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人物档案】
章锐,北京人,艺术史论系副教授,曾任苏富比公司北京代表处北京代表。现教授艺术管理概论、艺术市场简史 (本科生课程);艺术管理专题研究(研究生课程)等。著有《The Cinema of Feng Xiaogang: Commercialization and Censorship in Chinese Cinema after 1989》一书,被多所海外院校作为教材使用。
求学经历:1991-1996 北京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系文学学士;1996-1999 北京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系文学硕士;1999-2002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艺术史系 Master of Arts;2002-2005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艺术史系 Doctor of Philosophy。
章锐
一个人无论从事什么工作,最难得的是内心的平静,我们不能拥有一切,我们需要聆听心灵最深处的声音。 ——章锐
在史论系众多学生眼里,章锐是一位女神:天生一段国色,踔厉十年书成,乘桴破浪于商海,传道授业于庠序;行动处端庄娴雅,谈笑间波动风生,高贵不失谦和,沉稳愈发华姿。但当我们真正走近章锐,才发现她最值得人尊敬的是简单平和的心态和在教育上的尽心竭诚。
一番风雨路三千
章锐进入艺术界可谓偶然,她本科及硕士均是读俄罗斯语言文学,毕业之际,看着朋友们或进国家机关,或成家立业,对知识充满热忱的她并不想一步跨入社会。原本对俄罗斯艺术的兴趣,加上偶然听一位朋友提起美国个有意思的专业叫“艺术史”,打开了章锐迈向艺术史的大门,在这门内,有她喜欢的俄罗斯电影和美术。
几番思索与辛苦准备,章锐拿到了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最高等全额奖学金,“大学奖”(University Fellowship),开始了艺术史的专业学习。虽是“半路出家”,但她凭借出色的能力和才干,很快便游刃于艺术史之中,以名列前茅的成绩,在“大学奖”结束之后,继续以做助教的形式获得艺术史系的全奖资助。在美国的教育体制中,艺术史是全校的必修门类,章锐的任务便是在这些公共课之后,给美国学生讲课加以巩固。每次她都会做好充分准备,面对五六十个金发碧眼的学生,章锐依旧能娓娓而谈。就这样,她一直坚持到博士毕业。
章锐曾在美国俄亥俄大学教过一学期的20世纪中国美术史,在一般人看来,这样安定在美国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但她渴望回国,渴望更为广阔的天空。2006年,章锐来到清华大学文化产业研究所进修一段时间的博士后,在此期间,她将自己的兴趣点——艺术产业和文化产业方向做了详细的规划。其中一个项目是去美国考察纽约市文化产业状况,在去纽约苏富比总部访谈过程中,结识了香港苏富比的CEO程寿康先生,闲谈之间,章锐了解到他们想在北京设立一个代表处,于是章锐主动请缨,并顺利地进入苏富比工作。
内行人眼中的艺术市场
前段时间备受关注的的香港苏富比拍卖行春季拍卖会完满落下帷幕,成交总额34亿多港币,远超估价,并且刷新了多项纪录,在这一次拍卖中,有些人看到了艺术市场的希望,有些人则认为中国的艺术市场需要冷静。
在章锐看来,近几年中国的艺术市场应该是在不断调整中趋于稳定的过程。从此次香港苏富比春拍成交的一些大件拍品都是曾经有过拍卖纪录的“重拍品”,即有过拍卖纪录的拍品来看,可以从一个侧面证明艺术市场正在趋向稳定。 虽然从欧洲古董艺术协会每年发布的报告中可以看到,中国曾经一度超越美英,成为全球艺术品市场消费的大国, 但是由于中国的艺术市场的增长是在短期内快速上涨的过程,其间带来一系列问题,如果不解决好这些问题,,中国艺术市场不会一直独占鳌头。因此,香港苏富比此次拍卖可能会给接下来的拍卖增加信心,但并不能决定局面。
