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正当人们紧锣密鼓筹备农历新年之时,广州红专厂2014年第二场当代水墨展在E9展馆开幕了。这一次,红专厂为观众带来的是艺术家李纲在水墨艺术探索的全新成果。
艺术界人士齐聚红专厂参加开幕式
李纲六十年代出生于广东,曾研习传统国画、版画,后转型当代水墨,探索出独特的表达方式,使用叠纸、撒墨、浸染、拓印、拼接等手段创作出突破传统水墨图式且极具个人特色的艺术语言,使得水墨在当代艺术语境下有了全新的表现形式和思想突破。开幕当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王璜生、广州画院院长方土等文化艺术界人士齐聚红专厂,李纲受艺术中国网邀请,为观众亲自进行了作品导览,在现场掀起阵阵高潮。
艺术家李纲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王璜生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王璜生对此次展览的筹划、李纲的创作给出极大的肯定:“一个地区需要各方各面的文化力量的并存,像北京有798,它在国际上影响很大。像广州需要有红专厂这样的民间独立力量,这种民间独立力量能够体现一个区域的文化民主化的进程。一个地区也需要一种具有文化前沿力量的东西存在,才会使这样一个城市、一个区域更有先锋性,能跟国际上形成更好的对话关系。中国水墨近年比较受到重视,在国际上也有一些讨论。水墨画是有自己独特历史和文化的艺术,有自身的独特性,在更开阔的当代艺术的语境中,怎样跟当代文化构成一个更有效的对话,这可能是当代水墨要去探索的问题。像李纲的作品,从绘画图式讲,能形成在当代的语境中,对材料、对抽象形态、对语言的独特性方面有这样的要求,李纲这在这几方面做了尝试。在大的当代水墨的范围里面,他的表现还是相当突出的。
展览现场
广州画院院长方土在观看展览时也有感而发:“我们这代人,在传统和当代的情感矛盾中交错。中国水墨呈现出两个状态,一个是往古典传统里面嫁接,一个是排斥传统,直接跟当代、当下生活嫁接。其实这两个都是真实的,现在是一个多元并存的时代。我们对时间、空间的认识跟古人已经不一样,我觉得李纲的这种尝试是真情实感的,他不是把现实生活搬过来了,而是经过了一种视觉的转换,转化成一种图式,是一种构成、一种排列。跟我们所看到的大都市,像路灯、识别系统都是一种排列,他大量使用排列方式,跟现在的生活起到对应的作用,引发我们很多思考,很多想象。”
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周湧教授
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周湧教授从艺术创作的角度发表了对当代水墨走向的观点:“当代水墨不能说是西方当代艺术的一部分,两者还是有距离,西方当代艺术认为画种问题、语言问题、媒材问题是没有意义的,但当代水墨还是语言问题,从传统语言转换到有当代意味的水墨语言,这在本土问题逻辑中还是有意义的。水墨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书写型水墨,另一种是绘画型水墨。用书写性做水墨,这是传统水墨画的标志,古人已经做得很好了。现在书写性成为了一个选项,限定的东西更少。李纲的作品可以说是在绘画型水墨上面,拓宽了语言的可能性。”
红专厂文化艺术机构黄丽诗
红专厂文化艺术机构黄丽诗接受艺术中国采访时透露了此次展览筹划的初衷:“红专厂一直关注水墨,也希望多点提供平台跟交流的机会给水墨艺术家。在现阶段,我们希望看到更多能钻进水墨里面并且从水墨里面跳出来的艺术家,我们希望看到更多这种有突破性的展览。”
“内心·李纲作品展”将在红专厂艺术区持续到3月2日。
开幕现场
展览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