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 • [公告]2013年全国油画作品展复评结果
- • [公告]第九届中国工笔画作品展初评结果
- • [公告]全国(大芬)中青年油画展初评结果
- • [公告]中国百家金陵画展(版画)复评结果
- • [公告]2013年全国油画作品展初评结果
- • [展览]2013中国(厦门)漆画展征稿启...
- • [展览]北京艺博会首推新写实油画展
- • [展览]马泉从艺60周年书画展
- • [展览]百件中日韩工艺精品集中亮相上海
- • [展览]大师与庙堂——中国美院美术馆典藏...
导语:1.8亿港元成交的《最后的晚餐》让曾梵志再次成为全世界最受关注的艺术家,这个价格不仅打破了他自己作品的最高价格纪录,也打破了此前由张晓刚保持的7906万港元的中国当代艺术品纪录,以及2008年日本艺术家村上隆的《我的寂寞牛仔》雕塑拍出的1510万美元的最高亚洲当代艺术品的价格纪录。这也使得本月18日,即将在巴黎现代艺术美术馆开幕的曾梵志大型回顾展,吸引了更多的目光。据悉展览集合了艺术家1990年至2012年二十余年间的四十余件作品,包括油画及雕塑,是法国第一次整体展示曾梵志艺术生涯各个时期作品的大型回顾展,展期达四个月。包括其重要作品如1992年的《协和医院三联画 2号》、1996年创作的《面具系列 6号》、2004年作品《天安门》等。
曾梵志1990年作品《忧郁的人》
曾梵志1990年作品《忧郁的人》将出现在巴黎现代艺术美术馆的回顾展中。这幅名叫《忧郁的人》的作品,是曾梵志在他大学三年级的时候创作的。这幅曾梵志的同学肖像画作品,让曾梵志开始用自己的感情去表达自己所要描绘的对象,同样也记录了曾梵志当时整个艺术发展的转变过程。1992年他以500元的价格出售给了一家基金会。19年后,成名之后的曾梵志,用超过千万的重金回购了这幅作品。
一· “面具”背后的艺术家
外界关注曾梵志,与他成为中国当代艺术新一代“价格标王”有很大关系。而亿元级价格的背后,“标王”的诞生过程可能更值得我们探求,毕竟“天价”也不是空穴来风。作品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学术价值、长期稳固的市场培育、国际画廊的成熟运作、再加上艺术家个性十足、精致时尚的包装,这些林林总总的因素构成了时至今日独一无二的“曾梵志”, 他的作品以简明的呈现胜过了最繁复的叙事,为我们这个急功近利、推诿掩饰、脆弱敏感又日渐生疏的时代描绘了一个个最直接的意象。
年过四十的曾梵志,在他同辈的艺术家中,不能不说是一个特例,尽管比起“F4”更加年轻,当同辈中人在历史的车轮中呈现出“政治波普”、“玩世现实主义”的时候,他似乎注定以其天生的游离状态,走在另一条“新绘画”的道路上,没有政治观念的代表性,没有图像绘画的复制性,强调绘画本身的特性,强调对于自身为人、为生命状态的始终关注和剖析,使他的作品艺术纯度更加饱满,今天回头来看,这样的方向似乎也是他走得更长远的基础。艺术家自述:“我所画的每一张画其实提出的都是一个问题,都是人的问题,从生到死的一系列问题。我抱定的创作方向是直指人所面临的所有困境。”空洞的眼神,苍白的面具,遒劲的大手,纷乱的笔触……站在曾梵志的作品前,你很容易感受到艺术家“画如其人”的所有气质。
艺术家曾梵志在工作室
曾梵志的工作室,一尘不染、井然有序会让你觉得那不是一个画家应有的布局,但是曾梵志本人会告诉你:不管画得多么淋漓尽兴,身上地上总是干干净净;他出现在各种场合,都会以得体的装扮和他干净的面庞,给你留下别样的记忆;众多国际时尚品牌和大佬们对他毫不吝惜的追逐,从作品到个人。他从不避讳想要得到认可的那种心情“我现在处在很拼命的工作状态中。因为我希望在有生之年就能亲眼目睹自己艺术受欢迎的程度。如果像梵高那样,他的艺术在过世之后才达到了辉煌,是很悲哀的事情。在没有人认同也没有市场支持的情况下,他还坚持了一辈子,这需要多么大的勇气。现在有多少艺术家能够做到这一点,做着做着就改行了。我很庆幸自己生在这个时代能够如此幸运。”
