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谭平《无题1》200x300cm 2014
天津美术网讯 2015年5月30日下午,位于鸟巢附近的国家美术馆后街,占地面积2000平米的ARS Space|缤纷当代美术馆迎来了开幕首展《抽象与意境》,展览由策展人彭锋先生担纲策划,20位中国当代艺术抽象领域的代表艺术家包括:崔岫闻、党朝阳、江大海、刘刚、李磊、罗明君、李向明、刘永刚、马可鲁、马路、孟禄丁、谭平、王璜生、王易罡、杨劲松、余友涵、周长江、张方白、周洋明、张朝晖。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彭锋在展览中做出了实验性的探索。彭锋首先对中国抽象艺术家做了大致的分类,展出作品尽量每种类型都涉及,不仅有架上绘画,抽象水墨,还有抽象雕塑(如刘永刚),抽象影像(如崔岫闻)等之前并不被中国艺术界列入抽象范畴的艺术形式,他在此次展览中重塑了抽象艺术的概念和范畴。彭锋认为,“抽象是一种精神,而不仅仅是一种绘画表现形式”。抽象从画种解放出来,才更接近艺术本质,更接近抽象精神。关于参展艺术家,彭锋着意选择年龄偏大的艺术家,“他们在艺术领域探索十几二十年,有更深的内涵积淀,抽象应该是承载了更多的内涵和精神。”
孟禄丁 元速绿
抽象艺术是一种信仰
展览主题“抽象与意境”,主要讨论抽象在精神层次的内涵,跟技巧技法无关。彭锋讲“意境”这个词本身就含有抽象性,而“意境”既是传统的,又是前卫的。传统的是展览作品都具有中国美学气质,前卫的是展览对抽象艺术概念的重塑。彭锋认为,抽象艺术的理解是需要信仰的!抽象艺术的表现不仅在画面上,也不仅在艺术家的修养上,而更在于艺术家和他的作品在社会上产生的辐射力。如果艺术家有一个“粉丝团”,那么其作品的精神内涵就能被他们感受到,这个抽象艺术家才是成功的。总之,“意境”就是一个世界,就是艺术家和他的作品的辐射力所形成的“圈子”。
北京大学老校长蔡元培曾提倡“以美育代宗教”,身为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副主任的彭锋非常敬佩蔡老的这一观点,他解释道:美育可以在社会上形成一种凝聚力,达成一种共识,就是通过艺术家和艺术作品的精神含量所形成的辐射力凝聚起来。当然艺术家个人的修养也很重要,但他对社会的影响力、渗透力变得越来越重要,可谓一个精神领袖。说到这里,彭锋笑称这是一个“绝对实验性的想法”。
彭锋从展出作品中举例,尤其是孟禄丁、谭平、马路等艺术家的作品,纯形式的美感紧紧吸引住观众的眼球,而没有内容叙事上的干扰,它要求观众将自己的理解加入,完全靠观众的“信仰”来支持作品的内涵。这种毫无私心的纯粹单纯的抽象创作,最体现抽象艺术中“信仰”的重要。彭锋将这些作品称为“全球化抽象艺术新形式”,其地域文化特征正在慢慢消失,而传递出一种普世的文化,其借助中国艺术走向人类艺术,是更适合全球化时代一种新的艺术形式。
李向明 161-2008-平民美学·清苦的茶260x180cm
西方抽象艺术之路
彭锋将西方抽象艺术之路分为三个阶段,可简单概括为:第一代形而上的理想世界;第二代无意识的真实欲望表达;第三代:与工业生产一起产生的极简主义。
西方抽象艺术从20世纪初开始形成,最早支持抽象艺术形式的是西方的“形而上”思想,他们相信有一个超越的世界。人们既然不能从现实客观事物中得到美感享受,便希图将客观物象从其变化无常的偶然性中解放出来,用抽象的形式使其具有永久的价值。如蒙德里安、马列维奇、康定斯基等抽象艺术先驱的作品,他们相信有一个理想的世界,这个世界是最纯净的,而不受现实生活的影响。神至论在20世纪初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特别流行,当时欧洲集中了一批这样信仰神至论的精英,相信世界上有一个超越的世界,只有极少数的数学家、音乐家和画家才有机会到达,当然这个世界是无形的,是形而上的世界,纯超越的世界。抽象艺术家们相信他们有一个特别的本领,可以通达这一神圣的世界,就像能够通灵一样,这种理想主义让他们用的颜色都一丝不苟,非常严谨。这即是西方抽象艺术第一代——形而上的理想世界。
但是,二次世界大战彻底摧毁了这个理想世界,一大批欧洲现代主义艺术家流亡到美国,精英知识分子们发现那个理想的世界是虚幻的,不存在的,甚至是有罪的,他们开始反思“形而上”学的假定,他们意识到信仰是一种容易被人操纵的工具,重要的是真实的存在!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此时也起到了影响,艺术要表达的是潜意识里的真实欲望,“艺术就是一场白日梦”。
