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开幕式上嘉宾合影
天津美术网讯 2015年9月26日,“蛇杖 II — 黄永砅国际巡回展”于红砖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由侯瀚如策展,为黄永砅国际巡回展的全球第二站,同时也是中国首展。
“蛇杖”计划最初是为位于西方宗教首都意大利罗马的国立二十一世纪美术馆 MAXXI 所构思,来到北京红砖美术馆,“蛇杖”(II)呈现全然不同的崭新样貌。这项新计划包括第一次展览的几件核心作品,并加入其他作品。黄永砯的焦点不再是宗教对抗,而是转移到本土和全球社会权力关系重组的主要动机:领土争执。这次展览的作品分成五个区域,“分区”使用和改变了红砖美术馆的空间结构。受到最近关于“防空识别区”的国际谈判的启发,黄永砯将美术馆变成一座新的“世界剧场”,在其中,拟人化的动物以不同形象出现——只有骨架、没有皮肉的蛇;疯牛和羊;身首异处的马、鸟、鹿、野猪、野牛和狮子等等——描绘着一幅幅马戏团、战争、毁灭、末日和流亡的场景。
《羊祸》 1997年
观众穿梭于《羊祸》中
牛、羊、蛇识别区
《羊祸》创作于1997年,灵感得自于欧洲爆发的“疯牛病”事件,以《山海经》的食人怪兽为形象,这一形象头长四角,牛头猪耳,身披牛皮,围在周围的是用竹竿支撑起150张羊皮,从而组成的“羊群”。观众可以穿梭于作品之中,像是漫步在竹林中,也像是在穿过一扇扇门扉。“羊祸”是羊之祸,牛之祸还是人之祸?另外两件作品《蛇杖》与《蛇塔模型》都使用了蛇的形象。蛇本身是很灵活、很多变的生物,在宗教里面蛇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象征。黄永砯的蛇是事物变化的化身,也是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从伊甸园中的诱惑之蛇到东南亚的蛇神那伽,代表恐惧、创造力、欲望、欺骗或好运。
《蛇塔》 2009年
《蛇杖》 2014年
《蛇塔模型》创作于2009年,将蛇的骨架与建筑相融合,把巨蟒的脊椎视作类似建筑穹顶的结构,并以无数肋骨用以支撑。这座以蛇骨架构成的“蛇塔”更像是一座巴比伦塔,有着历史、宗教与文化的内涵。黄永砅选取铝与竹子作为作品的材质,将工业化与自然,东方与西方,坚固与脆弱相融合。《蛇杖》创作于2014年,取自犹太教和基督教共同使用的经书《出埃及记》,上帝在摩西面前将蛇变为手杖,在失去信心时重新为人们带来希望。在《羊祸》的上方,长长的蛇骨横穿而过,从地面蔓延到天花板上,足有四十多米长,连接天地。这里的蛇形象也有一种“建筑性”的结构,像是一座桥梁或是中国古建筑中的龙骨结构。
在这一展示区域,为了更好的展示作品,展厅的墙拆除了一部分,从而引发了关于边界、艺术边界、领土边界的思考与讨论。当代艺术之所以有生命、有活力在于它从来不划界,国家的角度是固定的,有内外的,而艺术没有内外,边界甚至不能称为一条边界。牛、羊和蛇的边界是变化的,这一识别区也是模糊的,因此为我们反思地缘政治中出现的领土纷争问题,当下本土和全球社会权力关系重组问题,以及艺术的定义与界定问题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EHI EHI SINA SINA》 2006年
旋转中的转经筒
宗教再演绎
《EHI EHI SINA SINA》这件作品创作于2006年,为一只放大了20倍的巨大的藏传佛教转经筒,金属的圆桶绕着木质的中轴不停进行着匀速旋转,经筒的转动代表着颂咏的经文直达天际,表现了宗教的虔诚与肃穆之感。这件作品位于红砖美术馆的中央大厅下陷的圆形部分,与美术馆的展览空间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仿佛这一下陷的圆厅正是为这件作品而生。