游走在艺术和时尚桥梁之上,也许正如他笔下那个戴着面具的人,那些时尚和名牌、品位和形象,都不过是他和社会之间的面具,像一堵墙保护着他内心的脆弱和敏感……曾梵志的伯乐栗宪庭就说过:他的技术很好,又提供了一个新鲜的视觉形象。也许他内心根本就是一个灾难的世界,但是他通过画面处理将情感宣泄完美地平衡和节制住,使得内心世界的动荡脆弱和外在收敛华丽相互抵制。这是他成熟的根本。后89大展的时候我把他放在玩世现实主义部分,现在看来不合适。他和方力钧、刘炜他们相比,一点不玩世,而是有一种很伤感悲观的性格化特色。
二·不一样的“面具”
亲历了艺术界躁动不安的历史变迁,并成为其中不可缺席的主角之一,难能可贵的是曾梵每五年左右,就会突破原来的作品风格,以一个新的艺术面貌示人。“我们认为梵志是中国最伟大的在世艺术家,原因之一是他的视觉图像始终在变化。”高古轩画廊(Gagosian Gallery)香港分部主管尼克 西穆诺维奇(Nick Simunovic)说,“他从未满足于一种身份,而且在很多方面他都越来越出色。他的艺术其实反映出了中国的发展。”在曾梵志创作艺术历程中一共经历过几次大得转型,成就了四个成熟系列的作品系列:从最初的“医院系列”、“面具系列”到“面具之后”再到“乱笔”创作。
1·代表曾梵志早期风格的“协和医院”及“肉联”系列,成熟期作品集中在1992-1994年,其灵感来源于湖北美术学院毕业的曾梵志在武汉协和医院的见闻,画家以表现主义的手法描摩了一个麻木且异常的世界。
图为曾梵志 年作品《协和医院三联画》
学生时代,当同学们都按照老师的要求奔赴西藏或黄土高原去体验生活的时候,曾梵志却留在了武汉,当时他住在武汉协和医院的隔壁,他住的房子没有洗手间,因此他每天都要去借用这家医院的洗手间,于是那里焦急又茫然的病人们,手术台、人体、痉挛的躯体,逐渐成为曾梵志每日所见。有人说在他的这样的画里,能看到一个时代的不安和骚动。
2008年10月在伦敦菲利普斯拍卖公司曾梵志作于1992的《协和医院三联画》拍出了惊人的560万美元,约合当时4000多万人民币,目前排在艺术家作品价格榜单的第三位。此举使他的作品晋身到国际一流艺术家的价格水平,也成为当年价格增长最快的艺术家之一。而早在2005年香港佳士得春季拍卖会上,曾梵志另一件《协和医院三联画》仅以114万港币成交,与4000多万相去甚远。这也使得他《协和医院》系列作品更加受到关注。
2·创作于1994-2001年的“面具系列”成为一个视觉效果强烈、符号性、象征性的图像,“现代都市人与人之间的疏离和隔阂,戴着面具而生活的现代人,毫无个性地存在着,自揣自许的身体姿态,表现着伪善、造作的虚假人性。独特的肖像图像指向个体在现代社会的生活态度,是在特定历史情境下、中国人的生存状况,因此赋予他的肖像画另一种时代意义和哲理层次”;另一方面,“面具”也可以理解为曾梵志反思自身、内向探索,是他本人的心理状态。
图为“曾梵志的早期“面具”系列作品《A系列之三:婚礼》》
图为曾梵志1996年的作品《面具系列No.6》
2008年5月24日香港佳士得“亚洲当代夜场拍卖”落槌后,一则消息迅速的登上了各大艺术媒体的版面,在这场拍卖中中国当代艺术的拍卖纪录再次被打破,曾梵志1996 年创作的油画作品《面具系列1996 NO.6》以75,367,500 港元拍出超过了蔡国强《APEC景观焰火表演十四幅草图》的7,424.7万港元的价格记录。拍卖之前这幅作品已经受到了各方的关注,其一因为曾梵志的“面具系列”作品在这几年的市场中都是“抢手货”,其二这幅作品画的是八个人佩戴红领巾并肩而立,在曾梵志的所有面具系列中超过三人的作品仅有两件,尺幅也更是达到了200cm×360cm,甚是稀有,拍前估价也达到了1,500—2,500万港元。但是终7千多万的成交价还是在当时出乎多方的意料。现在看来这也再次解释了今年10月5号,具有同样一些因素的《最后的晚餐》拍出过亿价格的原因。
