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开幕艺术家、策展人等嘉宾合影
天津美术网讯 2015年7月11日,时代青年——2015年青年艺术家计划“旋构塔——2015中国青年艺术家推介展”在北京时代美术馆拉开帷幕。本次展览分为三个策展主题:“手心体”、“聚合体”和“多酶体”,分别由策展人吴洪亮、胡斌、刘礼宾策划,展示了39位艺术家的艺术作品及生态面貌。
由北京时代美术馆主办的“时代青年”项目2014年首次启动,将关注点聚焦于当下最具创作活力的“70后”、“80后”、“90后”青年艺术家对于艺术的不同探索方式,试图呈现一个相对清晰的时代青年艺术家群体特征。沙龙主持人、北京时代美术馆执行馆长刘燕女士表示:时至今日,我们所处时代本身的复杂多元特征已经渗透到了生活与艺术的各个细微角落,艺术创作很难再用“潮流”、“风格”亦或是“时代精神”来概括总结。对于个体独特创作方式的深入观察成为一种必要的研究方式,如何从艺术作品的个性创作中探索出时代文化的共性、将个人作品传化成为具有社会价值的艺术,这无疑是美术馆面临的重大学术课题之一。
开幕沙龙《谈青年艺术多面体》现场
开幕式上策展人致辞(左至右:刘礼宾、胡斌、吴洪亮)
开幕式前,三位策展人围绕《谈青年艺术多面体》的话题展开了沙龙对话,为观众诠释了“旋构塔”的概念,以及三个策展单元各自的侧重和立场。
第一单元的主题是“手心体”,由策展人吴洪亮策划。其中的参展艺术家包括:耿雪、金钕、金泽友那、Julia Weller、李曦、钱亮、宋琨、谭坦、王雷、王礼军、邬建安、烟囱和杨敏。
吴洪亮表示,前些年与艺术家对话,大家都比较关注“观念”或是“宏大叙事”的问题,而这几年接触青年艺术家,他们更偏爱从自己的个人经验和创作感受出发,展开更为具体的对话。“青年一代更加关注自我与世界发生的关系,强调下手创作时的快感,从而通过绘画、捏塑甚至是研磨等方式堆砌和呈现作品,这样的心手合一令艺术家与作品产生实实在在的关系,而这一过程最令人感动。”
回归日常生活,用本性寻找艺术的可能性而回避外界的过度阐释,是吴洪亮强调的重点。“对很多艺术家来说,对外表述的‘观念’是手背,而对内的心灵映照和绘画快感的体味是手心,这也是我把该单元命名为‘手心体'的原因。”吴洪亮在接受艺术中国采访时说道。
艺术家代表致辞(左至右:邬建安、潘然、张文超)
策展人吴洪亮负责“手心体”板块策划
第二单元的主题为“聚合体”,由策展人胡斌策划。参展艺术家分别是:蔡远河、蔡泽滨、郭立军、何利校、胡诚、黄春风、黄立言、利国杰、刘茵、王梓璐、谢正莉、杨牧石和张文超。
在胡斌看来,“聚合体”的确定与青年艺术家创作状况和发展趋向有关,它强调青年艺术家中出现越来越多的多元的、没有中心的、无限蔓延的综合汇聚的创作方式。这种创作方式呈现的既不是整一化的统一体,也不是对立的分裂结构,而是某种强调“根际”关系的网状之物。对于这种往往在作品中缺少明确主体、或者是通过多个组成部分平摊作品“份额”的创作方式,“聚合”是一个相对恰当的描述。
“从这类青年艺术家创作的倾向到其个体特征呈现的方式,我们似乎看到某种‘块茎'思维的体现与延展。它是对于秩序井然的树状体系的有意反叛,预示着某种新的离散的生命力;而这一扁平化的创作和叙事方式,也呈现出当今社会的时代症结。”
策展人胡斌诠释“聚合体”概念
策展人刘礼宾以“多酶体”为主题进行策展
由刘礼宾策划的第三单元命名为“多酶体”,共包括13位艺术家:代雪晴、李琳琳、李泉山、李洋画梦、罗月明、潘然、秦蓁、孙姣娜、谢堃、张蕾、张丽、赵苗苗和周春蕾。
刘礼宾认为,中国当代艺术的语境与对话过于标准化了,艺术理论及关注点、加之市场导向等问题已经严重干扰了人们对作品的判断和选择。中国当代艺术,尤其是青年一代艺术家的发展和成长应该有一个开放的视角,并给予他们更多的可能性和空间,“素人艺术家”也是一种另辟蹊径。“多酶体”的命名就是希望借助对“有机性”的强调,提示出这类艺术家的创作特点。一个细胞借助“酶”的催化力量,可以变为一个有机体,人的身体如此,那艺术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相对于“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动地球”的艺术家,还有一群“给我一粒种子,我可以演化出一个宇宙”的艺术家——刘礼宾的“多酶体”单元正是希望通过对这样一个“演化出宇宙”的艺术家群体以展示机会,用一种平等的舞台去观望艺术生态中的潜在力量。
开幕式现场
邬建安,《72只虎组成的猴脸》 ,纸本彩墨,828 x 828cm, 2014
关于青年艺术家的议题,在每年3-6月的毕业季格外热闹;而从市场驱使的角度来看,年轻艺术家更是成为“潜力股”被各种利益群体“过分”关注。
当今大量展览聚焦青年艺术家,但是更多的只是对作品的展示和推销,却少有人能冷静地将青年艺术家群体全面剖析,进行冷静思考,从而提出问题。“旋构塔——2015中国青年艺术家推介展”并不是仅仅停留在“展示好的作品”的层面,而更是呈现出对青年艺术家创作生态的关照与思考——提出问题,提出关于整个社会的具有代表性的问题,才是此次展览的目的使然。而蕴含于这些新一代艺术家中的“问题”,已经不仅仅是艺术创作的范畴,它得以成为整个社会的一个典型映照,这才是当代艺术之于当今社会应有的一种力量和价值。
郭立军作品(左至右:郭立军,卢征远)
本次展览被分为三个不同的单元,而每个单元之间又有着相互交错的关联性,从而交织成一个综合而特点明确的艺术生态网系。
作为策展人的吴洪亮、胡斌和刘礼宾三人,更是以青年艺术家的“同道者”的身份和视角进行策划和展示,这样既避免了居高临下的一味否定和抨击,也减少了那种过度推崇和赞许的乐观消费倾向,从而更为公平和客观的审视青年艺术家群体,与之共同成长、并肩前行。
这种平等观察的姿态,也成为本次策展的一部分:既是对艺术现象的梳理和调研,也是一种前瞻与探索,从而构成了一种“有力量,有态度,有意识”的行为。在这场行走中,艺术家与策展人共同为观众呈现了一个完整的作品——旋构塔,一路向前,向上生长。
展览现场
北京时代美术馆馆长王艺(左一)与艺术家畅聊
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至8月9日。
耿雪作品《未完成的奴隶——米开朗基罗的情诗》
蔡远河 《错位与异化》系列作品
作品细节
展览现场
蔡泽滨《小丑般的化妆》
现场作品
作品局部
展览现场
潘然作品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李洋作品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