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现代艺术究竟如何遗失了艺术精髓?第六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引发对城市化的思考大华禅画:版画作品推广展亮相颐和悦馆制砚名家:顾琢黄铭有几何东苕溪商周窑:中国制瓷史上第一座高峰 齐白石《五蝠行云图》兼论齐白石的艺术道路上海明轩2015秋拍推出张大千力作《文会图》薛松个展《开门见山》将在香格纳新加坡开幕《河原温》陆平原个展2016年1月8日开幕首枚生肖猴年铁画艺术邮票亮相芜湖新手请进:油画保存收藏小技巧 访古陶瓷鉴赏、收藏家喻德江画家马继忠专访:创作无偿捐赠给国家冷军等7位艺术家作品在武汉展出张峥嵘:为民间艺术奔走疾呼美国艺术家用一张图画出整个宇宙美术馆上市 是圈钱噱头还是生存突围王尔健在当代国际艺术双年展上获大奖端砚收藏家:悠悠端砚缘国画中的三分天下:画风不同怎么在一起高清图:丹青谱·张俊、吕少英、阚传好国画作品跨年展在天津图书馆开幕著名画家姬振岭做客天津美术网访谈实录 视频:著名画家姬振岭做客天津美术网 视频:著名画家张永敬做客天津美术网著名画家张永敬做客天津美术网访谈实录 高清图:迎新年-津南区美术书法精品展在天津美术馆开幕高清图:巾帼翰墨-天津市妇女书法提名展在市文联展览馆开幕著名画家刘峰2016丙申年挂历-雄浑大气 朴实自然高清图:著名画家刘峰2016丙申年挂历-雄浑大气 朴实自然视频:在传承中创新 贾冰吾的冰雪水墨视频:著名书画家孟宪奎喜收爱徒暨庞博拜师仪式高清图:自游·自在—石增琇水彩画作品展在天津图书馆开幕高清图:天津师范大学书画院举办迎春美术作品展高清图:“色墨生象—学院派画家小品艺术展”在天津国墨书画馆开幕著名诗词家王焕墉做客天津美术网访谈实录
首页 >> 当代艺术 >> 正文

卡米尔·亨罗特:艺术与普遍性

天津美术网 www.022meishu.com 2015-12-22 12:12

天津美术网讯 自引起轰动的作品《非常累》一举夺下2013年威尼斯双年展银狮奖后,1978年出生的法国艺术家卡米尔·亨罗特已成为各艺术机构和策展人心目中的热门人选。亨罗特关于创世的13分钟录像切题地呼应了那届威双策展人马希米利亚诺·吉奥尼提出的“百科全书宫殿”的主题。

同音乐人和作家一同完成的作品在视觉、文本、音乐和人声多个层次上缠绕,仿佛一道迷咒。亨罗特在华盛顿史密森学会做研究员时开始了作品的创作。史密森学会作为世界最大的科学博物馆群,拥有海量的图像、物件、档案录像。这些素材在《非常累》这一里程碑式的拼贴作品中找到了归宿。

  《非常累》,2013年,录像

图像随着加速的音轨不断涌出,将观看者淹没。他们屏息凝神,试图跟上一波又一波的信息。艺术家展示着她的绝技,观看录像有如一次神游。凝炼的总体艺术提供的是观看经验,而非对呈现内容的详实调查。除此之外别无他求。史密森学会的档案具体展现了世界之广阔、自然和人类历史之浩瀚,《非常累》近乎疯狂地将这一切引入你我视野。其标题借用了病理学术语,意思是慢性疲劳。人类试图理解世界及自我、在混乱中建立秩序的不懈努力是亨罗特持续关注的主题。这种本质的冲动(及其徒劳的荒诞性)在她群星般璀璨的作品中显现出来。正如我们用“大爆炸”来形容她的艺术实践,从《非常累》中可以一窥她广博的兴趣与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如何将媒介多样性与对普遍性的认识论诉求连接在一起。

从宇宙的历史到艺术家的工作室

受奇森黑尔画廊邀请,亨罗特创作了大型装置《白狐》,延续了《非常累》中百科全书式的议题。《白狐》由奇森黑尔画廊、夏洛特堡、符腾堡艺术馆等机构联合出品,2014年2月至今年秋在欧洲巡展。最近一次展出是在柏林的柯尼希画廊。