3·1999 年,曾梵志笔下的人物脱下面具,有了明确的身份和独特的姿态,作为艺术家自我观照、回顾过去的历程,作品采用了中国禅宗美学的减笔写意风格,以逸笔草草、近于白描、轮廓线的笔触形式来勾勒人物形象。
图为曾梵志的画家系列《弗洛伊德》 180cm×180cm 布面油画 2011
4·在面具系列得到认可之后,他以其迥然不同画面,却又一脉相称的气质在2003年开始了他的“乱笔”风格,至今已经成为业界颇受好评的作品。借助画笔的随意性和控制性两方面的相互抵制,乱笔系列抓住了力量、自由度于一体的特征。
关于“乱笔”甚至是一个偶然:2001年春天的一个晚上,在燕郊的工作室,曾梵志去关那扇笨重的大铁门,一不小心把自己右手的大拇指也关了进去。结果是:拇指骨折,缝了6针,几个月内画画是不行了,日常生活都因为“习惯”的“右手”而变得有点艰难,他开始试着用左手拿勺子,拿筷子,他很喜欢用左手的那种陌生感:一切在控制中,但又时常偏离轨道。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他开始用左手画画,期待的意外和惊喜出现了,那些出自左手的线条,竟有了一种“非正常”的魅力,“这是一个微小的发现,我开始放大,形成我的气场,我的方向。”
曾梵志《兔子》布面油画400×400cm2012年作
其实曾梵志的艺术从未离开有关绘画本身的探讨,以技法开始,在他不同时期作品中都能看得到。这个偶然的事件使得曾梵志的创作慢慢从面具时期的严谨中抽离,取而代之的是用有些生疏、狂放的笔法,打破了原有的造型习惯,形成一种新的绘画形式,他的这种绘画形式被评论家称为“乱笔”。在脱离了面具时期那带有象征意义的具象表达后,“乱笔”转向更加惬意的带有文人画情节的绘画情境。凌乱而有序的笔触中张织着一份更具张力的中国式绘画。
最好的作品还在后面:曾梵志的注意力正在转移到了古画上,大量地翻阅和研究这些老东西的同时,也陆续创作一批完全颠覆过去风格的纸上作品。曾经的孤独感和被边缘化成为曾梵志作品带有冲击力很重要的一部分,而当自己慢慢从边缘变成主流,成为瞩目焦点的时候,曾梵志认为自己仍然孤独,这还不是他满意的状态,在艺术上他还在探索。我们可以想象:也许他最好的作品还在后面……
三·“面具”的市场成长
1·十年初长(1995年-2006年春拍)
早在90年代中期,就开始有画廊代理曾梵志作品——上海的香格纳画廊,老板劳伦斯很喜欢曾梵志的作品,开始在当时还不过是上海波特曼酒店走廊两边的道墙上展示他的作品,并对来往酒店的人苦口婆心的讲解墙上的这些当时看来还颇显纠结的当代艺术作品是多么的有价值!1998年的一天,终于有一个美国人看上了曾梵志的两幅作品,最终劳伦斯以15,000美金每幅的价格出手了。据说这位买家既不是行家,也不是从事任何与艺术有关的产业,他当然不会想到,这两件作品,日后会以怎样的天价写进中国当代历史的拍卖榜单:十年之后,其中一件《面具系列1996 NO.6》在20年的香港佳士得拍卖会上以7500万港币成交,缔造了艺术家以及中国当代艺术的天价记录。
整个1995-2005的十年之间,伴随着中国拍卖体制逐步建立和完善,曾梵志在创作积蓄作品的同时,也在积极寻找和控制作品的代理和流向。自2003年在上海美术馆举办的个展《我,我们》,展出1991-2003年的作品后,曾梵志开始有意识地保留自己的作品,并陆续通过各种途径收藏自己的作品,成为最善于把握作品主导权的艺术家。此举减少了其画作在二级市场上的流通数量,对其作品的价格构成也形成一定支撑。
曾梵志首次有拍卖纪录是在2000年5月,价格是12.1万,首次过百万是2005年5月,首次过千万是在2007年5月。2006年秋天开始到2007年,就像艺术家本人所说的“价格完全失控了”!
