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当代艺术与现代艺术是观念的革命和美学的革命的区别。当代艺术与现代艺术的线路走向是相背离的。现代艺术是以自由为口号反对传统艺术的各种艺术流派和思潮,如野兽派、表现主义、立体主义、抽象主义等。现代艺术打破古典秩序,追求艺术的纯粹。相对于古典艺术的种种规范,现代艺术的确给艺术家带来了自由。但是反观现代艺术本身,其内部又存在着各种新的规矩——摆脱一切与绘画无关的因素。在美国当代艺术发生和发展之前的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文化大潮与政治现实相呼应,那是一个思想混乱而又开放的年代,太空人、性革命、避孕药、摇滚乐、嬉皮士、柏林墙、冷战、古巴导弹危机、中国文革、越南战争,等等,这一切都影响了美国的知识阶层,也影响了普通的美国人,让他们迷惘、困惑,使他们对现存秩序产生了怀疑。艺术家作为其中敏感的一员,受到时代风潮的影响和感染,自觉或不自觉地在自己的作品中涉及了这思想的迷惘和困惑。
到70式年代末,知识界在迷惘和困惑中渐渐有了新的认识和探索,这就是反对现存秩序,关注过去被忽略了的边缘文化,例如女性文化、少数族裔文化、不同性倾向的亚文化之类。这一新现象的主旨,是反对中心主义,因为中心的存在是现存秩序得以建立和维持的基础。在60年代70年代,欧洲哲学界和思想界出现了最初的解构主义,它反对罗各斯中心主义,反对结构主义所津津乐道的秩序。解构主义理论很快传入美国,与美国的非中心主义思想不谋而合,于是,后现代主义思想开始萌芽。美国当代艺术开始于80年代,其主要思想基础便是解构主义,其文化大环境则是与之相应的后现代主义。到了90年代和21世纪,来自欧洲的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德国法兰克福学派的马克思主义社会批判思想在美国大行其道,而英国的文化唯物主义思想和法国的当代现象学思想,对美国当代文化也影响极大,并催生了美国本土的新历史主义学派。
在往日的绘画、雕塑、建筑三大艺术样式中,雕塑与装置比较接近,可以说是雕塑理念启示了装置的样式。到20世纪末,装置已成为当代艺术的主流,但进入21世纪,装置在观念艺术中的主导地位却受到了行为艺术的挑战。于是,装置便走向大型化与综合化以寻求出路。大型与综合是相辅相成的,在这类作品中,绘画不仅是装置的背景,而且成为装置的一部分,而作为建筑的展厅,也与装置发生互动,并成为一体。接着,摄影、影像、行为等式样也加入进来,不仅使装置规模庞大,而且打破了艺术样式的界线。进一步说,装置一旦走向室外,便与地景艺术结合,更利用影像而打破了空间艺术与时间艺术的界线。总括之,当代艺术:多元,差异化、地域性、民族、本土意识、个人身份、尊重传统、折衷意识、追问哲学,重新解读经典、大众文化与民间文化、怀疑论、不确定性、非理性、人文关怀…….
早期的自由在现代艺术的形式形成之后,就不复存在了。各个流派之间界限分明,各个组织之间相互排斥,都认为自己的艺术是最先锋、最前卫的,相互争夺领导地位。杜尚《下楼梯的裸女》因为带有未来派因素而不被立体主义接受,就充分证明了现代艺术对艺术家的束缚。当代艺术反对现代艺术,正是因为发现了现代艺术与古典艺术一样,都束缚着艺术家的创作。当代艺术没有对手,没有权威,没有谁是更加前卫的,艺术家可以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东西。环境艺术、偶发艺术、表演艺术、行为艺术、大地艺术……这些都是传统艺术所不能概括的。已有的艺术概念不会制约艺术家的创作,而且,艺术的概念根据新作品的创作而不断扩大化。只要有好的观念,任何媒介、任何形式都可以成为当代艺术。现代艺术追求艺术纯粹化,摆脱一切与绘画无关的因素,只考虑艺术本体。现代艺术强调表现艺术家的主观精神,艺术作品中多表现失落、狂躁、扭曲、悲观的情感,这是社会进入现代之后的工业化给人们心理上带来的影响的写照。大色域、硬边绘画等充满理性。这些现代艺术逐渐摆脱了人的因素。当代艺术家以平等、平常的心,来面对艺术本身以及艺术与生活,试图改变艺术中的等级观念。现代艺术高高在上的地位自然引起当代艺术家的不满,他们要取消艺术与生活的界限。现成品、生活中的俗物,成为了艺术家利用的媒介和描绘的对象,具有了艺术价值。甚至,有些艺术家——如博伊斯等——将生活搬进艺术,将生活视为艺术。
