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 • [公告]第二届天津国际青年美术周征稿启事
- • [公告]全国第二届现代工笔画展初评结果
- • [公告]中国西部大地情作品展初评结果
- • [公告]首届全国花鸟画作品展征稿
- • [公告]中国美协关于发展会员的严正声明
- • [展览]第一届黄胄艺术收藏大展将在炎黄艺...
- • [展览]首届艺苑名家书画作品邀请展在京举...
- • [展览]百余件意大利绘画珍品长沙展出
- • [展览]巅峰之作——毕加索的沃拉尔版画
- • [展览]尘影无华—赵东中国画个展
开幕式现场,左起:李燕玲、夏可君、张新建、甘学军、洪凌、萧富元
2014年4月19日,由夏可君策展的《梳理——重启中国当代艺术》在北京798索卡艺术中心开幕。此次展览,旨在梳理中国当代艺术发展之脉络。
林风眠 《仕女》 1960年代
本次展览参展艺术家包括从早期的林风眠、吴冠中、赵无极到当代的刘丹、徐累等中国当代艺术史中的大师。他们的作品突破媒材,不仅有采用中国传统的媒材——水墨,也有借鉴西方艺术的油画技巧与观念。虽然所用媒材各异,但是在思想上,艺术家们都是以东方传统美学出发,以中体西用的美学价值作为自己艺术的追求目标,他们在当代的基础上融合东西方艺术并探索出新的艺术语言,使他们的艺术具备了大时代中的当代审美价值。
朱德群,《发光的形式》,2006年,布面油画
第一个阶段,是留法的两代人,他们主要出生于1910-1920年代,首先是出生于1900年的林风眠这位老师,他把立体派的造型与中国人物画的线条结合,形成了自己简约而富有韵态,透明而沉静的仕女形象,而在风景画上则以空寒而萧瑟的意境取胜。随后的赵无极则是把传统山水画的基本笔法,把勾皴点染的水墨技术融入到油画的笔触之中,以山水画的气感融入到西方色差的光感,走向了抽象抒情的风景,但依然保留了传统的意象,并非纯然抽象;与之同时的朱德群则是把西方明暗对比的强烈光感与山水画中石块生命化的生长性结合,让抽象回到了自然性。如果作为林风眠学生的赵无极和朱德群一直在法国发展,并且以油画的方式做出了卓越贡献。而另外两位弟子则有所不同,都主要以水墨为主,吴冠中回到了中国,把水墨的黑白对比与经过简化后的南方白墙黛瓦的建筑形式结合起来,形成了自己油画的色感,并且从南方千年枯藤的生命线上抽取出水墨线条的生动形式,也与波洛克旋转眩晕的抽象线条展了对话;还有去往美国纽约发展的赵春翔,则以纯然水墨的黑色色块以及书写性的笔触融入生命的激情,结合几何块面和概念式的文化图腾符号,在材质上则以水墨的滴洒和流淌,以及荧光色的华彩和宗教性而引人注目。当然还有去往美国的丁熊泉,以其单纯欢愉的东方色彩,在马蒂斯与常玉之间找到了自己鲜艳的线条和色块造型,女性躯体有着仕女的柔婉以及西方的肉体性感,能够如此沉迷于色彩的欢愉,而且色调如此富有东方韵味,这在中国艺术家中异常罕见的。
尚扬,《册页-22》,2012,布面綜合材料,79×183cm
第二个阶段则以朱铭、刘国松与尚扬为代表,他们主要出生于1930-40年代。这几位艺术家更为自觉回到东方的自然性,纯然从自然性出发,结合制作性与自然性。刘国松早期对宣纸的撕裂制造出肌理触感,对宇宙天空的现代想象,也是重建艺术与自然的感通关系,并且影响了整个中国大陆的现代水墨,是现代水墨的开启者;尚扬《董其昌计划》的巨幅作品则就人类对自然的破坏有着反省,以皴裂、照片拼贴,以及石块的抽象简化等等方式,促使我们反省自然的破坏,而在《册页》等小幅作品上让米氏云烟则以新的迹象再次来临,画面上时间的包浆感让山水画的文化记忆得以余留,是意念的感怀和山水古意的重临。而朱铭的雕塑作品则以其太极系列,把中国的功夫所内涵的身体感,在简化形体与突出精神内涵中,让人触感到石头的身体气息,是典型的东方雕塑。
刘国松 《太空系列-日之运行》 2014 彩墨紙本
第三个阶段则以徐冰与蔡国强,刘丹和徐累为代表,这些艺术家主要出生在1950年代,这个阶段的艺术特点是更为强调西方艺术的观念性,除了出生于1960年代的徐累,其它几位主要生活在美国,并都在国外形成了自己的艺术语言。徐冰的《天书》和《中英文书法》,是把汉字做成假字,以多余无用的中国智慧让汉字超越文化的释读,走向纯然的形式,带来了解构式的震惊,而《中英文书法》则超越了东西方文化的局限,让汉字在书写中生成为英语,让自身与他者的现代性主题得到了最佳的艺术体现,并且还余留了书写的仪式性。而蔡国强则是挖掘传统的技术发明,以炸药的瞬间偶发性爆破在纸上留下痕迹,拓展了水墨的质感,不仅仅是水性,还有火性,很好地结合了观念性与制作的偶发性。另外两位艺术家,则更为回到古典,却把古典带往现代的感受之中,刘丹的水墨作品把西方的古典雕像、北宋的山水画以及视觉上的日常错置,以其严谨的构造与细腻的笔法,把绘画重新带入到经典的地位,保留了东方山水的自然质地,试图重新呈现中国艺术的永恒性,这是未来中国艺术的一个根本方向。而徐累则虚化了工笔,把自然的月亮与象征梦境的马并置,带来视觉的朦胧,有着梦幻一般的诗意。
洪凌 《骄雪》 2014 布面油画 250×450cm
而尤为需要重点讨论的是出生于1950年代画家——洪凌的作品,作为北方艺术家却自觉回到了南方自然的怀抱,与黄山二十年的深度交流,全方位把山水画的感知模式与思维方式与西方风景画的色彩结合,尤其是对雪景图的反复表现之中,彻底复活了传统空寒与荒寒的意境,拓展了赵无极的精神意境,比之前的抽象抒情更为彻底地回到了自然性,达到了心灵与自然的默契。
徐冰 《读风景》 2007 水墨、尼泊尔纸 82×300cm
通过这三阶段以及三代人的基本考察,我们看到了这些艺术家都是从传统的各个方面出发,来试图与西方的现代性艺术对话,形成个体的语言风格,同时试图复兴中国艺术的永恒性,中国式绘画艺术的任务就在于:在赵无极之后,如何更为彻底与丰富地重建自然精神与现代生活的关系,融合山水画与风景画,这就有必要重新激活自然造化、自然生化与自然活化的中国艺术精神,这将势必重启一个新的未来中国艺术。
此展将持续至2014年6月7日。
蔡国强 胎动 56x70cm
徐累 《靈山》 絹本 90×149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