当谈及“如何看待艺术市场拍卖价格与艺术品本身价值的关系”时,章锐的解答让我们这些门外汉耳目一新。章锐认为,艺术作品本身的艺术史的价值和商业价值并不等同。在拍卖场上,不能以艺术史的重要性来为某些艺术家鸣不平。虽然艺术市场与艺术史很多时候是相连的,但这两种对艺术品不同的评判标准不能混淆。说到这里,章锐援引了18世纪末一场重要的拍卖会,主要拍卖法国大革命后一些没落贵族的收藏,当时拍卖价格最高的一位艺术家作品是我们现在都没有听说过的一位荷兰艺术家,而我们现在耳熟能详的尼古拉斯•普桑的作品在当时连前十名都进不去。因此不能以艺术市场拍卖的价格作为衡量艺术品本身价值的唯一标准。当然,这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我们现在对艺术品的评价系统还不完善,这是需要我们深度思考并改进和完善的。
章锐曾在北京今日美术馆工作过,对于私人美术馆的运营模式及理念等有所熟悉。章锐认为,近十年来,中国私人美术馆出现并不断发展,促进了艺术传播方式从单一到多元化的转型,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艺术的传播及普及。但是,私人美术馆的运行完全靠馆主个人财力去支持,而且是一种公益性的、非营利的机构,其运行过程中有很多不确定性因素,一旦个人资金注入不足,美术馆就面临着破产的危险。
在国外的艺术发展生态体系中,90%以上的美术馆都是私人美术馆,像大都会博物馆、MOMA等,支持它们运营的不是一个企业,而是很多大财团,每年固定向美术馆注入稳定资金,这就保障了美术馆的正常运营。在今天“艺术逐渐走向大众化时期”的中国,若想推动艺术的普及和繁荣,还需要国家和政府增加公立美术馆和博物馆的数量和质量,另一方面以适当优惠政策来帮助和扶植私人美术馆的发展。
“比起利益场上的追逐,我更愿意做一位艺术教育的推动者”
在苏富比工作的几年里,章锐是忙碌的,但在忙碌之余,她心中那份对艺术的热爱以及对当今中国艺术教育还处于初级阶段的认识,使她常常陷入沉思......机缘巧合,她认识了正在筹划建立艺术管理专业的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史论系的老师,几人观点不谋而合,于是经过重重面试、试讲,章锐加盟了清华美院史论系。
章锐的课程将艺术史与艺术市场、艺术管理相结合,拓宽了学生们的眼界和发展渠道。对于本科生,章锐倾向于相对基础性的介绍。上过她的课的学生普遍感觉,老师上课思路清晰,内容详实,深入浅出,讲的颇有味道。章锐还将理论讲解与实践考察相结合,带领学生走进拍卖行,感受艺术市场的氛围,也会经常带学生去诸如798等现代艺术区去感受、了解中国现当代艺术的发展状况。对于研究生课程,章锐结合自己在清华经管学院MBA精英班的学习,将管理学理论与案例教学相结合,使学生对艺术市场各个行业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章锐对于当代艺术教育的普及十分关注。她认为,中国当下对于艺术教育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即使是大学的教育也不能尽善。在美国,全校性的艺术类课程是学生的必修课程,门类亦很多。而在中国,作为必修课的全校性艺术类课程依然稀缺。艺术文化的普及不能仅由一些博物馆、画廊就可以完成,艺术教育应该从初中甚至小学抓起,除了一般的美术课外,还可以增设艺术史的课程,带领学生多参加艺术方面的活动。讲到这里,章锐粲然一笑:“其实我有个小小的梦想,如果可以,我也愿意去帮助北京市的中小学普及艺术史教育。”
随着阅历的增加,章锐的“惑”越来越少,从艺术市场中真枪实弹打拼的职业女性,到清华美院传道授业的教师,章锐觉得一切都很安然。“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是章锐一直追求的境界。“无论从事什么工作,最难得的是内心的平静,我们不能拥有一切,我们需要聆听心灵最深处的声音。”
章锐著作
(邹海萍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学生记者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