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艺术家徐龙森
天津美术网讯 2015年5月30日,《徐龙森独幅作品展》在798圣点空间开幕。学术主持是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馆长李小山,策展人是张红雷。展览空间的挑高对展览徐龙森如此大尺幅的水墨山水,确实是不可多得的展览空间,为此次展览提供了绝佳的展览硬件基础。
徐龙森对中国山水画有了非常清醒的认识。他对雅昌艺术网记者说:“文人书斋的把玩趣味已经在今天失去了环境和当代意义。传统上人们把山水画分为北宗和南宗,在他看来,这是两个完全没有关系的山水画发生学,北宗画骨干,南宗画植被,这完全是由南北两地不同的地理环境决定的。到了当代,人们早已不再被地理环境所局限,这种区分显然已经没有意义真正重要的是‘胸中沟壑’——怎样画心中的山水。而在当下,艺术领域最大的征战在于空间的争夺,在一个美术馆里,山水画怎样与装置、油画、雕塑PK?”
李小山认为这次展览的布展形式从灯光到作品的呈现,突破了惯常的水墨展的展览布局形式。在展览环境和人们精神世界极度被快餐文化侵蚀的今天,他以这样巨大尺幅和直接的山水图腾示人,呈现出一种独绝的品格。
从徐龙森作品与当代水墨绘画的差异而言,李小山认为:“今天的时代,把艺术变成了健身操。对于今天的艺术生态而言跑在路上的宣纸厂的货车是史无前例之巨。但文化在资本一家独大的背景下,评判标准缺失。艺术市场中的'三聚氰胺'更多。而徐龙森在对巨大尺幅的水墨山水作品的把控能力是对今天美术馆公共空间的变化相对应的,他的精神性是直指内心的,与今天画院画家们千人一面是完全不同的。”
徐龙森 《山不厌高》890x720cm 纸本水墨
观众在作品前
徐龙森在介绍自己作品是讲道:“我的作品如果把握不好会被空间吃掉,我的山水画要和空间对话,这次我是针对这个空间而创作,把画面塞得满满的,山水甚至是悬浮在空间中,甚至延展到画外。”徐龙森的出现是中国山水画界的孤岛现象。他雄浑而恣肆,磊落而旷达的山水作品被整合在当代社会的公共文化之中,可以被视为当代水墨画家应对当代公共空间的一种积极的响应。其作品常常以独幅巨制呈现一种令人久违了的中国山水精神,他创作这样巨幅山水巨制时,必使用升降梯直接挥墨创作。欧洲的观众都惊叹于这独一无二的山水艺术形式,这次全新的山水实验已经超越了东方和西方艺术的界限,庞大的尺寸和笔墨的情趣并存,令观众随着作品中看不出时间与空间、历史与地理存在感的“胸中丘壑”之山水,不断的攀向精神之高峰。
展厅外的开幕酒会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馆长李小山评价徐龙森作品是讲道:“在我看来,没有所谓的真正的‘自然’,当然,这里的自然不是指自然界的自然,是老子的哲学观的自然。老子的‘自然’是一种理想主义。没有人会摒弃人为的关注而融化成绝对的自然。我不想探讨“道”是什么的问题,因为太繁琐了。自然而然,顺其自然,如果是一种状态的话,有的人是能够做到,或者接近的。但要消化个人使个人变为对象化,只是语言游戏。拿徐龙森的作品来说,宇宙观是通过他这个人来体现的,而他这个人又是那样鲜明和富有张力,外化到他的作品里,充满了徐记特色,所以,很难用古老的哲学观念解释得通。同样,在当代文化里,也有各种各样的观念,其中含有‘道法自然’的那种说法,但只是众多说法的一种而已,即使生效果,范围也是有限的。”
徐龙森(右)与艺术家庄辉交流
策展人张红雷在对此次展览的策展理念中讲道:“物以及空间,存在于物体中的空间才是主要的,常规的意识形态中,作品的媒介和输出已然在当下'被看'的很有重要性,我时常认为艺术的本质在于精神的诉求,就如同好的音乐和电影在调动本质问题时,是审美之上的思想和信息一定的对等性。当作品被置身空间、作品本身的空间感同于空间的呼吸行二而合一,在此关乎媒介的一切都将失效地退场,而作品承载东方文脉的传承又将其立足于当代的空间概论。形成空间内核于空间物体的一次碰撞,就像一种不可抗衡的态度,坚定、坚守意如初。”
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至2015年7月15日。(作者 裴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