崔岫闻 抽象影像
第二代抽象艺术的重心发生了转变,从50年代起,抽象艺术在美国崛起,成为风靡一时的潮流,并影响到整个西方世界。这一阶段的抽象艺术画面一改往日之纯净,变得粗野。波洛克将大幅画布平辅在地上,再在它周围走来走去,把“颜料”滴溅在画布上,绘画的过程变得像某种祭礼中的舞蹈。与第一代抽象完全不同,西方的批评家曾认为波洛克的作品中有萨满教的痕迹,而这种宗教的通灵对象是低层次的动物。
第三代抽象艺术则是与大工业生产一起产生的极简主义,并且受到日本禅宗影响。极简主义最重要的绘画为艾伯斯、莱茵哈特和纽曼的硬边、几何及色域作品。极简主义绘画作品以在大画布上涂满强烈色彩的格子、条纹、方块、正V、倒V及圆形图案闻名。他们的绘画常就一主题发展出一系列作品,由许多标准化的小单位合成系列绘画。这种使用工业颜料或压克力染料的作品通常是机械化且无内涵。
刘永刚 《对视重生》墨玉石 30X20X60cm
中西抽象艺术擦肩而过
彭锋在叙述本次展览初衷时有这样一段话:中国艺术家在20世纪初期接触正值波澜壮阔的现代艺术,他们本能地发现抽象艺术与中国美学中的意象和写意关系密切。但是,介于似与不似之间的意象,凭借自身无法发展成为抽象。随着80年代的开放,西方现代抽象进入中国。借助西方现代抽象的启示,中国当代艺术家完成了由意象向抽象的超越。但是,由于时代错位,他们对于西方抽象的困境毫不知情。在西方艺术家向中国书法、《易经》、风水寻求启示的同时,中国艺术家正研究西方抽象的艺术语言。在本该握手的时刻,中西方艺术家却擦肩而过。
上个世纪80年代的中国正值社会现实主义时期,1981年波士顿博物馆美国名画原作展对国内艺术界带来冲击与震撼,这是中美两国建交以来,根据1980-81年度中美文化交流执行计划,在中国举办的第一个美国大型艺术展览。这时的波洛克让中国的艺术家看到了抽象之路。如余友涵和周长江的早期探索,当时的抽象艺术不仅是艺术问题,更与社会意识形态相关,包含了政治动机和文化动机。
中国抽象艺术经过30多年的发展,在多元化的今天也呈现了多种面貌,彭锋将它们归类为“继续禅宗”、“继续书法”、“继续诗意”等多种类型。比如,极简主义抽象讲究的禅宗之“空”是空间之空,空即无;而在中国抽象艺术中,禅宗的意义是不断重复,像和尚念经一样,是时间上的重复。在这次展出的崔岫闻、党朝阳、周洋明的作品中都有体现,“继续禅宗”构成中国抽象艺术的大阵营。“继续书法”则是为了致敬20世纪60年代从欧美发展起来的书写性抽象,展览中杨劲松,王易罡即是书写性抽象的代表。而抽象领域最受欢迎的是“诗意抽象”,以朱德群、赵无极为代表,强调中国的视觉化和意境。此次展览中马可鲁、李向明,就是“继续诗意”的代表。李向明用“交公粮”的麻袋创作,把一段心酸的历史创作到画面上,却体现出一种诗意美学。
余友涵 2012,08,18 大章鱼
《抽象与意境》建立美术馆学术高度
谈到对抽象艺术的系统研究,彭锋透漏他正在写一本关于国内外抽象艺术发展的书,我们也期待这部著作能快些与读者见面。而谈到与缤纷当代美术馆的合作,彭锋希望以此美术馆为中心,形成一个有共同精神追求的学术圈子,让学生和艺术从业者共同交流,了解艺术在今天的真实状况。但是民营美术馆在中国的发展还处于慢慢摸索的阶段,中国观众的审美素养还需要慢慢培养,不过他表示,对缤纷当代美术馆的未来发展很有期待。
ARS Space|缤纷当代美术馆的投资人——ARS投资集团董事长林小淇也表示,作为缤纷当代美术馆的开馆展,要确立美术馆的性格、姿态和学术方向。美术馆是建立学术制高点的地方,它是在收藏的基础上展开的一系列学术话语体系,并以文化的高度来影响社会,从而进行对整个艺术的教育和推广活动,培养起中国观众的审美素养。正是这样的初衷和艺术使命感让她坚持创立了这个非盈利美术馆——缤纷当代美术馆。 作为企业家,林小淇偶然地进入艺术领域的。从观看到收藏,到和艺术家的亲密接触,再到他们的工作室零距离地去感受那种创作的激情和孤独的坚持,林小淇为艺术家的那种坚持与才华而感动!她希望以缤纷当代美术馆开馆展《抽象与意境》这个展览为契机,引发大家对中国当代艺术定位的思考,她说,“抽象艺术在国内国外正在形成一种热潮,而中国的抽象艺术作品有其不同于国外艺术家的独特性和发展轨迹,它们有自己的文化自信和气质,内涵了一种中国美学的感觉,关注和研究中国抽象艺术对推进当代艺术的发展非常重要。”(遇芳)
马可鲁 蓝色骨头 Blue Born (2),画布油画, Oil on canvas 200X270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