《白狐》再一次审视了普遍系统与多样现实间的关系,努力摆脱文化-自然、艺术-生活的二元束缚,囊括人类存在的方方面面。不像《非常累》单纯使用录像,这件作品则是融合建筑、图片、书籍、摄影、雕塑、模型及日常物件的媒介综合体。一个巨大、中性的盒子开出一扇侧门,将参观者引入一个群青色的空间。柔软的地毯和深蓝色(一个标志性的颜色,从电视蓝屏到克莱因蓝),伴随着大气音效产生的单调轰鸣,参观者在这样一个引发冥想的环境中穿过一系列图像和摆满物件的架子。人们不断观看和解码,试图阐释眼前的一切。参观者并非被动地接受一个作品,而是受邀奔赴一场发现之旅。这就是罗兰·巴特的“作者已死”。

 

 《白狐》,2014年,展览现场

亨罗特将展览空间的墙壁按罗盘的四个点和四种元素(空气、水、土、火)加以区分,创造出一种原始的秩序。其中包括人类生命圈,这一点从墙上一幅婴儿海报可以看出。这宇宙学图表给出的指引相当有限,你仍有可能迷失在庞大的细节之中。超过400件的展品同时呈现着一个宏观世界模型以及一个微观工作室或实验场,一切创作皆有迹可寻(书桌、盒子、画框、空白纸张)。当观众初进展厅,面对出现在他们面前的第一面空白墙壁时,尚不知物质即将开始膨胀,直到无序的素材堆积成山,散落满地。架子和墙上的图像依据形式相似性(比如都具有蛇的形状)或背景相关性(比如不同语言版本的耶和华见证会杂志)分类,依稀有序可循。数码媒体与垃圾、流行音乐与科学,高雅与低俗的混合对撞随处可见:“大爆炸”究竟是一个天文学术语还是一个韩国人气男子组合?抑或一个电视节目?

  

《白狐》,2014年,展览现场

亨罗特偏执狂似的汇编为关联分析提供了实验性框架,横跨文化史、科学、哲学和宗教的多重释义成为可能。跟《非常累》类似,这里庞大的信息与人类对于解释、排序、记录以期掌控现实的执念相呼应。摄入与产出紧密相关,以至于接纳世界和建立解释模型来塑造世界之间已经鲜有差别。对亨罗特而言,混乱,作为人类学辩证法中对立却必不可少的力量,始终令我们无法回避:它为创造性动力提供养料,同时又颠覆了任何既定的综合秩序。

“白狐”一说是来自西非多贡人部落的一位神明,法国民族学者马塞尔·格里奥尔和乔迈·狄泰伦在他们1965年出版的《白狐》亦有记载——亨罗特所指的正是这部著作。她的作品旁征博引:日本花道(《可否即是革命者又爱花?》,2012年),阿尔及利亚史(《史前收藏》,2013年),霍马印第安人部族(《Ys城市》,2013年)。这些都印证了她准科学的、联想式的,以归档及整理的方法处理历史及民族学议题的思路。

《没电了》、《嗨、谢谢》、《笨狗练习》,2015年,展览现场

普遍性带来的问题

然而,如此包罗万象的艺术实践对于艺术之外的知识体系是否具备有效性?一个作品是否有可能厘清科学、历史、经济和文化生产领域的问题,阐明世界之复杂性外加个体经验之特异性?艺术实践与科学研究能够和谐共处到何种程度?研究型艺术蔚然成风,艺术家们频繁指涉科学与历史,上述这些问题在当前显得尤为重要。当具体媒介与经典类型不再设置边界或提供具体内含,可能性变得永无穷尽。一切皆有可能之时,倾向于普遍性成为拥抱这一情形的极端路径。

这并非《文艺复兴人》的回归,亦区别于将艺术视作与自然科学与哲学息息相关的普遍学科的观念,那些由媒体、信源、叙事与观念共同发出的无休止的杂音更像是当下信息过剩文化症候的产物。知识领域相互交织,各种材料唾手可得。跨学科与开源文化趋势鼓励艺术创作的多样性,但如果完全不设门槛可能流于肤浅直白。很多情况下,艺术拾人牙慧,不经消化转译,更不用说探索一种自证其明的艺术公式。

《水蟒》,2015年,纸上水彩,140×209厘米

撇开亨罗特枝蔓的参考框架,她实际试图找到一种能与其他学科相类比的合适的艺术范式。《非常累》这一动态数码断章颇为奏效,而静态的孪生作品《白狐》却暴露了亨罗特创作方法的基本问题:随机参照也能揭示出关系(一切均能代表一切),元素成为短暂的引文(一切均能引发联想)。亨罗特作品的丰富性源于她对现在与过去的非层级式的态度。她最近受妮琪·米娜颇具争议的音乐视频《水蟒》启发而创作的画作就是明证,尽管它们风格古拙。

