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 • [公告]第二届天津国际青年美术周征稿启事
- • [公告]全国第二届现代工笔画展初评结果
- • [公告]中国西部大地情作品展初评结果
- • [公告]首届全国花鸟画作品展征稿
- • [公告]中国美协关于发展会员的严正声明
- • [展览]第一届黄胄艺术收藏大展将在炎黄艺...
- • [展览]首届艺苑名家书画作品邀请展在京举...
- • [展览]百余件意大利绘画珍品长沙展出
- • [展览]巅峰之作——毕加索的沃拉尔版画
- • [展览]尘影无华—赵东中国画个展
开幕式现场
2014年5月18日,由墨斋(Ink Studio)举办的杨诘苍(1956年生于广东佛山)新作展《还是花鸟 山水画》开幕。出席本次开幕式的有艺术家杨诘苍、策展人林似竹、墨斋总监余国梁等。杨诘苍1982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国画系。 1982-1989年在广州美术学院任教。1989至今工作和生活在德国海德堡和法国巴黎。1997年至今多次在海内外举办个展。
本次展览将展出杨诘苍的一系列既不安定又独具美感的作品,此次展览最大的亮点就是艺术家将山水和花鸟画这个当代艺术不敢碰触的范围以全新的方式表达了出来,用艺术家的话来说就是“把不好意思的话说出来。故意给自己提出了一个挑战。”
展览现场
本次展览题为《还是花鸟 山水画》,总的来说是将道家思想的“道可道,非常道”解读为了“道可,道非,常道。”世间有是也有非,而重要的是全面的看待事物。本次展览就是艺术家在用花鸟画和山水画的三种不同方法阐释了这一主题。展览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围绕《十一日谈》这幅白描作品展开的讨论,第二部分为以工笔画来重新诠释希特勒青年时期的花卉作品,第三部分为有金石之意的一系列写意作品。
艺术中国记者就本次展览对艺术家杨诘苍进行了采访。
艺术中国:请您谈一下《十一日谈:白描芥子园》这幅作品?
杨诘苍:这幅作品是我在08年金融海啸时为威尼斯双年展创作的。作品要在意大利展出我自然而然就想到了意大利人十四世纪的著作《十日谈》。《十日谈》讲的是当时瘟疫的时候逃出了十个人,三个男人和七个女人,他们每天都要讲故事。故事成为了支撑人活下来的一种力量。仔细看这幅画中在动物与动物之间有十一个人,三个男人和七个女人,还有一个半人半兽的形象。这幅画中多了一个人,那就是我,金融海啸时我是逃出来的第十一个人,我要讲述自己的故事。题为“芥子园”则是我在作品中用到了《芥子园画谱》中树木、山石等程式,虽然看似是一成不变的,但是如果有一点点的生活经验变化,那么作品就会有所创新。
展览现场
艺术中国:您为什么选用了白描这样的手法?
杨诘苍:用白描的手法来作画不会庸俗。我很喜欢李公麟,他把以前作为粉本小样的白描画发展成了主流,登上了大雅之堂。表面上看《十一日谈》是讲爱情故事,或者是一种情爱,但实际上不是只想表达情爱。我故意选用了传统的白描方式,给人留出了思考的空间,也留出了很多关于人生、世界观等等的可能性。用白描的手法,我是故意换了一个角度来看待我们的现实。实际上现实也是虚幻的,虚幻也是一种现实,这里有一种生命的重力。这幅画里有自然规律,也意味着人人都有自己的规定和规律,每个人也都有自己所属的范畴,就像不同的动物属于不同的物种。这幅画打破了不同物种见得隔阂,让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变得无比亲密,我们都需要去了解彼此。这幅画也是想看看人们能不能突破思维定式和思维局限。
《十一日谈:白描芥子园》(作品局部)
《十一日谈:白描芥子园》(作品局部)
艺术中国:您怎样看待传统?
杨诘苍:我的生活就是从传统来的,我很喜欢毛笔,我整个人的生活方式就是根据中国文人来的。我拿毛笔不是为了水墨,这是我的一种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积累到了一定时间总会有个表达,留下来的就是我的作品。我的作品不是水墨画,而是一种自我表达。我觉得水墨就是一种形式,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和我的趣味比较相符。我用写意画画了二战时期越南的小孩在逃跑的场景,是要回到最原始和最原点,向生命学习。花鸟画很容易画的俗气,大红大绿的。而传统文人画中令我感动的是他们都是在表达他自己的精神和思想。很多人只看到了随类赋彩,而看不到气韵生动。而传统中最伟大的就是心性、德性和灵性,我想要表现出这些。我是这样看传统的,我是往后走的,我拿着毛笔就感到了文化和艺术的力量。那么艺术就成为了一种趣味和生活方式。
杨诘苍作品
艺术中国:您为什么会选择临摹希特勒这样一位“大非”人物的作品?
杨诘苍:两面墙上,一面是希特勒用西方的水彩画法创作的花卉;一面是我以宋徽宗三矾九染的工笔画法创作的花鸟画。我没有去将“是”当做我的对象,而将“非”当做了对象,那么这种艺术肯定就不是我们传统的审美所涵盖的,因此需要改变我们的认知。这是他在考美院时的创作,那个时候他不是希特勒,是一名少年。这是希特勒的画,但这是1904年到1914年的希特勒,这是和政治没有任何牵扯时的希特勒,他与我们现在的希特勒不是一个人。
这就涉及到了人之初的问题,人之初有善和恶,孟子提出“性本善”,这是一种很可爱的说法。临摹希特勒的画,是直面“非”,以往的绘画中很少涉及。我很喜欢道家思想和庄子的思想,“是”或“非”没有那么严格的限定。这些花卉画其实有一点接近唐章怀太子墓的墓室壁画的感觉。那些颜色和给现世人看的不一样,因为是给神看的。用传统工笔画的方式来临摹一百多年前希特勒的画,是我想要为他的画做减法。他的画中有太多的颜色,所以我想减少这些颜色,因为他是写生,写生就是那么多颜色;我是临摹,所以就把自然颜色去掉,剩下的就是我的颜色。
艺术中国:您很喜欢戈雅的作品?
杨诘苍:对,我很喜欢戈雅的作品。因为他的作品在那个时代反应了一种社会中看不见的现实。他通过所谓的“美”来表现另外一些“不美“的东西。后来还影响到毕加索。别人都喜欢毕加索,但我就更喜欢去探究为什么毕加索的老师会影响到他的学生,所以干脆直接去探寻他的老师,即戈雅的作品,可以说我喜欢求根溯源。我一般做事情喜欢用减法。我看到了戈雅画中有很多毕加索的画中看不到的东西,我觉得他比毕加索高雅。我不是简单的表达点线面,黑白灰,而是在作品中表达一种灵魂的感觉。可以说我首先是一位社会行动者,艺术只是社会行动者的一种表达方式。那么这样说来我的艺术就是一种生态,我们的思想都会影响着社会生活和生态以及环境。其实艺术很简单。做艺术要回到脚下,踏踏实实。我也走过很远的路,找了半天路才发现路就在自己脚下。
希特勒《花儿与少年》
杨诘苍《花儿与少年》
杨诘苍是本次策展人林似竹博士出品的纪录片《墨咏》中十位专题艺术家之一,艺术家的工作和生活也将成为画展之后学术出版的主题。该出版物由林似竹博士担任主编,并定于展览闭幕六个月后出版,由艺术出版社D.A.P.在美国发行。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到8月10日。
杨诘苍书法作品
展览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