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间弥生
年轻时的草间弥生
《永恒的爱》系列
万花筒般的装置作品在现场十分受欢迎
作品《消除屋》中观者可拿到一版波点贴纸任意来贴
装置作品《巨型南瓜》
影像作品《曼哈顿自杀惯犯》
《我在这里,却了无一物》
人物速写
波点怪婆婆、日本超级艺术天后、话题女王……现年84岁的草间弥生(Yayoi Kusama)被称为日本现存的经典艺术家,其作品被全世界100余所美术馆收藏。那些波点和她的精神病症一样,成为其身上最深的印记。当2012年她与LV合作设计了一系列波点服饰之后,在中国人气骤然飙升,热爱时尚的非艺术界人士们也没有不认识她的。这一次,草间弥生的个人作品展《我的一个梦》首次登陆中国,在上海当代艺术馆一经展出便引起轰动,无数粉丝慕名而来,即便不是周末,美术馆门前也经常排起长龙,观者需排队分批进馆,充分说明了这位日本怪婆婆在中国的影响力。该展览将持续展出到3月30日,波点控们不容错过这个充满波点的奇幻世界。
草间弥生,1929年生于大阪,60年代在纽约成名。1973年她回到日本,因患精神病进了清和精神病院,后来就住在了那里。如今她已经84岁,是身价最高的在世艺术家之一,仍在持续创作。作为第一位单独代表日本参加威尼斯双年展的女性艺术家,草间弥生大胆、激进、浪漫、前卫,被冠以“前卫女王”的称号。其作品包含了女权主义、极简主义、超现实主义、原生艺术、波普艺术和抽象表现主义等,但她自述自己仅是一位“精神病艺术家”。
当你身上贴满波点贴纸
便也成了展览的一部分
此次在上海当代艺术馆展出的草间弥生个人作品展《我的一个梦》,由韩国市立大邱美术馆馆长金善姬策划,通过多元化的形式呈现了怪婆婆60年来的艺术脉络,从早期从日本至纽约时《无限的网》系列,到最为人熟知的圆点图案作品等代表作品以及她近年的新作,试图在梳理其创作生涯的同时,展现出她旺盛的创作力。此次展览涵盖了绘画、雕塑、装置和纪录片等形式,其中包括了红白充气物、一堆200×200cm的画作、无限生成的对立镜像、触角、南瓜、百合、小狗和“阳物船”的装置……这些作品是此前在泰特现代美术馆、蓬皮杜中心和惠特尼美术馆展出过的展品综合,总数超过100件,阵容相当华丽。此展为亚洲巡展中中国大陆地区的唯一一站,之前曾在大邱美术馆和首尔艺术中心展出,下一站将是中国台北。
即便已84岁高龄,草间弥生的巨大影响力仍旧通过参观人数得到了完美的体现。阴雨绵绵的天气,前来参观的人依旧络绎不绝,长长的买票大队一直排到美术馆外好远,观众需分批进入馆内,展览现场要参观一件作品或是进入一个小的展厅,也都需要排长队。前来观展的人群中不乏小孩、老人等各年龄层的人,他们当中不少人的衣服上、脸上、头发里都贴着彩色的波点贴纸,这是热情参加《消除屋》(Obliteration Room)展厅的结果,在其中,观众可以拿到一版版的贴纸任意来贴,将自己或周遭环境“草间弥生化”,这时,观众们也成了草间弥生作品的一部分。
展览的重要展品包括画满白色圆点的巨大红气球《Dots Obsession》(2013),多件“无穷镜室”,1500个不锈钢球构成的作品《那克索斯的花园》(2013),题为《再生瞬间》的圆点触须,还有标志性的黄黑色《巨型南瓜》(2013)。另外展出的还有以草间作于1978年的小说《曼哈顿自杀惯犯》为题的2010年影像作品。2009年开始创作的丙烯绘画系列作品《我的永恒灵魂》系列已经成为迄今为止草间弥生最大规模的系列作品。
“爱是我作品里永恒不变的主题”
《永恒的爱》系列作品是2007年至今草间弥生用马克笔画的50幅大型布面作品,之后再制作成丝网印刷品。这些作品中除了不断重复的眼、圆点、侧脸、波纹和旗帜图案外,还有蝴蝶、花朵、嘴唇、牵着狗或提着手提袋的女人等图案。20世纪50年代《无限的网》在纽约展出之后,草间弥生偏执地用这些重复的图案创作了一大批作品。在这个系列中,重复的图案元素和草间弥生早期在《无限的网》之前的绘画混合在一起。也可以说《永恒的爱》系列在某些方面是草间弥生正在创作的《我的永恒灵魂》系列作品的“前身”。
20世纪50年代中期,草间弥生远赴纽约去谋求艺术发展。像其他许许多多拼命奋斗的艺术家一样,草间弥生必须靠有限资金生存,节衣缩食,逐渐有机会展出自己的作品。也许是受到抽象表现主义的影响,草间弥生彻底地转变了她的绘画风格:巨大的画布上布满了看似无休无止的、重复的圆齿状的、单笔的单一色彩的绘画图案,而背景和图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些作品也就是我们熟知的《无限的网》绘画作品。
草间弥生持续偏执地去描绘无限的空间。在《无限的镜屋》中,草间弥生探索了无限空间的无穷魅力。在1965年的装置作品《无限镜屋——阳具的原野》中,草间弥生第一次使用镜子,此后,这种能够反射的平面媒介重复出现在她的作品中。过去10年,她创作了大量这种类型的大型环境装置作品,参观者可以走进这些装置作品中去探索并亲身体验一下被自己的反射影像所包围的感觉。草间弥生的镜屋装置试图给人一种无限的感觉,让观众忘却自我,伴随着草间弥生去开始她正在进行的自我消融的旅程。20世纪90年代后期,也几乎是在30年之后,草间弥生重新创作了一些房间大小的装置作品。《我在这里,却了无一物》是个黑色的家庭室内环境装置,展示了些日常家具和附属品。然而,在草间弥生的装置作品中,中产阶级抑郁的形象总是挥之不去并且慢慢地变成一些非真实或者离奇的东西。这个房间和它所有的家具上都覆盖着荧光的斑点贴纸,它们在微光中闪烁。 记者/宋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