她包罗万象的艺术实践中保有一种天真的热情,其结果总是迷人的,又常是令人困惑的,仿佛呈现眼前的海量信息本身就具有不可识别性。或许这种难以辨识正是重点。普遍困惑不是问题,而是程序。最终,它是应对普遍理解这一荒诞想法的有趣方式。从费茨利/魏斯组合到布瓦尔与佩居谢,许多人用他们反思性的讽刺态度创作过。他们尝试了每一种方式,获得了精巧的失败。

大爆炸

自引起轰动的作品《非常累》一举夺下2013年威尼斯双年展银狮奖后,1978年出生的法国艺术家卡米尔·亨罗特已成为各艺术机构和策展人心目中的热门人选。亨罗特关于创世的13分钟录像切题地呼应了那届威双策展人马希米利亚诺·吉奥尼提出的“百科全书宫殿”的主题。

同音乐人和作家一同完成的作品在视觉、文本、音乐和人声多个层次上缠绕,仿佛一道迷咒。亨罗特在华盛顿史密森学会做研究员时开始了作品的创作。史密森学会作为世界最大的科学博物馆群,拥有海量的图像、物件、档案录像。这些素材在《非常累》这一里程碑式的拼贴作品中找到了归宿。

图像随着加速的音轨不断涌出,将观看者淹没。他们屏息凝神,试图跟上一波又一波的信息。艺术家展示着她的绝技,观看录像有如一次神游。凝炼的总体艺术提供的是观看经验,而非对呈现内容的详实调查。除此之外别无他求。史密森学会的档案具体展现了世界之广阔、自然和人类历史之浩瀚,《非常累》近乎疯狂地将这一切引入你我视野。其标题借用了病理学术语,意思是慢性疲劳。人类试图理解世界及自我、在混乱中建立秩序的不懈努力是亨罗特持续关注的主题。这种本质的冲动(及其徒劳的荒诞性)在她群星般璀璨的作品中显现出来。正如我们用“大爆炸”来形容她的艺术实践,从《非常累》中可以一窥她广博的兴趣与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如何将媒介多样性与对普遍性的认识论诉求连接在一起。

从宇宙的历史到艺术家的工作室

受奇森黑尔画廊邀请,亨罗特创作了大型装置《白狐》,延续了《非常累》中百科全书式的议题。《白狐》由奇森黑尔画廊、夏洛特堡、符腾堡艺术馆等机构联合出品,2014年2月至今年秋在欧洲巡展。最近一次展出是在柏林的柯尼希画廊。

《白狐》再一次审视了普遍系统与多样现实间的关系,努力摆脱文化-自然、艺术-生活的二元束缚,囊括人类存在的方方面面。不像《非常累》单纯使用录像,这件作品则是融合建筑、图片、书籍、摄影、雕塑、模型及日常物件的媒介综合体。一个巨大、中性的盒子开出一扇侧门,将参观者引入一个群青色的空间。柔软的地毯和深蓝色(一个标志性的颜色,从电视蓝屏到克莱因蓝),伴随着大气音效产生的单调轰鸣,参观者在这样一个引发冥想的环境中穿过一系列图像和摆满物件的架子。人们不断观看和解码,试图阐释眼前的一切。参观者并非被动地接受一个作品,而是受邀奔赴一场发现之旅。这就是罗兰·巴特的“作者已死”。 

亨罗特将展览空间的墙壁按罗盘的四个点和四种元素(空气、水、土、火)加以区分,创造出一种原始的秩序。其中包括人类生命圈,这一点从墙上一幅婴儿海报可以看出。这宇宙学图表给出的指引相当有限,你仍有可能迷失在庞大的细节之中。超过400件的展品同时呈现着一个宏观世界模型以及一个微观工作室或实验场,一切创作皆有迹可寻(书桌、盒子、画框、空白纸张)。当观众初进展厅,面对出现在他们面前的第一面空白墙壁时,尚不知物质即将开始膨胀,直到无序的素材堆积成山,散落满地。架子和墙上的图像依据形式相似性(比如都具有蛇的形状)或背景相关性(比如不同语言版本的耶和华见证会杂志)分类,依稀有序可循。数码媒体与垃圾、流行音乐与科学,高雅与低俗的混合对撞随处可见:“大爆炸”究竟是一个天文学术语还是一个韩国人气男子组合?抑或一个电视节目?

