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从流行歌手成功转型艺术家的艾敬 图片来源:Courtesy the artist
在艾敬的最新展览“对话"(Dialogues)上,从音乐人成功转型艺术家的艾敬开启了一场贯穿各种媒介、技术、艺术时期和传统的旅程。坐落在意大利米兰的安布罗画廊(Ambrosiana Gallery)辉煌的殿堂内,这场展览通过审视绘画、雕塑和装置艺术,探索了存在于中国当代艺术和意大利文艺复兴之间对话的可能性。
安布罗画廊 图片来源:Courtesy the artist
虽然名为“画廊",但是安布罗画廊却是米兰历史最悠久的文化机构之一,由枢机主教费德里科·鲍罗麦欧(Cardinal Federico Borromeo)于1618年创立。该美术馆拥有由鲍罗麦欧本人捐献的大量绘画、雕塑和雕刻。毗邻的安布罗图书馆收藏了超过11.5万余本包括荷马作品在内的古籍,并包含大约1119件列奥纳多·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的手稿。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大西洋古抄本》(the Codex Atlanticus)。
策展人陈履生在“对话"的开幕式 图片来源:Courtesy the artist
这是安布罗画廊首次举办当代艺术展览,也是艾敬的作品继北京中国美术馆(NAMOC)和上海中华艺术宫的个展后首次于西方展出(相关阅读:中国流行歌手以画家身份亮相)。
此次展览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履生受邀策展,而将中国当代艺术置于非传统展示空间的灵感也始于这一机缘。
艾敬,《日光漫步》(Walking in the Sun, 2015) 图片来源:Courtesy the artist
观众需在半导览的指示下蜿蜒穿过不同的展厅、通廊和楼层来欣赏艾敬的作品。这条路贯穿美术馆不同的区域和图书馆。当穿梭在美术馆的永久收藏和艾敬的作品中时,观众将在科技、工业和自然等领域获得非凡的思想碰撞与体验。
艾敬的作品在精神层面上回应了对灵性的呼唤,并试图引发情绪的共鸣,更同时传递了“爱"的信息。这些都呼应了该美术馆一贯的主题。
艾敬,《我燃烧的太阳》(My Burning Sun, 2015) 图片来源:Courtesy the artist
艾敬在开幕式后告诉artnet新闻:“在我看来,文化和宗教是最值得研究的两大贯穿中、西方的主题。"。我们可以在雕塑作品《艾·祈祷》(Ai Pray, 2015)中窥见对这一观点比较直接的阐释。该件雕塑呈现了艺术家双手合十正在祈祷的动作。
这一简单却又深刻的作品充满象征意义。双手合十不仅是基督教和佛教中宗教奉献的动作,同时也在艺术史层面上引述了从肖像画(iconography)到阿尔布雷希特·丢勒(Albretch Dürer)的发展。而对艺术家单独呈现的双手进行如此直白的刻画更为这件作品添加了后现代主义的意味。
艾敬,《艾·祈祷》(Ai Pray, 2015) 图片来源:Courtesy the artist
艾敬此次展览最引人注目的作品当属声音装置《致达·芬奇》(To Da Vinci, 2015)。这件机械雕塑由一个巨大的音乐盒构成。音乐盒的内部机械结构全部展露给观众。当它的齿轮转动起来的时候音乐盒就会发出明亮悦耳的声音。
这件惊人的雕塑作品是向安布罗画廊美术馆的永久藏品之一——达·芬奇的《一个音乐家的画像》(Portrait of a Musician)致敬。该幅作品描绘了一个年轻人手拿乐谱,上面写满了几乎无法辨认的音符。艾敬通过解读残缺的乐谱,将这段原本只存在于画面上的旋律第一次演奏了出来。(相关阅读:波士顿美术馆在达·芬奇诞辰纪念之际展出世上最美绘画和达·芬奇手稿将在明尼阿波利斯艺术设计学院展出)。
艾敬,《致达·芬奇》(To Da Vinci, 2015) 图片来源:Courtesy the artist
艾敬告诉artnet新闻:“当我看到达·芬奇的《音乐家》的时候,我一直在想他是否在乐谱中留下了什么秘密。于是我问自己:为什么他画出了这条旋律?为什么他没有完成?"
于是她自然而然地想到了将画面上的乐谱转换为一个大型的机械音乐盒。对于从小生长在中国北方工业城市的艾敬来说,她的童年是在父亲工作的机器工厂的附属幼儿园度过的(相关阅读:发掘中国的圣诞村-义乌)。艾敬说:“机器就像我的玩具一样。“同时她也透露:"我在它们的陪伴下觉得很安心。直至今日,我的作品仍在探讨比例和设计的概念。”
艾敬,《致达·芬奇(To Da Vinci, 2015)》 图片来源:Courtesy the art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