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天津美术网讯 11月21日下午三点,震旦博物馆二层展厅内,两只不同文化背景的神兽——辟邪与独角兽,隔空相望。辟邪是中国古代南朝时期的文物,而独角兽则是当代艺术家邱志杰的作品。
同期开幕的“在创造——当代艺术在震旦”展览,正期望在博物馆的空间内,构筑一个沟通古今,跨越中西的对话平台。
震旦博物馆的主要馆藏是文物,此次展览通过对博物馆空间的研究,把当代艺术家的作品置于合适的环境里,构建一个古今中西对话的语境。
参展的七位当代艺术家:刘建华、李姝睿、邱志杰、杨福东&凌云、林明弘和阚萱,生于不同年代,又有着不同的教育与文化背景。在展览准备的一年多时间里,艺术家们都受邀对博物馆的文物藏品及空间进行深入了解,如何将当代语境的作品合理放置于博物馆的空间内。
策展人乐大豆表示,为了营造古今中西对话的和谐氛围,博物馆对内外环境进行了合理改造。例如刘建华的陶瓷作品《落叶》,古老材质制作出的黄色落叶,展示于博物馆室内外空间的交汇处,隔着透明玻璃的室外,则是绿叶纷繁的景观,流逝的时光在对比之下更有质感,与展厅内的丝绸之路陶俑一样,见证了古老文明从昌盛到衰落再焕发新生的过程。
刘建华的另一件青瓷作品《骨头》,则放置于古瓷器的展厅中央,虽然两者质地相同,但长度夸张的骨头一眼就能分辨出它的“当代性”。
“70后”艺术家阚萱的《圆觉经》,则是用糖浆在大理石板上书写而成。与展厅内陈列的佛像始终安坐其中不同,《圆觉经》凝固以后,还可以再擦去重新书写。在动态的书写——擦去——再书写的过程中,自然阐释了禅修中周而复始的概念。
震旦博物馆董事赖任辰表示,该馆有着非常精彩的古代藏品,在这样的环境中,当代艺术能否也成为永恒的经典?策划这样一个对话古今中西的展览,是非常有想象力的事情。未来,震旦博物馆将在本馆古器物展示的基础上,持续创新性地引入当代艺术的资源,通过当代美术与古美术结合,成为一个传播中华文化,促进国际交流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