 亨罗特偏执狂似的汇编为关联分析提供了实验性框架,横跨文化史、科学、哲学和宗教的多重释义成为可能。跟《非常累》类似,这里庞大的信息与人类对于解释、排序、记录以期掌控现实的执念相呼应。摄入与产出紧密相关,以至于接纳世界和建立解释模型来塑造世界之间已经鲜有差别。对亨罗特而言,混乱,作为人类学辩证法中对立却必不可少的力量,始终令我们无法回避:它为创造性动力提供养料,同时又颠覆了任何既定的综合秩序。

“白狐”一说是来自西非多贡人部落的一位神明,法国民族学者马塞尔·格里奥尔和乔迈·狄泰伦在他们1965年出版的《白狐》亦有记载——亨罗特所指的正是这部著作。她的作品旁征博引:日本花道(《可否即是革命者又爱花?》,2012年),阿尔及利亚史(《史前收藏》,2013年),霍马印第安人部族(《Ys城市》,2013年)。这些都印证了她准科学的、联想式的,以归档及整理的方法处理历史及民族学议题的思路。

普遍性带来的问题

然而,如此包罗万象的艺术实践对于艺术之外的知识体系是否具备有效性?一个作品是否有可能厘清科学、历史、经济和文化生产领域的问题,阐明世界之复杂性外加个体经验之特异性?艺术实践与科学研究能够和谐共处到何种程度?研究型艺术蔚然成风,艺术家们频繁指涉科学与历史,上述这些问题在当前显得尤为重要。当具体媒介与经典类型不再设置边界或提供具体内含,可能性变得永无穷尽。一切皆有可能之时,倾向于普遍性成为拥抱这一情形的极端路径。

这并非《文艺复兴人》的回归,亦区别于将艺术视作与自然科学与哲学息息相关的普遍学科的观念,那些由媒体、信源、叙事与观念共同发出的无休止的杂音更像是当下信息过剩文化症候的产物。知识领域相互交织,各种材料唾手可得。跨学科与开源文化趋势鼓励艺术创作的多样性,但如果完全不设门槛可能流于肤浅直白。很多情况下,艺术拾人牙慧,不经消化转译,更不用说探索一种自证其明的艺术公式。

撇开亨罗特枝蔓的参考框架,她实际试图找到一种能与其他学科相类比的合适的艺术范式。《非常累》这一动态数码断章颇为奏效,而静态的孪生作品《白狐》却暴露了亨罗特创作方法的基本问题:随机参照也能揭示出关系(一切均能代表一切),元素成为短暂的引文(一切均能引发联想)。亨罗特作品的丰富性源于她对现在与过去的非层级式的态度。她最近受妮琪·米娜颇具争议的音乐视频《水蟒》启发而创作的画作就是明证,尽管它们风格古拙。

她包罗万象的艺术实践中保有一种天真的热情,其结果总是迷人的,又常是令人困惑的,仿佛呈现眼前的海量信息本身就具有不可识别性。或许这种难以辨识正是重点。普遍困惑不是问题,而是程序。最终,它是应对普遍理解这一荒诞想法的有趣方式。从费茨利/魏斯组合到布瓦尔与佩居谢,许多人用他们反思性的讽刺态度创作过。他们尝试了每一种方式,获得了精巧的失败。

来源:艺术中国 责任编辑:简宁
>>相关新闻
• 现代艺术究竟如何遗失了艺术精髓?
• 《河原温》陆平原个展2016年1月8日开幕
• 王尔健在当代国际艺术双年展上获大奖
• 现当代艺术市场:以退为守的良性调整
• 《语言亭》1月9日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开幕
• 首届深圳当代艺术双年展蛇口展场启幕
• 董欣宾艺术展将亮相翰海当代艺术中心
• 朱泓彦:品味独特的多面艺术家
• 37件作品回望2014当代艺术
• 宋冬在废料中寻找剩余价值
首届天津美协山水画专业委员会山水画展览
  • 鼎天国际开启艺术圣诞 鼎天国际开启艺术圣诞
  • 翰墨春秋—王寅山水画作品展 翰墨春秋—王寅山水画作品展
  • 曹善华再次应邀赴美文化交流 曹善华再次应邀赴美文化交流
  • “解衣盘礴”—记画家韩富华 “解衣盘礴”—记画家韩富华
  • 无上清凉·贾冰吾作品展 无上清凉·贾冰吾作品展
  • 刚刚出彩—朱志刚、王刚水彩作品展 刚刚出彩—朱志刚、王刚水彩作品展
网上美术用品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