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新闻发布会现场
天津美术网讯 2015年5月11日,由中国美术馆、波兰罗兹美术馆、波兰密兹凯维奇学院联合举办的“生活状态:全球环境中的波兰当代艺术”在中国美术馆召开新闻发布会。罗兹艺术博物馆馆长雅罗斯瓦夫·苏汉,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吴为山,中国美术馆常务副馆长安远远,波兰方策展人雅罗斯瓦夫·鲁比阿克,中方策展人张晴等出席新闻发布会。
罗兹艺术博物馆馆长雅罗斯瓦夫·苏汉讲话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讲话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认为,此次展览是一场波兰当代艺术的全面展示,更是关于当代波兰生活体验、生存状态、文化认知的表达,由此,为全球化大背景中超越文化边界和地域边界的艺术创造提供一个重要的参照。
据了解,此次展览的筹备历时两年,展出波兰艺术家创作的70余件当代艺术作品,作品类型涵盖绘画、装置、影像等,由此展示了波兰当代艺术家对生活状态的体验,呈现出波兰当代艺术的最新态势与成果,反映了全球文化环境中波兰社会文化的身份特点与价值取向。
汉斯·贝尔廷认为,1989年可以被视为全球艺术出现的时刻。有趣的是,1989年也是波兰历史和波兰艺术史上的一个关键时期,那场深刻而急速的时代转型影响了整个波兰的文化发展,更使波兰当代艺术成为当代全球环境中的一部分。这个展览就是为了通过“生活状态”这一主题反映波兰当代艺术的特点以及波兰当代艺术如何成为全球艺术不可或缺的部分。展览将追寻波兰全球艺术的兴起和对其形成关键影响的各种复杂因素。不仅如此,展览还将揭示波兰当代艺术的文化特质以及这种文化特质源自哪些现代性经验和艺术史案例,由此反映波兰当代艺术如何参与塑造和建立了波兰人的当代生活方式。这个展览的另外一层意义就是透过艺术作品展现了全球文化经验中波兰人的生活经验。
基于以上的考量,策展人将展览分为五个章节展示:
第一个章节《现实?》是展览的引篇,主要讨论当代艺术中的现实性,描述了波兰当代艺术对民族身份认同的特殊方式。作品包括阿格涅什卡·卡琳诺夫斯卡的《无人区》、沃齐梅日•帕弗拉克的《怀旧》等;
第二个章节《生活的环境》(2号房间),主要反映了波兰当代艺术家面对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以及社会生活如何进行艺术转换,这种转换反过来又影响了人们的审美观乃至生活习惯。作品包括尤莉塔•乌伊齐科的《波浪楼》、尼古拉斯•哥斯皮尔的《色块》、安盖莉卡•玛尔库尔的《无题》等;
第三个章节《可供分享的部分》,着重讨论一些具有本土特色的现象是如何参与全球文化交流的。作品包括莫妮卡•扎瓦兹基的《黑面包》等;
第四个章节《自我的生态学》展现了个人身份和主观理念如何形成和保持与外部环境之间的恒定关系。作品包括马雷克·赫兰达的《过境》、佐菲亚•库莉克的《完美自我》等;
第五个章节《全球化的享乐》提供了将某些个人化的诉求、冲动或约束变为艺术创作对象的方式,以实现自我的解放和修复。这个过程的空间和边界被建议为自我升华和无意识,这两者都是现阶段不受任何本土环境限制的全球化的要素。作品包括罗伯特•马切尤克的《无题,(小熊杰里米)》、威廉•萨斯纳尔的《无题(月球)》等。
简而言之,“生活状态:全球环境中的波兰当代艺术”旨在与中国观众分享被当代艺术物象化了的波兰生活经验,也呈现波兰当代艺术的特点与价值。
城市构造Urban-Composition,米哈乌·布德内(Micha--Budny),纸板,颜料,140.8×35.5×42
此次展览作为今年中国美术馆最为重要的国际交流项目,一方面将为中国观众介绍波兰当代艺术发生发展的历史和特点,另一方面也是为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提供一份参照和启示。展览期间,中国美术馆还将组织艺术沙龙活动,组织参展艺术与中国观众的深入交流和对话。
据中方策展人张晴透露,此次展览是中国美术馆与波兰罗兹美术馆的交流合作项目,2016年中国美术馆还将组织策划中国当代艺术展赴波兰展出,展览将从5月12日起面向公众开放,至6月22日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