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川美副院长张杰
导语:一年一度的毕业季再度来袭,艺术院校的毕业展也陆续拉开帷幕,作为院校一年一度的盛宴,学生的毕业作品既是对老师教学成果的展示,同时也是对学生自身所学4年知识与技能的一次总结。但每每毕业季来临之时,总会引起许多的热议。川美副院长张杰透露:“川美今年的毕业作品在题材和内容上都有创新,并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学生对于艺术实验性的探索也在增强”。
对于毕业展和学生的就业等问题,学校都做了哪些支持工作,以及在逐渐已被市场渗透的毕业展中如何处理与市场的关系?为此,99艺术网采访了川美副院长张杰,他表示:“川美开展了一系列的教育和扶持项目来支持学生的创作,同时,川美的教学从不排斥市场但也不会引导学生去迎合市场”。
2015川美毕业展:多元化成为趋势
记者:目前为止川美毕业季整体状况怎么样,人数、作品与往年的一些变化?
张杰:川美非常重视学生的毕业创作,从十年前打造了 “开放的六月:四川美术学院艺术游”活动,借助于这个平台,院校把学生的毕业创作进行了包装,在媒体进行宣传、或邀请专业的艺术机构介入,同时也希望艺术能够与大众进行亲密接触。截止到今年,“开放的六月”已坚持了十年。
川美今年的毕业创作呈现出来的整体面貌,我个人认为有两个特点:
首先,川美历来重视和倡导艺术的多元化并为学生营造轻松的创作氛围,所以今年学生的毕业作品整体都呈现出了多元化的趋势,既有对传统文化的关注也有对社会现实问题的关注和表现,在作品的语言和材料运用上的创新和探索都比较突出。
其次,他们从关注自我的状态转而开始对社会现实等问题进行反思,在题材上表现更为宽泛。另外有些学生的创作具有一定的学术性,这些都是好的倾向和态势。
今年川美具体毕业作品面貌:国画系作品和以前相比呈现出了一种新的面貌:他们既有对传统国画营养的吸收和对传统笔墨功夫的技术,又有当代艺术的理念;版画系作品的质量、水准相对比较好一些,学生们对版画新的展示语言和表现语言多了关注和突破;雕塑系今年有很多比较新颖的作品呈现,雕塑作品的材料应用更加多元,并且加强了对雕塑语言的实验性的探索。油画系邀请了当代艺术比较有影响的艺术家参与到教学过程,让油画系的学生掌握了当代艺术最新的脉络,展现出最新的创作成果。但学生在对当代性的实验探索中还不够成熟,所以接下来我们也会及时地进行相应的梳理,更有效地来对油画系的教育教学改革进行探索。另外是实用类的学科,今年呈现的作品反映出学生的动手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另一方面我看到学生在展览展示上都非常用心,在一些细节方面也表现的很专业,很多作品标签上都注有学生的微信二维码和手机号,同时他们也会守在自己的作品附近,与观众进行交流, 我认为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也很有意义,这种交流的过程是一种自我推销的过程,这也极有可能会间接为学生将来的就业提供机会。
2015“开放的六月”——四川美术学院本科生毕业创作/设计展
川美教学从未与艺术市场对立
记者:川美对毕业展会对优秀的毕业作品有怎样的奖励机制?
张杰:一方面因为“开放的六月”已举办十年,所以引起了很多的企业和艺术机构的关注。如今有很多企业为了鼓励优秀学生创作出更好的作品,会在学校开设奖学金,韩国的依恋集团每年投入50万元来鼓励学生们的创作;另一方面,学校也按照10%左右的名额,设立了四川美术学院的学院奖;还有一部分特别优秀的适合学校美术馆收藏的作品,学校也会给予收藏证书、奖杯和奖金等作为相应的奖励。
另外,中国九所重点美院联合举办的“千里之行——优秀毕业生作品展”今年也会在川美举行,届时所有优秀毕业生的毕业创作都会展出,所以学生们都很重视,也希望能够参与进来。同时,很多媒体和艺术机构也邀请学校帮他们推荐一些优秀的作品,来做观察或推广,这样也会为学生提供展览机会。
记者:学校的美术馆收藏之后,美术馆会对他们进行什么样的推广,参加展览会吗?
张杰:学校美术馆有一套严谨的收藏程序来对优秀毕业生的作品进行收藏,收藏的时候所有作品的详细资料都会被录入学校国资管理系统里面,进入国资的是就是国有资产不能流向市场。作品被永久收藏后,美术馆也会在适当的时候对这些作品进行展览和推广。
记者:相对于学院奖学金来说,可能机构或者市场给毕业生的价格更高,是否会出现学生放弃学校收藏直接与市场接洽的情况?
