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海报
李剑锋《围观者的恐慌》
石罴《站台之夜》
K11驻村艺术家联展《后语境——扩展的边界和风化的故土》于2013年12月7日在武汉K11艺术村首先拉开帷幕,至2014年5月间,将陆续在上海chi K11艺术空间及香港K11举行巡展。
为促进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发现及培养更多具有潜力的年轻艺术家,自2010年起K11 Art Foundation分别于武汉和贵阳设立了K11艺术村,免费提供多间工作室给青年艺术家们创作使用,迄今为止已有20余位中外艺术家们在此进行驻地创作。同时K11 Art Foundation定期利用其丰富资源与平台为驻村艺术家提供众多的展览及宣传机会,使年轻新锐艺术家的创意及贡献得到广泛关注。此次巡展已是K11 Art Foundation为驻村艺术家举办的第二届联展。展览有幸邀请了蓝庆伟担任策展人,挑选了武汉及贵阳艺术村18位艺术家近年来创作的70余件绘画、雕塑、装置等优秀的当代艺术作品。为大众奉上了一场属于中国本土年轻艺术家的艺术盛宴。
后语境:扩展的边界和风化的故土
K11一直致力于支持并推动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本次展览策展人将这一特殊的模式问题化,召集艺术家以作品来思考和讨论问题。作为一支有当代思维的赞助力量,K11艺术村不是简单地资助艺术家的创作条件,而是试图以资本支持来打破原有艺术支持形态的新新思路。将展览命名为“后语境:扩展的边界和风化的故土”,首先受到K11这一新形态的启发,将其纳入展览思考,K11所属的香港新世界集团恰恰也在各个城市见证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其次着重思考的是城市与自我本体的关系。根据艺术家作品所呈现出来的面貌,设置“城市意识”、“本土生成”、“自我营造”、“性别品格”四个单元,这本身也是国际语境城市化建设与自我本体思考所展现出来的。
城市意识:
无论是20年前还是今天,城市化始终是大家共同的记忆——记忆形式当然各有不同——就像“知青”一代对农村的记忆一样,这种记忆伴随着工业化大生产和城市重建形成。在这个单元中,艺术家对城化中的脉络(幺哥)、风景(夏炎)、老房子(石羆)、工业化(李大鹏)、时间痕迹(吴昊)展开不同的探讨,这些恰恰是他们眼中关于城市与自我的展现方式。
本土生成:董重、谷旭、陈顺龙、周行
无论是怎样迅速、彻底的城市化进程,也无法抹掉人们对记忆的追溯。城市化所对应的一个问题便是在地性,城市给了我们新的生活形式,而我们却在这鲜活的城市中追求这曾经的痕迹。这个单元的艺术家们没有将眼光放在城市这一大概念中,而是用一些细节来展示城市与本土痕迹的元素。
自我营造:李剑锋、熊康华、丁凯、郑迁、高德强
扩展的边界给予人生新的可能性,风化的故土则会引起淡淡的忧伤,而无论是边界的拓展还是传统的固守,最后的呈现都会取决于个体的自我。在这个单元中,艺术家有着自己鲜明的营造方式,而在他们的艺术作品中,存在着语境交织和个体感受,而这个语境恰恰也是中国当下的语境。
性别品格:张若云、余萃敏、龚雷、石金玲
女性主义在艺术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性别问题也同样是诸多研究中不可忽视的一环。但在21世纪的当代艺术发展中,女性主义越来越摆脱简单粗暴的性别标签,也越来越不具备特殊性,这不是女权主义或男权主义的发展,而是艺术边界开放的必然。或者我们称之为第三性会更为妥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