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武汉大学万林艺术博物馆
天津美术网讯 经过两年多的筹备、规划、建设与实施,武汉大学万林艺术博物馆将于2015年5月9日正式开馆,届时将举办“聚变:1930年代以来的中国现当代艺术”展览开幕式以及万林艺术博物馆开馆暨交钥匙与作品捐赠仪式。
万林艺术博物馆由陈东升先生在母校武汉大学120周年校庆之际,出资一亿元人民币捐建,开创了国内大学由校友个人出资捐建具有专业水准的艺术博物馆的先例。除了捐建美术馆外,陈东升先生还将捐赠一批价值约3000万人民币的艺术品给博物馆,启动博物馆的馆藏建设。
陈逸飞,《黄河颂》
作为泰康人寿董事长及嘉德拍卖的创始人,陈东升先生远见卓识,开中国企业收藏当代艺术、支持当代艺术发展的先河。建立在泰康十余年来收藏与支持艺术并重的工作基础上,本次开馆展览由泰康空间担当策划与实施任务。本次展览的策展基础是泰康空间“追溯与激励”的空间理念和“将对当代艺术的观看和研究放置于1942年以来的历史跨度之中”的学术研究体系。依托泰康人寿丰富的中国现当代艺术收藏,展览力图呈现百年来中国现当代艺术的媒介发展特征。
“聚变”原指“核聚变”,是指两个能量足够高但互相排斥的原子核相遇,在融合过程中产生质量亏损却能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发生核反应产生新的原子核。“聚变”这种本属于自然科学界的最基础的物质反应,也最好地体现了社会科学领域文化艺术的发展特征。中国现当代艺术发生、发展的两条线索(官方对艺术的期许与艺术家对艺术本体的探索)、两种基因(中西文化)的相遇,时代的更迭变化与个体间碰撞出的无数偶然和必然,促发了中国现当代艺术的聚变,有了今天的艺术景观。
韩磊,《洛川》,黑白照片
“聚变:1930年代以来的中国现当代艺术”精选泰康艺术收藏中等70余件(组)作品参加展示。突出了泰康收藏以“人”——艺术家的研究为总方向,以纵向的历史线索和横向的媒介线索为策展的主要脉络。纵向上,展出作品的范围涵盖了从上世纪30年代至今的各个历史时期,艺术家和作品的选择都既具有代表性(艺术家、作品在艺术史上的重要性),又具有特殊性(一些作品呈现了当时艺术创作主流声音之外的艺术实践)。
一方面呈现了时代背景与艺术创作之间的紧密关系,另一方面又揭示了艺术家在回应、适应时代背景的同时保持作为个体创作者的主体性探索的努力。从横向上看,此次展出的从二十世纪30年代到2010年之前的作品媒介是油画与摄影,从作品的选择和历史跨度上,公众在观看展览的同时可以对这两种艺术媒介在中国的发展、变化,每一时期的重要特点有一个大体脉络的了解。其中的摄影类藏品更是泰康人寿首次向外界集中公开展示。
洪浩,《我的东西-圆之2》
2010年以后的作品则聚焦于年轻艺术家的新媒介创作,有装置、行为、录像、生成艺术(generative art)等,通过这些极具实验性的年轻艺术家的新作,呈现这一代艺术家艺术创作的美学样貌。展览从媒介的角度尝试发现艺术家关于艺术语言、关于媒介本体的创作思考。同时,作为万林艺术博物馆开馆展,“聚变”展所面对的是武汉大学数以万计的大学生。我们希望通过几个十年的并置、几种媒介的并置,通过展示个体艺术家的尝试,使观者发现艺术家们超越时代束缚“在想什么”,以及被时代束缚“在干什么”的不同状态,体会和想像每个时代的艺术现场,窥见中国现当代艺术聚变过程的一个个结点。
靳尚谊,《毛主席全身像》
郎静山,《狮子-银盐纸基》
郎静山,《仙山楼阁》
李宗津,《穿青花衣服的女人》
林风眠,《风景》
刘小东,《温床之一》
孟禄丁,张群,《在新时代-亚当夏娃的启示》
尚扬,《董其昌计划》
王庆松,《过去,现在,将来》,激光数码输出
吴鹏,《1976年4月4日-北京》,艺术微喷
吴作人,《女人体》
吴作人,《战地黄花分外香》
曾梵志,《无题》
张大力,《拆·紫禁城》,十件之九
赵赵,《碎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