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展览开幕式现场
天津美术网讯 体量巨大的木质结构造就的文人石装置,形式和花纹各异的陶瓷作品,油画作品、摄影作品、宣纸剪纸多角度有层次的拼贴组合,一组组看似充满随意性和自由性却又存在着某种自在关联的装置,这就是美国艺术家马克•库柏此次中国个展《豫•中国蓝》现场,艺术家希望通过作品带给观众自己对于全球化环境下与艺术家交流与合作的思考。
马克•库柏大型木质装置和陶瓷组合作品
2015年1月12日,《豫•中国蓝》马克•库柏个展在元典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展出了美国艺术家马克•库柏与来自北京、景德镇等多为中国艺术家共同合作创作的约500余件作品。展览名称中“豫”源于艺术家游历上海豫园之后从传统园林中假山石及开放式的建筑中所获得的灵感,而“中国蓝”则指代对世界艺术发展产生逾千年影响的景德镇青花瓷,这同时也对马克的艺术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启发。这两种重要的中国东方审美元素也促成并展现在了本次展览马克•库柏与中国艺术家的合作作品中。
马克•库柏木质装置和陶瓷组合作品
马克•库柏的装置作品有很强的视觉语言方面的丰富性,将各种视觉元素通过看似无需实则有机的联系组合在一起,相对于独立的元素个体,他更强调作品所需要的完整性。在采访中马克强调,“对个人而言,绘画、雕塑、摄影或是其他形式的艺术媒介的边界以及消失不见,这些媒介和创作形式都最终归属于视觉艺术创作”。因此各种媒介创作形式以或组合或拼贴的手段得以组合于一体,旅途中照片的再利用,在中国完成制作的木制雕塑,与景德镇师生共同创作的陶瓷作品,宣纸上的绘画和印刷物,被打印和绘画的透光宣纸以拼贴的形式在墙与装置间并置,巨大且充满重量感的木制结构等等,表现了马克自由奔放却又追求整体有序的风格。
马克•库柏瓷板、摄影、绘画、剪纸拼贴作品
马克•库柏摄影、瓷板绘画、剪纸、装置拼贴组合作品
瓷板上的书法及绘画、江南特色梯田的摄影、随意又不失幽默的宣纸剪纸,当以上的元素利用展厅的三维空间呈现在角落时,一个深受中国元素影响的美国艺术家脑海中的山水印象便以立体的方式呈现在观众眼前,而这种呈现不是以任何独立元素却是以自由且充满内在视觉和思维联系的方式进行的。
中国艺术家张天成与马克•库柏合作作品
与中国艺术家的合作性作品,则凝聚成关于美学、技巧、装置和融入式展览的文化对话。在此次展览的合作作品中,中国艺术家张天成打印了九张红色的图标,这个图标会时不时出现在中国人微信绝对隐私的朋友圈里,人们的言论和个人的隐私一次次的被这些红色的图标禁止和屏蔽,这些红色的图标长久以来就变成了我们生活中摆脱不掉的污点。张天成用这个禁止意识的红色图标和马克的粘贴所带来的天真自由和想像的图像进行了一次两种艺术语境之间的对比。
中国艺术家许权与马克•库柏合作作品
艺术家许权在合作中选择了马克及其学生的三张油画,在实现限定的规则下对画面进行了再创作,这个过程是马克无法控制的,而最后的布展过程则由马克和合作的艺术家共同完成,这一系列过程充满了双方意志的共同影响,不同的地域、接触到不同文化背景的艺术家在创作合作时的不可控性、个体观念差异等的融入,使最终创作成为跨越个体的多元的产物。正如同文化在传播、碰撞过程中,虽然存在一定法则,但仍发生着操控之外的、更细腻的变化。
马克表示自己并不惧怕全球化,相反他很欢迎全球化带来的信息和知识的浪潮,全球化是没有人能改变和逃离的,它使得艺术家的创作方式和使用的元素更加的多样,来自世界不同地方的艺术家可以通过交流与合作,从彼此身上学习和获取到更多的启发,这种获取并不是摒弃以往积累下的艺术哲学和美学精神,而是在自己本民族的审美之上进行再创新和重构。作为艺术家的他自身也是在不断的学习和重构中。
实验艺术群展《不在此地,不在别处》展览现场
与此次展览同期举办的还有《不在此地,不在别处》(Neither Here Nor There)实验艺术群展,在元典美术馆的地下实验空间,来自中国中央美术学院和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附设学院的二十位年轻国际艺术家,通过此次展览,深受全球化和网络时代影响的各国青年艺术家们展开了自己对于世界、世界各地的人、各种文化冲击与碰撞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