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展览海报
2014年9月20日,“OCAT青年计划”在OCAT深圳馆展出了艺术家梁玥、秦晋和王墒的三个独立个展,并邀请三位写作者林昱、凯伦·史密斯(Karen Smith)和瞿畅以对话或者评述的方式参与了对艺术家的作品解读。三个个展分别是梁玥的“简单的继续”,秦晋的“对迷信的人来说,献祭就是真的”和王墒的“希克苏鲁伯先生”。
梁玥:简单的继续
艺术家梁玥此次展出了自己近期的影像作品,作品多是以风景为主,其中一两件作品中也会出现人物,比如说在梁玥关于去北极的一件作品中,艺术家本来没有什么具体要实施的艺术计划,但是当看到同行人员与北极的“碰触”后,便用镜头记录下同伴喜不自禁情感流露后的瞬间,作品的行进速度在被梁玥刻意的拉长和放慢后,自然而然地成为一个突出了定格时间的画面,产生出一种特殊的“优雅”,这种“优雅”又会让人同时联想到那些一直存在的经典画面。在她的作品中还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就是“物体”的倒置,这些“物体”也许更应称之为“景物”,倒置的“月球”和倒置的“海水”甚至包括物体本身是什么也许并不重要,因为艺术家已经用定格的影像把它转换成一个平面化的、被抽取了原有“精神”的抽象物,正像艺术家在“月球”那幅作品中对观众寄予的希望那样——坐在这样一个“景物”前,你必须保证时间和静默,它激起的并不是你对物理空间的想象,而是自己的精神宇宙。正像林昱在《那些秘密:我不能告诉你,但都在梁玥的作品里》所说:“梁玥的艺术,总是基于对于‘这个存在过’、‘这个曾经发生过’的洞察而她作为艺术家的工作,就是去看到,以一种深思熟虑的、存在论的自然主义的方式去记录,并提炼出某个为她所见,又有幸能令观众所共鸣的视觉体验。”
秦晋:对迷信的人来说,献祭就是真的
2009年艺术家秦晋曾在北京魔金石空间举办个展“和你再认识一次”,作品的语言整齐简洁,既是装置又是一件行为艺术作品,艺术家秦晋把衣服熨烫成泛黄的陈旧颜色,最后把衣服整齐的陈列和悬挂在展厅里,笔挺僵硬的衣服包含了艺术家在熨烫它们时候的复杂心情,和最近作品不同的是,复杂情绪的叙事在当时隐藏在“行为”中,并非一目了然,而在她最新的三频道录像作品《白沫》中“叙事”被艺术家从记忆的背面拽到“前台”,艺术家强化了作品的视觉效果,并借鉴了电影的拍摄方式,特写、旁白与之前“静默”的表现方式既有联系又有所不同,内心的情感记忆超越了艺术语言的抽象化需求,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既是秦晋的生命经验中的一部分也使作品中的那份“柔软”得以强化。
另一件新作品《握住我的骨盆》被秦晋用两种形式表现出来,影像的和装置的,一个动态一个静态,影像中的艺术家双手握住“骨盆”在粗粝的水泥石头台子上“摩擦”,或者说是“行走”,如果把“骨盆”和人联系起来,那种本能的“疼痛”便油然而生,静态的装置中的“骨盆”被放置在一个小房子里,房子里布满红色的粉末,灯光浑浊暧昧,加剧了这件作品所带来的情感创伤。两件作品之间的内在联系不言而喻,但不得不承认这种“并列”也同时削弱了任何一方的“欲言又止”,因为语言本身就已经带有一定的“美感”。
王墒:希克苏鲁伯先生
如果对自然科学和地质学没什么概念的话,确实很难搞懂王墒的作品的含义,“希克苏鲁伯先生”源自希克苏鲁伯陨石坑(Chicxulub Crater),它是一个在墨西哥犹加敦或称尤卡坦半岛发现的陨石坑撞击遗迹,是目前地球最大的陨石坑,这一撞击发生在六千万年前,是现在所知道的发生在地球上的最大型的小行星撞击,甚至直接导致了白垩纪恐龙灭亡。从这个角度来看,“希克苏鲁伯先生”充满了悲观主义的色彩,正像瞿畅在《大门的另一边》中写到的“王墒创作中的另一组关键词:命运的偶然与必然,以及与之相连的、始终挥之不去的不安感。”艺术家把自然科学和哲学思考注入进作品中,使作品本身带有一定的考古意义,作品也像地球上的诸多生物一样,最终都会“灭亡”。(丁晓洁)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