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 • [公告]第二届天津国际青年美术周征稿启事
- • [公告]全国第二届现代工笔画展初评结果
- • [公告]中国西部大地情作品展初评结果
- • [公告]首届全国花鸟画作品展征稿
- • [公告]中国美协关于发展会员的严正声明
- • [展览]第一届黄胄艺术收藏大展将在炎黄艺...
- • [展览]首届艺苑名家书画作品邀请展在京举...
- • [展览]百余件意大利绘画珍品长沙展出
- • [展览]巅峰之作——毕加索的沃拉尔版画
- • [展览]尘影无华—赵东中国画个展
而在5月,这里将迎来一个新的合作伙伴——同样热衷于推动当代艺术的香港巴塞尔艺术展(Art Basel in Hong Kong)。去年,香港艺术展正式更名为香港巴塞尔艺术展,今年的第二届展览则打算用新媒体艺术来延续这股新鲜劲——推出专门为电影而设的展览专区“光映现场”(Film Sector),放映由艺术家创作及讲述艺术家的录像作品。北京艺术实验室(Beijing Art Lab)创办人及总监、身兼策展人、多媒体艺术家及制作人三职的李振华负责该展区的策展工作。
在电影院里播新媒体艺术作品会是怎样的体验?虽然做过许多展览,但李振华对这种特别的方式仍然颇为兴奋和新鲜,“把新媒体艺术、影像艺术带入电影院的环境,是非常有趣的尝试”。李振华告诉《二十一世纪商业评论》,此次“光映现场”的排片也采用电影节的呈现方式,进行展播。据巴塞尔亚洲艺术总监Magnus Renfrew介绍,Agnès b. 影院空间面积大约120平方米,可以容纳约120人。
此次“光映现场”共收到140多家画廊的申请,李振华从中挑选出了来自30间艺廊、41位艺术家共49件作品,重点作品来自国际知名艺术家石田尚志(Takashi Ishida)、Dinh Q Lê、香港艺术家关尚志以及Christopher Doyle等。
为了让普通观众更好地理解这些新媒体艺术(李振华谓之“沟通”),李振华设置了6个分类作为挑选的标准之一:“城市生活”(Urban Life),以怪诞且俏皮幽默的方式,探讨大都会的文明如何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视觉”(Beautiful Visuals),集中剖析视觉感官以及声音与视频的混合;“动画”(Animation),追溯这一独特体裁的诞生、技术及实践;“行动”(Action),探索行为、表演及录像之间三位一体的微妙关系;“表演”(Performance),旨在展示行为、活动及表演的戏剧张力;“混合叙事”(Fiction Mix),探索不同视觉表现形式核心的故事叙述。除了分类这一标准,时长也是李振华考虑的因素之一。为了让更多的作品能够得到呈现,李振华选择了时长较短的作品,在展播目录中,最长的录像也只有17分钟,希望“整体的作品呈现能给人们带来愉快的观影体验”。
当代艺术区别于传统艺术的特点之一,便是会与现场的氛围、环境发生“化学反应”。不过,有些新媒体艺术作品对于普通观众来说晦涩怪诞,甚至画面有些惊悚或者不舒适感,那么在电影院这样一个公共空间里播放,是否适合?观众能否接受?
李振华认为,社会的各个不同层面都有艺术接壤的空间,重要的是艺术家的作品是否具有独立的美学与特性,能否真正体现在与公众的交流中。至于观众懂不懂,李振华觉得问题不在于艺术家,“观众应该跟艺术家一起成长。我想,一个年轻的观众和一个早些年代的观众对新媒体的反应肯定是不同的。某种程度上来说,新媒体是属于年轻一代的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