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开幕式现场嘉宾与艺术家
天津美术网讯 2015年9月17日,“从三味书屋到百草园”群展在798艺术区凤凰艺都开幕。本次展览策展人为孙国胜,学术支持为陈幽隐。展览展出了陈家业、郭子龙、蒙志刚、王启凡与张哲溢这几位艺术家的作品,从绘画到影像再到装置作品都凝结着艺术家对于人生的体验和感悟。
展览题为“从三味书屋到百草园”,取自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学术支持陈幽隐介绍到,这是一个象征意味浓郁的展览标题,先生笔下的三味书屋是严谨的,甚至有些许迂腐气,孩童在三味书屋开始受到教规的束缚,学习知识,体会初期社会化的滋味;而百草园则是“乐”与“自由”的象征,是“三味书屋”后不可压抑的天性之回归。因此“三味书屋”和“百草园”分别象征着人生前后的两个阶段,人的一生就在这两个阶段中来回或是虚度,或是实度了光阴。
张哲溢 《探花之春消息图》 2015年
作品局部
张哲溢的作品第一眼看上去似是传统花鸟画,而定睛细看之下则会发现他在细枝末节处的小小玄机。那些看似展示出古典美学的地方包含着天马行空的未来世界。在《探花之春消息图》这幅作品中,是依托于元代邹复雷德《春消息图》,他将宇航员的安全气囊与钢筋电管置换了梅花的花朵与花枝。在《夜烘香》中他同样匠心独运,将本来由墨线组成的花卉置换成了由飞行器飞过留下的尾烟,如烟花般绚烂。他的作品一方面摩古,体现了对于古代艺术经典的承袭,而另一方面又将题材延伸到了当今世界,古代与当代文化巧妙的融合在了一起。
郭子龙 《隐—竹》 2014年
郭子龙 《隐—叶影》(局部)2014年
另一位在作品中用到置换的艺术家是郭子龙,他的作品《隐—竹》和《隐—叶影》从酝酿到完成共耗时六年之久。在这两件作品中,他将竹叶置换成了不锈钢材质,使得每一片叶子都棱角分明且锋利无比,原本低调柔和的竹林于是变得锋芒毕露,不锈钢的镜面反射出光影,有一种真假虚实之感。这样的竹林无疑代表着人对于大自然的改造,是一种工业化的产物,更像是现代都市的缩影。历代中国画中的文人作品中不乏以竹明志之作,在作品中赵子龙也试图在钢的材质中找寻到自己“柔”的一面,找寻到自己承袭的精神归宿。
陈家业 《生活在别处No.10》 2015年
蒙志刚 《惹尘埃系列之卧帘拢》 2015年
此外陈家业的《生活在别处》系列,透过一片百叶窗的空隙处,能看到古代园林山水的一角,艺术家将这一角一隅称为“生活的桃花源”,是现代人在一成不变的都市生活中的幻想安慰与远望。蒙志刚的《惹尘埃》系列,在干枯的树枝上挂着一张洁白的床单,有一种“有为”和“无为”之间的辩证关系。王启凡的“一一”系列用深深浅浅的墨色构成了惊涛骇浪,也像是绵延不绝的山脉。一个个重复的痕迹形成了不可控的涟漪,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构成了艺术家的记忆情感与时间的总和。
王启凡 《一一系列之无题No. 3》 2014年
观众拍摄作品
对于本次展览的几位参展艺术家来说,“三味书屋”正是代表着在美院接受过的系统训练。张哲溢、陈家业曾就读于中央美院,王启凡也刚刚于央美研究生毕业,郭子龙则是清华美院毕业后一直在北工大从事教书育人的工作,蒙志刚大学时候修的学科是环境艺术。所以对于艺术家来说,他们无疑对“三味书屋”是非常熟悉和富有感情的。这些艺术家们,都在自己的创作领域行进着他们从“三味书屋”回归“百草园”的精神之旅,这些创作作品,是一个阶段的总结和集中展示。
展览将持续到10月17日。
观众在现场讨论作品
观众观看作品
展览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