《工地》外部
《工地》内部
《工地》这件作品顾名思义,艺术家正是在美术馆展厅中以20块印有花纹图案的厚帆布围起了一片“工地”。围起来的帆布看起来似乎遮蔽了观众的视野,只能看到露出的一小部分内部作品,而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周围有两个开口需要揭开帆布才能进入。“工地”内部以脚手架支撑起了一个约12米长的伊斯兰教宣礼塔,比正常大小缩小了5倍。这一宣礼塔斜放在金属架上,给人以一种正在安置或是拆卸之间的感觉,让人联想到索非亚大教堂从基督教教堂到1453年变为清真寺的历史,更让人不禁联想到前一段时间麦加塔的倒塌与造成的悲剧。
《不坐亵慢人坐过的座位》
《不坐亵慢人坐过的座位》这件作品为一把倒放在地的祷告椅,椅座下方写着一句出自圣经诗篇第一章第一节的话——“不坐亵慢人的座位”,旨在为如何成为神严重有福之人指引道路。这件作品一方面演绎着这句圣经箴言本身,另一方面也在保持着怀疑的态度,反思着不坐亵慢人的座位是不是也是另一种亵慢?
《马戏团》 2012年
笼中的动物
操纵着小猴子的猴子
动物的献祭
过去二十年间,动物成了黄永砯创作里的主要形象;牠们被用来象征人类的社会、文化、宗教和对峙和谈判。黄永砯从福柯所提出的知识考古学的角度,通过对古代与现代、西方和非西方等不同多样的文化典故和历史指涉——其参考系从神话故事、宗教文化到历史叙事,以致国际时事——的检视, 对它们进行研究与改造,同时籍由此表达自己对世界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看法。
《马戏团》创作于2012年,曾于去年在红砖美术馆展出过。两只木制有活动关节的手一只悬置在马戏团之上,另一只散落在地。多只无头的动物标本聚集在巨大的竹制笼子之中,偶尔有一些在笼子之外。无头野兽标本中既有黑熊、狮子、牛、野猪,也有羊和兔子等,所有的动物头部都缺失,而只剩下用红色织物包裹的切口。无头代表着语言的缺失,话语权的缺失,而中间的猴子骨架则控制着另一只小猴子的骨架,它自己本身也被巨手所操纵,意在暗指社会中无形的权力之手。
《布加拉什》 2012年
白色圆盘上的动物标本头部
马戏团中动物缺少的头部形成了另外两件作品。其中之一是《布加拉什》也创作于2012年,“布加拉什”指的是在法国比利牛斯山区的一座山峰,传说是玛雅历法语言世界末日来临时,免于劫难之处。在红砖美术馆中,一座混凝土形成的山脉从美术馆开裂的地面中拔地而起,表现了一幕末日之景。斜插在山体中的巨大白色圆盘上,分散着动物的头部,它们的眼神空洞的望着天空,隐喻着一种献祭的意味。在上空有一架直升机,是救赎还是另一种破坏,或是在社会中无所不在的监控?这件作品将宗教、民间传说、古老信仰、政治权力与自然融合贯穿在了一起。
另一件为《首领》也创于2012年,由野猪、马、鹿、老鼠、狮子和狐狸等动物标本的头部组成,从小到大串连在一根铁棒上,另一头连接着一块红色的帘布,隐含着暴力与血腥之感。这件作品让人反思适者生存的法则,思考我们重新去理解自身与周围世界之间的关系。《剩余物》则是艺术家二十年艺术生涯创作历程中的 文献资料以及创作草图模型等,从而可以从中了解到艺术家的灵感来源、创作思路与创作历程。
展览持续展出至2016年2月16日。
《剩余物》局部
《剩余物》局部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观众拍摄《蛇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