张杰:这个不可否定,以前也确实会有学生这么认为。但是现在我们发现学生的想法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很多的学生越来越理性,看问题也更全面更长远,他们觉得美术馆的收藏对今后的发展会有帮助,所以如果学校美术馆进行收藏,他们会首选学校收藏。
记者:近几年艺术市场运作化越来越明显,您刚才也谈到了毕业生也在间接地进入市场,您怎么看这种想象?
张杰:我们一直强调学院教育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不要像以前那种象牙塔式的教育方式,所以我们不排斥市场,当然也不会把市场作为一种导向,让学生迎合市场。
学生今后要走向社会、坚持他的艺术创作,必须要适应今后面对的社会。实际上我们的艺术教育有两条路在走,一条是通过艺术的方式培养一种具有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的人才,另一条是培养潜心于艺术创作的,走职业艺术化发展的艺术家。
职业艺术家要在社会上生存,就要坚持艺术创作,川美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体验这些,在学生上学期间就把一些展览机制以及艺术市场的一些运作机制通过讲座、互联网等形式进行了传输。同时,学校通过一些实验性的实践创作将美术学系、理论和策划的同学与纯艺的同学相结合,组成展览项目小组,共同来实施完成展览计划。学校希望能够通过这些方式让同学们将来毕业后能够与市场对接、适应的能力更强。
除此之外,为了鼓励更多的优秀毕业生能够更纯粹的踏上艺术这条道路,川美还启动了“艺术家驻留计划”,即每年在全国范围内选择20-40位刚从大学毕业有艺术才华和艺术理想的学生,给他们提供相应的资金和工作室支持,让他们在刚毕业走向社会一年到两年的时间内坚持画画。
另外特别优秀的学生,也可以作为教师,将市场适应的能力等经验分享给学生,同时也可设工作坊,做一些创作的体验和锻炼。但不管怎么样必须要有自己的艺术追求,不去迎合市场,这应该是我们艺术类学生最基本的创作理念。
毕业展的功能与职责
记者:毕业展对整个艺术市场有怎样的影响?
张杰:相对于北上广来说,重庆的艺术氛围明显不够浓厚,但为了将美术学院的文化资源、艺术资源能够与社会文化相融合,我们创建了“艺术游”活动,我们想通过这种方式让更多的民众来关注艺术、体验艺术、走进艺术。为了配合艺术游的活动,我们开放了陶艺实验室、版画实验室等,让市民亲自体验艺术的乐趣。同时也为学生成立了跳蚤市场,市民可以购买学生的一些小幅画作,我觉得这种渠道也是中国艺术市场发展的一种方式,我认为真正的艺术市场应该是大众的市场,只有这样实现了这一点,中国艺术市场才能真正成型。
大学生的毕业展览承担的职能是逐步培育了中国最需要的艺术市场,对整个中国艺术市场的发展是起到了健康积极的推动作用,每年毕业作品的展览规模都非常巨大,任何一个博览会和艺术机构都无法比拟,而只有艺术院校才具备这样的资源。
记者:据您了解纯艺的学生毕业以后有哪些去向?
张杰:几种去向:一、考研究生;二、国外继续深造;三、从事与主题专业相关的教育工作;四、职业艺术家;当然,也有一部分学生转行做了其他工作。
很多学生毕业之后加入了“漂”的行列,他们或者去艺术氛围非常浓厚的北上广、或者就在美院旁边,自己租个工作室,坚持画画,寻找与画廊合作的机会。照目前来看,虽然学生与艺术机构的签约率并不太高,但是他们也通过“艺术”在做别的事情,所以在我看来并没有出现没工作吃不饱肚子的情况。
记者:近几年很多报道指出艺术类学生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局面,您怎么看?
张杰:首先,就业的理解,如果单纯以公司来签合同,这个角度签约率来看都是很低的,所以简单的以一种就业率来评判并不客观。其次,我们培养的学生一方面是要满足他的就业能力,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今后在社会上发展的综合素质等能力,有人认为学生毕业后不从事与专业有关的工作,似乎就是浪费了大学的四年学业,我不这么认为。
我们的艺术教育有两个功能:第一个功能是培养艺术家,培养拔尖式的人才,这是我们的追求,可是社会并不需要这么多的艺术家;第二个功能是通过美术的方式培养出来具有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的综合型人才,这些人毕业后可以从事社会上其他各个行业,因为他思考问题、看问题的方式都不一样,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艺术学生的出路是非常宽广的。
记者:您对学生有怎样的“毕业寄语”?
张杰:天很大,路很多,要自己来走,学校只是提供了相应的能力和可能性,未来的世界,未来很多期待只能靠自己去总结。(成小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