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开幕现场嘉宾合影
天津美术网讯 2016年1月22日,“有此山川——多维度里的中国山水”主题展览在三亚亚龙湾华宇酒店正式启幕。此次展览由三亚市人民政府主办,北京画院副院长、北京画院美术馆馆长吴洪亮担纲学术主持,由中央美术学院在读博士冯雪策展,通过大跨度地呈现二十世纪中国山水画坛巨匠的力作,以及当代艺术家对“山水”命题的代表性的艺术实践,对“山水”在其源远流长的发展历程中显现出来的丰富的艺术维度和文化面向进行梳理、分析和呈现。
作为一次围绕“山水”的命题展开的展览,“有此山川——多维度里的中国山水”展览,通过一种“古今对照”的方式,组织山右美术馆藏47件/册20世纪艺术大师的山水画力作,和28位当代艺术家有关“山水”命题的代表性艺术作品,从前人的坚守传统、融汇中西到今人的借古开新、全球化视野,在多个维度的碰撞中呈现出对“山水”命题的思考。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院长尹吉男致辞
本次展览学术主持、北京画院副院长、北京画院美术馆馆长吴洪亮致辞
本次展览策展人、中央美术学院在读博士冯雪致辞
对于“山水”这一命题,策展人冯雪有着自己独特的见地。在她看来,在全球化和都市化的今天,当代艺术家对“山水”这个看似属于过去时的题材的执守,也多少源于现实经验与内在理想间的“距离”。城市景观的变迁、自然生态的破坏、本土传统的失落、文化身份的茫然…处在变动的自然环境、社会形态和文化结构当中,有关“山水”的艺术创造就像是某种“寄托”,艺术家凭借“山水”丰富的观念形态和形式媒介,沟通内外,连亘古今,回应现实问题,提示文化态度和身份,也部分地使得20世纪中国山水画中的那种“遗民”或“游牧”式的内在情怀得以贯穿。
“因此,在展览的策划和呈现上选择的这种‘古今对照’的方式,绝不是要以一种单纯‘二元论’的观念,强化‘山水’中的古今差异,当然,也不欲回避可能存在的断裂和偏移。而是希望在行进的时间线上寻找不变的文化元素,在固定的母题下分析表达的角度与方式的变化发展,在多向度的轨迹中,呈现20世纪以来中国‘山水’发展历程中的丰富的艺术维度和文化面向,”冯雪补充说道。
艺术家代表丘挺致辞
正如此次展览的学术主持吴洪亮先生所说:“这里,没有强调政治等外在因素的影响,而试图从‘山水’的内部找到某些流向。展览主要以绘画中的‘山水’为主体,与音乐中之‘山水’、诗歌中之‘山水’、互动影像中之‘山水’相呼应,分为‘流’、 ‘格’ 、‘借’三个板块。将部分20世纪以来“山水”的变化相对照与链接,呈现一个多维度里的中国山水。
流
“摹古意,溯源流,师造化,思前人
功力贯注态度
传统未远
磐流于心间,相生笔端”
《云山图》 丘挺 46x139cm 纸本水墨
无论在近现代还是在当代,都有一批艺术家坚持在笔墨语言、情致意趣等方面追摩古意、接续源流,在扎实的功力和严谨的法度间传达自己的文化态度。在“流”的版块中,金城的《北岳图》、《临邵弥山水卷》,宋文治的《红树青山》、溥儒的《高阁秋思卷》等20世纪中国画作品,具可见到他们思接前人、心师造化的研学和创作方式,发挥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价值;而在卢甫圣、丘挺、金江波、桐溪小蝉、郝量、彭斯、肖旭、张伟等当代艺术家的绘画、书法、雕塑和声音艺术作品中,传统的笔墨技巧、审美意境与自然观念融入了当代的美学样式和艺术形态,关于“山水”的创作成为了一方极具本土文化特征的视觉景观,蕴含着对艺术传统的思考和表达,也带来了传统文化与现实社会新的契和。
格
“以通达之眼穷极通变
以造物之法格物知理
山形国界,流水蒸云
尽负指掌方寸”
《松峰晓霭图》 张大千 188x96cm 纸本水墨设色 1969
《渔舟唱晚》 林风眠 68x68cm 纸本水墨设色 年代不详
《秋江图》 徐累 88×148cm 绢本 2014