2·狂飙突进(2006年秋拍-2007年秋拍)
2006年整体火爆异常的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当然不能缺少重要艺术家的强劲表现。2005年,曾梵志单季拍卖作品成交总额还在200万左右,均价不过3万元/平方尺,到了2006年秋季,飙升到总成交额3000万,均价8万元左右/平方尺,2007年更是增长到总成交额8000万,均价飙升至24万元左右/平方尺。从2006年6月北京华辰拍卖的275万元,升至2007年11月北京保利拍卖的1344万元,一年半升值幅度近5倍。2007年,曾梵志作品的价格涨幅居所有中国当代艺术家之首。
3·大幅下挫(2008年春拍-2009年春拍)
2008年涨势过快的中国当代艺术市场注定要以大幅下挫作为代价,各当代艺术大佬首当其中,领涨之后开始领跌,曾梵志在2008年5月的香港佳士得春拍会上,一幅《面具系列 1996 NO.6》拍出了6708万元人民币的天价,而张晓刚的《血缘:大家庭三号》也在同年4月香港苏富比拍到了4263万元人民币。这两笔巨额交易是在进入金融寒冬之际狂热的当代艺术买家最后的激情,下半年的拍卖市场,两位大佬均有近半数上拍作品没有找到买家。2009年春拍,曾梵志拍卖总成交额几乎跌回三年前的水平,均价12万元/平方尺,相当于此前最高价时的三分之一。即便如此,2008年也足以令曾梵志和中国当代艺术载入史册:《面具系列1996 NO.6》在香港佳士得的亚洲当代夜场拍以7536.75万港元的记录创下中国当代艺术品拍卖的最高价,也成为至今他的作品价格榜单的第二名。
图为曾梵志1996年的作品《面具系列No.6》局部
4·高调上扬(2009年秋拍-2013年)
经过2008年的筑底,2009年的调整,2010年艺术品市场开始逐渐恢复活力。2010年秋拍,曾梵志各项拍卖指标开始恢复到历史最好水平, 截止到2011秋拍,曾梵志全年以总成交额3.89亿元,领先于第二名当代艺术另一位大佬张晓刚8800万,领先于第三名当年表现最强劲的周春芽2.27亿元。最高成交价作品2001年创作的《A 系列之三:婚礼》4000万元,列在艺术家作品拍卖排行榜第三位;目前艺术家拍卖价格前十的作品中,2011成交的占到5件,前二十作品中占到11件。2012年7月——2013年6月香港当代艺术十佳拍卖的榜单显示,曾梵志《江湖》以3011万港元位居榜首。截至2013年春拍,据雅昌数据不完全统计,曾梵志总拍品467件,总成交额154049万元,成交比率为88.89%。
图为2012年7月——2013年6月香港当代艺术十佳拍卖的榜单
5·未来价格空间
迄今为止,曾梵志主要创作了四个系列的作品,即“协和医院系列”、“面具系列”、“面具之后”以及“乱笔系列”。除“面具之后”没有得到市场的全面认可外,其他三个系列都是很成熟的作品。
图为根据作品的题材和风格曾梵志作品可以分为以上四类
代表曾梵志早期风格的“协和医院系列”,成熟期作品集中在1992-1994年,一件1992年创作的《协和医院三联画》,在2005年的香港佳士得春拍中,以120万元创下画家当年作品拍卖的最高价,这也是曾梵志作品首次拍过百万元。 2007年在伦敦菲利普斯拍卖行,曾梵志1992年创作的《医院三联画》创下276.4万英镑(约合4146万元人民币)的高价记录,引发一股对重要艺术家早期经典作品的收藏热潮。从前十作品比重来看仍有上行的空间和高价出现的可能。
创作于1994-2001年的“面具系列”是艺术家最为成熟,最具符号代表性质的系列,也最受藏家追捧。此系列作品在曾梵志的作品市场上占到了很大的份额,已经成交的40多件占到所有作品成交数量的1/3的份额,成交总额更是达到了4,000多万美元,占到作品总成交额的60%以上。由于曾梵志不再创作这一系列的作品,其具有一定的稀缺性,这一系列的作品约为100张,其中近一半在拍卖市场上流通,收藏区域主要以欧美国家为主,且分散在不同的人手中。据曾梵志自己说,除了他自己和最初收藏这批作品的张颂仁有3张面具系列的作品外,其他藏家手中最多有一到两张,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托盘炒作的可能。因此有评价认为这个系列的作品虽然是曾梵志最贵但同时也是最抗风险的一类作品。但是数量之多以及高价位已经形成的态势,难有价格大幅上升的空间。