古典艺术是追求技术的高超,现代艺术就是追求形式和风格的创造。纷繁的现代艺术史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野兽派、立体主义、未来主义、达达、超现实主义、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家们穷其一生,都在试图找到一种别人没有用过的新的艺术样式。因为,对于现代艺术来说,没有创造,就等于没有存在。当代艺术则是观念性的。技法、媒介、形式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以智慧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念。当代艺术是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环境污染、民主自由、种族歧视、性别歧视……都是当代艺术家关心的问题。所以,如谢德庆、张洹等具有自省能力的优秀当代艺术家,他们用自己的作品所表达的观念,向社会和人们提出问题,从而改变人的生命,是生活更加美好,使人的身心向更有利的方向发展。现代艺术的发展基本上是以一个流派以更加“前卫”的名义取代前一个流派在艺术界的统治地位的模式发展的,而当代艺术的发展则不再是以这样的线性模式发展了。对当代艺术来讲,没有哪个流派是主流、是更加先锋的,也没有哪个艺术家是权威性的大师。甚至可以说,艺术家没有对手可以比较,因为所有的形式都被接受。当代艺术在时间上指的是今天的艺术,在内涵上也主要指具有现代精神和具备现代语言的艺术。当代艺术在形式语言上以开放、多元与强调实验性为特征,当代艺术不仅表现当代人对当代现实的感受和思考,还应当试图探讨某种超越与建构的可能性。当代艺术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从现代艺术的异化现象中脱胎而来的,其表现方式也多种多样。它有非常雄厚的理论支撑,例如德里达的解构主义、赛义德的后殖民主义、波伏娃以来的女性主义、福柯对“文明”的颠覆、利奥塔德对“宏大叙事”的消解……它们一起构成一部交响曲,批判、超越近现代西方哲学。其中解释学借助知识本原的揭示,为知识建立一个新的基础,这个基础不是现代艺术的理性和秩序,而是人的生活。
当代艺术家们努力着去创作新观念的艺术,呈现了完成之后的崇高和升华的艺术美,超越现代主义艺术纯粹、精美、崇高,等严格美学律令的那种艺术耀眼的外在辉煌。英国的文化唯物主义思想和法国的当代现象学思想对于艺术的当代化有重要影响。当代文化开始于上世纪末,当代思维在哲学上抱持一种对于逻辑性观念与结构性阐释 Hermeneutics 的态度,其主要思想基础便是解构主义。解构主义为解开迷思提供方法论其基础。解构主义对于任何形式透过语言传达的思想都进行解构,既不肯定历史的经验,也不相信历史的来源及其真实性,而是把哲学论说作为解构主义语言,这种态度导致解构主义本身思想基于事物基础的薄弱。这并不是虚无主义或反智论,只是在策略上能够解读文字所包含的理念。在后现代主义者看来,他们怀疑未来,只是对现代作启蒙。然而几十年之后,这种思潮却启发了众多的文化运动。先有法兰克福学派对知识异化的进一步阐释,继而导致马克思主义者左派激进革命家马尔库塞 Herbert Marcuse(德国,1898-1979)反对科技进步的资本主义工业化社会,后有伽达默尔 Hans-Georg Gadamer,(德国,1900-2002)重新诠释历史和语言中的真理经验 ;再有哈贝马斯 Jürgen Habermas,(德国,1929-)的“公共领域” publicsphere “再封建化” refeudalization,对当代资本主义加以批判提出走折衷路线的新理性。《后现代状况》作者,“后现代主义”的定名者利奥塔Jean-Fran?ois Lyotard(法国,1924–1998) 完全不同意,认为现代科学的特点是排斥或压抑建立于叙事之上的合法性形式,强调叙事的节奏形式能够固定和容纳自然时间的无规律性。从对尼采的非理性主义的继承来说,德勒兹(Gilles Deleuzu,1925-1995),在20世纪60年代以“差异”为基调,提出文艺蕴涵原创性的概念,必须充满思想的多样性 。以及福柯Michel Foucault,(法国,1926-1984)的新尼采主义。对福柯来说,“真理”是运用权力的结果,而人只不过是使用权力的工具。福柯认为,依靠一个真理系统建立的权力可以通过讨论、知识、历史等来被质疑,通过强调身体,贬低思考,或通过艺术创造也可以对这样的权力挑战。
现代艺术:国际性、反传统、实验性、风格化、形式美、同一性、标准化、经典化、永恒性、精英性、理想主义、乌托邦、崇尚科学技术、追求完美,秩序,规则……。当代艺术,观念至上。艺术的创造得到解放,多元文化的并存,被消解的精英化意识,多媒体的发展,给艺术的表达给予了更多的可能性。现代艺术,始终走在艺术本体的框架内,就如同在雪地了滚雪球、泥地打滚,艺术的创造始终是一个本体、形式完善的过程。当代艺术是一个多元共存的充满活力的发展方向,当代艺术与现代艺术之间不存在硬性的区别。当艺术进入当代以后,现在艺术依然存在并发展,这些艺术形式同行为艺术、装置艺术等当代艺术形式一样被观众接受,连古典艺术的样式也被大众认可,它们同时共存并各自发展。(作者 陈源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