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天津美术网讯 画廊展厅的白色牆壁上,1500件日常用品,包括鞋、包、锤子以及泰迪熊玩具等,均用白色瓷器製成,逐一被看似随意地悬挂起来。展厅中央,中国当代艺术家刘建华审视这些瓷器,用激光笔指导同事调整位置。日前,在新西兰首都惠灵顿周边小城下哈特的道斯艺术博物馆,他们正在为20日开幕的展览做最后的佈置。
两年多前,这家博物馆的策展人埃玛.巴格登在刘建华上海工作室内看到其题为《日常.易碎》的作品,感到那正是自己苦心寻找、准备向渴望了解中国当代艺术的新西兰人展示的。
《日常.易碎》和刘建华的另一件作品漂洋过海来到这裡。谈到曾在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展出的《日常.易碎》,刘建华告诉新华社记者,他使用表面坚硬易碎的陶瓷製作日常物品,抽离其中丰富的色彩,让人感到既熟悉又陌生,来隐喻生活中那些并非一成不变、很难永恒固定下来的梦想和理想,希望从这个角度看待生活中的很多问题。
旁边展厅裡,黑色钢板零散地安装在地上,库房裡金色的瓷质装置正等待与这些钢板结合在一起。刘建华介绍,这一作品《方》完成于2014年。他把易碎的瓷和坚硬的钢结合在一起,试图用金色表达人们对物质的喜好,用相对抽象的方式呈现不断变化的世界中人类的心理活动。
对于刘建华而言,他的作品旨在通过当代艺术的语言与观众交流,让大家了解今天的中国艺术家在做什麽、思考什麽。
巴格登2013年曾肩负策展任务前往中国,走访北京、上海和广州的中国艺术家。她说,刘建华的作品美得「绝对让人震惊」,是最适合带给新西兰观众的中国当代艺术。她17日在佈展现场对新华社记者说,新西兰人对中国非常好奇,希望了解中国。她认为,艺术作为一种途径具有普遍性,是增进了解的重要方式,能够打破不同语言对沟通造成的障碍。
说到刘建华在作品中广泛使用瓷器作为媒介,巴格登的看法是:「他的作品来源于上千年历史的中国瓷器艺术品製作传统,又用来表达卓越的当代艺术。因此,这些作品一方面表达了中国古老的历史,又反映了当代中国正在发生的变化。」
谈到把瓷器作为艺术表现形式,刘建华表示,这源于他早年在景德镇工作与学习的经历。不过,艺术创造与工厂学习终究不同,需要知道材料如何为艺术表达服务,知道目的和方向是什麽。刘建华说,艺术是共通的,特别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国文化并不是切割很清晰的独立空间,艺术家需要全方位思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