朱熹《补〈大学〉格物致知传》中有述:“格,至也。物,犹事也。穷推至事物之理,欲其极处无不到也”。“格物”的“格”,强调通过细致地体察、研究和改造对象,来穷究世界的本质和规律,最终达到一种豁然贯通的极致境界。在“格”的版块中,张大千的《松峰晓霭图》、林风眠的《山居图》、潘天寿的《长风白水图》等,为我们呈现了20世纪的艺术大师锐意求变、穷极贯通的实践理路,传统的山水意象被改造为融合各类、兼并中西的艺术图景,开创出一派时代新风;而在徐累、丁彬、蔡志松、邬建安、塔可、林岗、徐升、曹戈的艺术创造,乃至于时空旋钮(朱林蕾、卢缓)的为此次展览专门创作的影像音乐作品中,“格”的意义,在于让“山水”脱离“自然”的范畴,抽象为一种蕴含着多重意义的、个人化的修辞符号。从墓碑石刻、山形国界到流水蒸云,都可以为艺术的眼睛观照和度量,以物的方式重构和改造,这样一种将世界和时空纳入指掌间的“能力”,无疑是全球化时代赋予艺术家的一种特权,在“格”的范畴中,与前人的创造形成有意味的对照关系。
《长风白水图》 潘天寿 53x168cm 纸本水墨 1922
《飞来峰》 塔可 30x45cm 泛银、硫化钡纸 2015
借
“借景物抒怀言志
借江山连亘古今
人事浮沉,万千思量
只恁凭栏一笔勾”
沱江小景 黄永玉 纸本水墨设色 68x136cm 2001
在“借”的版块中,无论是在黄宾虹《陆游渭南词意图》中有关人生的寄遇的表述和感怀、齐白石《溪桥秋柳》中闪现出的性情中的闲逸疏狂,还是傅抱石在《丰满道上》对社会现实进行改造的内在理想,都赋予或进一步强调了“山水”的时代性、文化性特征和叙事性功能。另一方面,肖谷、尹朝阳、王天德、季大纯、李曦、方向、姚璐、申凡、鲁阔等艺术家以“山水”为元素和蓝本,或沉潜于媒介材料、形式语言方面的本体实验,或着力传达自己独特的社会体验与文化诉求,在这个意义上,“山水”几乎成为了一个“借口”或者“通道”,借以回归到艺术更新和艺术的社会功能等多个范畴的研讨中来。
《后山图》 王天德 217.5x63cm 宣纸、皮纸、墨、焰 2015
在展览开幕式上,策展人冯雪谈到,处在当代快速变化的自然环境、社会现实和文化场域中,艺术家对于“山水”题材的执守,或多或少地含有一种类似“遗民”和“游牧者”的文化心理,包含了对身份的追问、对故园的守望。因此,“山水”与其说是一种题材、一个艺术门类、一个学术命题,毋宁说是一种内在情怀。此次展览所希望讨论的,不仅是在风格语言和艺术观念等层面,当代中国艺术与20世纪中国美术多向度的传承关系,更希望通过对不同形态和媒介作品进行概念性逻辑的提炼和分析,呈现在“山水”的命题之下贯穿的文化心理,以期在多个维度的面向中,形成有关中国艺术“古今关系”的当代学术态度阐发。
参展艺术家邬建安(右)为三亚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许振凌(左)讲解作品
展厅现场
展厅一隅
据悉,此次展览将展出至2016年3月17日。
附:艺术家名单(按姓氏笔画排序)
20世纪部分:
王震、石鲁、冯超然、亚明、朱屺瞻、刘海粟、齐白石、李可染、吴一峰、吴昌硕、何海霞、应野平、宋文治、张大千、张善孖、陆俨少、陈子庄、陈少梅、陈佩秋、林风眠、金城、周怀民、郑午昌、赵望云、贺天健、钱松喦、陶冷月、黄永玉、黄君璧、黄宾虹、萧谦中、董寿平、傅抱石、谢稚柳、溥儒、黎雄才、潘天寿、魏紫熙
当代部分:
丁彬、王天德、方向、尹朝阳、卢甫圣、申凡、丘挺、邬建安、李曦、肖谷、肖旭、时空旋钮(朱林蕾、卢缓)、张伟、林岗、季大纯、金江波、赵磊、郝量、姚璐、桐溪小蝉、徐累、徐升、曹戈、塔可、彭斯、鲁阔、蔡志松
有此山川——多维度里的中国山水
学术主持:吴洪亮
策展人:冯雪
主办单位:三亚市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中共三亚市委宣传部
三亚市文化广电出版体育局
三亚市旅游发展委员会
三亚华宇旅业有限公司
北京玖盒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山右美术馆
亚龙湾华宇度假酒店
亚龙湾百花谷商业中心
展览时间:2016年1月23日-3月17日
展览地点:三亚亚龙湾华宇独家酒店龙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