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张国中
天津美术网讯 周四早上,张国中不像往常那样,盯着自己心爱的那些画作,而是站在墙上糊的那张硕大的世界地图前,比划着一条远行的路线,这是他构思多年的梦想,“从宋庄出发,进入内蒙古,到俄罗斯,再经过芬兰、挪威、瑞典、丹麦、德国、荷兰、比利时……”今年5月份,张国中计划将这个梦想变成现实,用十多辆房车,载着10位宋庄艺术家,环游欧洲四个月。这在他妻子、国中美术馆馆长刘雅文看来,简直像个天方夜谭,但她却同意并支持丈夫去圆梦。
门窗生意起家 改行开美术馆
20多年,到宋庄的艺术家数以万计,常年在这里生活和创作的人就超过6000人。今年51岁的张国中和47岁的刘雅文,就是其中的两名成员,他们在宋庄经营着一个以丈夫张国中命名的美术馆“国中美术馆”,馆高三层,展览世界各地和宋庄艺术家们的画作,因为还有一个特色的地下酒窖,在宋庄小堡村人尽皆知。
国中美术馆,和丈夫的欧洲艺术之旅一样,这些对于刘雅文来说,都是原本“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但在宋庄却变成了可能,她的解释是“艺术总是能化腐朽为神奇”。2003年,她和丈夫从哈尔滨来到宋庄,做门窗建材和房产生意,“那会儿北京都还没有六环,我们就在六环出口那。别人说宋庄投资环境好,但真是看不出来,就一废弃的沙荒地,不种啥也不产啥,感觉别人说的只是个虚拟世界”。
但是这些年来,宋庄的变化却让刘雅文看得“目瞪口呆”,各路艺术家们在宋庄盖起工作室,光小堡村现在就有100多个工作室和美术馆,在这样的艺术包围中,刘雅文说他们也很快就“沦陷”了。
“为给艺术家们寻找点出路”
“宋庄的未来不得了,文化产业的发展不可想象,我们总得先占一席吧”,阐述着这样见解的刘雅文,多年前却并非这么想,她笑说在宋庄流传这样一个经典的段子,“一个画家太穷,交不出房租,就和房东说我所有的身家就是这些画和一只狗,你要画还是要狗,房东想着那些画也值不了什么钱,狗还能值点钱,就要走了狗……”刘雅文说,当年她要是那个房东,肯定也会要那只狗,但现在在她的私人库房里,却收藏了上百幅画作。
虽然讲的是一个段子,但是刘雅文说这些却都是活生生的写照,在宋庄贫穷的画家并不少,而大家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传播,却还需要时间来考验。他们开美术馆的一大原因,也是为了给艺术家们寻找点出路。
“我还记得20多年前,一对男女朋友在宋庄租房,男生是画画的,他画的那些画我都看不懂。两人就靠女朋友卖光碟来养活,年纪轻轻,却很能吃苦”,在宋庄发生的很多故事,促使刘雅文夫妇开了国中美术馆,“酒桌上认识的一画家朋友,工作室太寒酸,我们就把厂房借给他做工作室。后来就想与其这样,还不如开个美术馆,帮助更多的艺术家”。
“人总要有点追求”
艺术上的回报,和夫妻俩早期的工业投资,完全不是一个概念,国中美术馆全年365天免费参观,也不收取任何展画和卖画的中介费,“已经过了追求那种回报的时候了。画家们会向我们赠画,有些画我们也会进行收藏,这些都是无形的资产。但是和艺术家们打交道,所学到的东西,都是更宝贵的养分,感觉是在做改变家族文化史的事情。如果一个展览能把一幅作品或者一个艺术家‘推出去’,那样的价值和意义不言而喻”。
“人总要有点追求吧”,刘雅文说,她和丈夫的原始积累,已经足够生活,但在宋庄开始有了更高的精神追求,这么多年她说自己的个人修养、生活态度,都在宋庄发生了巨变,甚至自己也开始影响身边的人,“现在看那些追求高大上的人,觉得有些无知。你看画家们的工作室,就简简单单的水泥地和白墙,但处处都是艺术的气息。我现在家里装修都不找设计师了,楼梯扶手的花纹都我自己来想”。
虽是哈尔滨人,还保留着一口东北口音,但是刘雅文和张国中说话的开场白总喜欢用“我们宋庄人”,“我总说宋庄是一个能让人长寿的地方,像村落式的生活,一切都很慢”,刘雅文说,她最喜欢的生活状态是,一天不用起太早,到各个工作室串串门,和艺术家们喝喝茶,聊聊天,有时聊高兴了一聊就是一整天,甚至忘记吃饭的时间。
刘雅文和张国中希望,美好的宋庄变得更好,被世界更多地看到和喜爱,欧洲艺术之旅只是他们计划中的第一条路线,还有非洲、东南亚和美国,都在这两年的计划线内,“不是要别人说我们做得好不好,而是希望世界各地的人到宋庄真的有的看。我们有多少力量,一定贡献多少。希望宋庄能有越来越好的投资环境,让艺术家们有更好的创作和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