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王劲松毕业照重彩 Wang Jinsong Graduation Photo Acrylic Color And Gouacheon Xuan Paper 115×3925px 1988
照片来源:北京现在画廊
在王劲松个展开幕式上,曾梵志、蒋志、朱伟、陈文波纷纷到场参加,为的是1990年代的共同记忆。
上世纪90年代的中国艺术圈实现了一次大繁荣。王广义、张晓刚、方力均、蔡国强等艺术家在90年代崭露头角;“威尼斯双年展”、“圣保罗双年展”、“卡塞尔文献展”等国际艺术盛会也开始有了中国艺术家的身影。这段历史,是昙花一现的辉煌记忆;还是不容忽视的中国艺术发展重要一环;亦或仅仅是一些艺术家们独特而又疯狂的回忆?
曾经是90年代代表艺术家的王劲松用自己的作品追忆了90年代和90年代的王劲松。作为最早一批走出国门的艺术家,站在时代的转折点上,王劲松经历着种种变化和激荡不安的内心,他在这一时期创作了许多未曾和大众见面的作品。当这些尘封的记忆如潮水般涌出的时候,它们是没有逻辑、纷繁复杂的。你可能会隐隐约约把握到这些作品背后的主题:对身体的触摸、对90年代中国人集体无意识的嘲讽、对家庭模式单一化的哀伤……然而,有些作品被冠以《无题》,有些装置还处于未完成状态。伴随着艺术追忆而来的还有王劲松的手稿、当时的艺术评论文章、他和友人的生活照。或许,可以放弃精细严谨的解读,而随着艺术家的意识流去感悟90年代所带给他的无限狂想和惊心动魄。
王劲松:艺术没有走红不走红的问题
Q:90年代的中国当代艺术出现了一批重要的艺术家,中国当代艺术也开始走出国门。那么,作为90年代的代表艺术家,你怎么看待这个时期的中国当代艺术?它具有怎样独特的精神气质和影响?
A:90年代是中国最经典的时代,每个艺术家都无所顾忌勇敢地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自在地生活、自由地创作。当时很多聪明的人都出国了,去学艺术了;也有的人为生活所迫去做生意。只剩下一些傻子坚持创作,这是根深蒂固的;结果做对了做成了,还参与了许多国际的展览。这是值得骄傲的!
那时候做个展览就是那几个人来,可亲了。我相信那时的艺术家是最具有精神气质的,因为他们承受了那个特殊的时代,非常伟大!我爱那时候的所有的哥们!同苦同乐!
Q:你个人的90年代发生过什么记忆深刻的事情?90年代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A:90年代是我的最惊心动魄时期,上上下下左左右右东奔西闯,内心充满了无限的狂想以至不可预知,经历极为丰富,活生生的很充实。
王劲松斗马重彩 Wang Jinsong Horse Fights Acrylic Color And Gouache on Xuan Paper 120×2250px 1990
照片来源:北京现在画廊
Q:1993年,在你的绘画作品走红之后,你却转向了材料、影像试验和行为艺术。当时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在这些艺术形式你最喜欢哪一个?
A:说真的,我从不会去思考艺术与否的问题。所以也没有走红不走红的问题。固步自封可能不是我的风格。我当时受邀参加了一个在德国柏林世界文化宫的“中国前卫艺术展”,趁机在欧洲走了一圈,看了大量的美术馆和博物馆,一下子被震惊了,立刻就有了立新的概念,虽然脑子里一片空白。所以在创作中就不可能画地为牢般地为自己设定条条框框,心似乎一下子解放了,自在了。我至今依然操控所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来表达我内心的一个概念。不同的表现形式具有他的特殊性,我无法消除这一特殊性的魅力。我乐于享受一切艺术形式。我都喜欢,我自在地运用一切形式。
Q:在此次展出的作品中,你最喜欢哪一幅?90年代的创作对您之后的艺术产生了什么影响?又有什么不同?
A:就是第一张1988年的《毕业照》。从那一时期开始有了自由创作的冲动,有话想说了。
Q:在此次展览中,你的作品涉及到了多个主题,比如对人体的触摸、对社会的反思和抵抗、对90年代中国人集体无意识状态的描述。这些不同的主题如何被串联起来?这背后又表达了您怎样的艺术、人生追求和思考?
A:随情而动,兴奋了可能会大笑甚至会大喊大叫,愤怒时会大骂,是本能脱口而出没了技巧。本能的表达,本能的追求,本能的思考!
王劲松近照
照片来源:王劲松
Q:在你看来,当今的艺术圈和90年代相比有什么不同,如何评价?
A:没什么不同。都是一些充满了理想的人在努力的拼搏。只是理想大有不同而已。但时代不同当然理想也不同,因为人不一样了!(作者 李丹琳)
展览信息:
《王劲松的90年代》
2015.01.24 - 03.20
现在画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