笔触纷乱的“乱笔”系列是近年曾梵志主要创作的一个类型,这在重要的当代艺术家转型的近作中亦不多见,并且转型之后收到了市场的极大认可。2008年香格纳画廊举办的曾梵志个展《太平有象》,是此系列作品的集中亮相。此类作品在市场上出现的数量也不少,价格相对并不低。 2010年创作《豹》2011年成交价超过3000万,也使得业内人士对曾梵志这一系列的作品前景看好,一是这一系列作品曾梵志已经创作几年时间,从创作上越来越成熟;二是有国内外最重要的画廊为其推广。
曾梵志在面具系列之后的三种并行的风格中,可以说是质量不同,价格也参差不一。在这几种风格中,市场上容易接受的还是和早期面具创作图式相类似的作品,抽象的肖像画和一些大抽象的绘画,一些人对它的认知度不是太高。
四·持续的国际化运作
曾梵志作品的价格一路走高,与一系列一流画廊的大力推广分不开。艺术品市场上,画廊相当于证券业一级市场的券商,一流的画廊能够带来成熟稳妥的作品推广体制,国际化的背景为迅速打开国际市场提供了先天的优势,可喜的是曾梵志一开始就拥有了这两点。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香格纳画廊开始代理曾梵志的部分作品。当时香格纳画廊刚刚起步,只是借上海波特曼酒店走廊边的两道墙来展示、推销中国当代艺术品。1998年,曾梵志的两幅作品在此以1.5万美元出售给一位美国人,其中之一就是今后创下天价的《面具系列1996 NO.6》。香格纳画廊一开始就引进了西方规范的画廊运作体制,2000年,当中国当代艺术品还处于市场边缘的时候,香格纳已经带着相关作品参加巴塞尔艺术博览会。而且,香格纳老板何浦林(Lorenz Helbing)的瑞士血统为画廊带来了良好的海外资源,实际上,香格纳画廊80-90%的客户在国外,其中,来自德国、瑞士和法国的欧洲藏家较多,此外也有一些美国藏家。这奠定了曾梵志作品以欧美人士为主的藏家结构。
曾梵志的签约合作画廊,还包括纽约的老牌家族画廊阿奎维拉画廊(Acquavella Galleries)、韩国都亚特画廊(DoArt)、高古轩画廊。纽约老牌家族画廊有利于曾梵志作品纳入西方的主流收藏序列,进一步强化国际化的买家结构;都亚特画廊(DoArt)为曾梵志举办的韩国个展,则将他推向了韩国艺术界的视野,进一步拓宽了曾梵志作品的买家分布,都亚特画廊的大股东现代画廊,是韩国当前最顶级的艺术机构之一; 2011年转投世界一级画廊高古轩(Gagosian Gallery)。
老东家阿奎维拉画廊是已有近90年历史,在签约曾梵志之前只独家代理过包括“卢西安 弗洛伊德”在内的3位在世的一级艺术家。新老板高古轩是世界顶级艺术品经销商,他代理了77位世界顶尖艺术家的作品,其中包括巴勃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阿尔贝托·贾科梅蒂(Alberto Giacometti)、杰夫·昆斯(Jeff Koons)、达明安·赫斯特(Damien Hirst)等,每年销售价值10多亿美元的艺术品。
众多一流画廊的全球化推广,对曾梵志作品的价格上扬起到强大的推动作用。早在2008年6月,香格纳画廊和阿奎维拉画廊参加巴塞尔艺术博览会时,都带上了曾梵志的作品,且卖出的三张作品价格均超过百万美元,其中两张分别由章子怡与男友Vivi Nevo、传媒大亨默多克与妻子邓文迪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