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嘉宾合影(从左至右:周春芽、陈默、薛松)
天津美术网讯 2015年9月12日下午,艺术家薛松的最新个展“新世界”在成都K空间正式开幕,展览由批评家刘淳策划,主要展出了艺术家薛松近几年来对于当代艺术和中国传统文化之间融合关系的新探索——对话大师系列,展出作品23件。
“一段历史过了五十年,人就会有怀旧的感觉存在。”这是薛松创作《名人系列》的初级原因,这个以历史经典形象为内容的系列,薛松坚持了多年。他说,“新世界”最早设定的主题是没有人物的,为了较全面展示其创作路径,也与《山水》系列形成一定的风格对比,所以拿出了这几张名人系列的作品。
艺术家郭燕(左)、何多苓(右)
展览作品
利用蒙德里安等西方大师的构图或形式来表现中国传统的山水画艺术,这是《与大师对话》系列最突出的艺术特征。“西方的当代艺术大师作品是学过艺术的人都能看到的,对艺术家来说这是一种压力,中国的艺术大师的创作对艺术家而言也是一种压力。”薛松试图透过这种方式化解这种压力,也是解决自我的内心冲突。在这样的一个大文化语境里,东西方的文化交融非常密集,在对话大师系列里,东西方的文化艺术虽然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薛松用了自己的方法,通过焚烧艺术史里的东西,然后重新拼贴建构一个属于他自己的“新世界”。在策展人刘淳看来,这种行为是薛松对于东西方艺术的并置。
早些年间,薛松曾做过类似《与大师对话》系列的实验,比如与马蒂斯、毕加索对话,那个时候就只是用西方的图式填不同的内容,一直未成系列。从2012年开始,他就在中国画里插入西方的艺术,或是在西方的形式里穿插中国的艺术,试图找到一种更生动、更融合的方法。
展览作品
展览作品
2003年的非典期间,人人都安静下来,也没有社交,也没有了出行,“有一天,我突然翻开丰子恺的漫画集,觉得里面的内容和当时的大环境之间的微妙关系非常有意思。”所以就有了后来的《丰子恺系列》创作。刘淳认为,丰子恺的绘画在薛松的笔下不完全只是一种呈现,也许在薛松的画面上丰子恺的原作图式依然存在,但是他的语言方式和现实的关系发生了改变,艺术家对今天当下社会人的处境有着自己的新思考。
薛松告诉雅昌艺术网,在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学习期间,他分别跟着一位油画老师和一位国画老师学习过两种不同的艺术,在他心里一直有着中国传统艺术的情结,因此也不难理解他为何选择这样的方式化解内心的压力。舞台美术的学习经历也给予他很多启发,他说,“技法只是油画其中的一个部分,我喜欢通过更开放的态度、更综合的方式完成我对艺术的终极目的。”
展览作品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刘淳认为,薛松的创作有着自己的一套顺序,从“半抽象”到“关注符号”再到“政治波普”到现在“对传统文化产生浓厚兴趣”,你可以从系列上了解他的艺术,也可以从个人艺术成长经历的过程去了解他,“我更愿意把薛松放在中国当代艺术史的语境中来看待他的价值和意义。”在中国,他是一个特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艺术家的作品难免在西方艺术史的阴影之下,而薛松的作品无论从形式上还是语言上都是独一无二的。
本次展览也是艺术家薛松在西南地区的首次个展,至于成都这座城市,他说:“在成都这个地方不会有陌生感,每年都会来上一两次,这里也有很多好朋友,我也很喜欢这里的氛围。”据透露,薛松还在成都的蓝顶艺术区三期订了一个工作室,不久的将来,他将会经常在这座城市进行艺术创作。
据悉,“新世界”薛松个展将持续至10月31日。
展览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