的“85新潮”路径图。
整个展览构成一场贯穿85个年头的影像戏剧,一部投射在1985年的美院春秋、人物列传。这85位不同时代的美院人在1985年的同时现身,构成了中国艺术史与社会史上令人百感交集的一幕。
此次展览也是南山路美术馆圆厅改造后的首次亮相。同时,“无墙的学院——中国美院创意文化实践文献展”在中国美院南山校区校史馆与大家见面。
社会雕塑:博伊斯在中国
9月7日,经历近一年的筹备,几度推迟开幕时间,“社会雕塑:博伊斯在中国”展览终于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二层A展厅及三层A展厅与公众见面。这也是博伊斯首个中国个展。此次展出的展品主要来自德国藏家马歇尔·博格,包括其收藏的照片、明信片、签名胶印、报纸、海报与写在餐盒上的文字等文献资料,以及博伊斯的影像、装置等作品。
博伊斯1921年生于德国克雷费德。从1947年开始在国立杜塞尔多夫美术学院求学至1986年去世,博伊斯共创作了70件行为艺术作品和50件组装艺术作品。比如,他著名的行为艺术《如何向一只死兔子解释绘画》,还有他1974年的行为艺术作品《我爱美国,美国爱我》等。他宣扬“人人都是艺术家”、“扩展艺术的概念”及“社会雕塑”的理念,希望艺术能重塑个体精神状态,在艺术观念的缔造中思考构建暖性社会的艺术目标。
作为20世纪重要的西方艺术家之一,博伊斯在世界乃至中国有着重要影响和艺术史价值。他也是继杜尚后,引领二战后艺术转型的人物。博伊斯提出的艺术观念及从事的艺术实践,都处处显示了时代的特征,以及欧洲社会政治文化的新方式。因此,博伊斯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这种影响一直远播到中国,影响了中国的一大批当代艺术家。
2006年,王璜生和范迪安到德国考察,参观了莫伊朗美术馆正在展出的博伊斯藏品展,在莫伊朗美术馆工作的中国姑娘蓝镜的引荐下,王璜生见到了美术馆馆长,并开始探讨博伊斯作品来中国展出的可能性。不过,最终因为经费、运输等原因,展览没有成行。几年后,德国收藏家马歇尔·博格来到中央美院美术馆参观,这让博伊斯作品来华展出有了新的可能。据本次展览策展人王春辰介绍,有数家艺术机构和私人藏家曾对博格收藏的博伊斯作品有收购意愿,但最终这批藏品花落中国。现在,这些藏品的一部分已被中国民营美术馆昊美术馆收购。央美美术馆还邀请到中国研究博伊斯的专家,学者朱青生和易英加入策展团队。最终,由中国学者、民营美术机构,美院美术馆多方共同努力,展览得以完整地呈现。尽管相比国外博物馆馆藏,这次展览缺少博伊斯重量级作品,但直接面对博伊斯的毛毡、已经变得腐败不堪的香肠、以及那些颜色灰暗的陈年旧物,同样打动人心。
同时,配合此次展览将举办系列学术讲座,围绕博伊斯的艺术、历史影响以及与中国艺术的关系和影响展开深入的研讨,使博伊斯的艺术和学术问题得到深入研究和探讨,促进中国当代对西方艺术的研究。记者 姚璞 厉亦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