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记忆之舌——11位国际艺术家春季群展
日期:2016年2月27日 - 2016年3月11日
开幕时间:2016年2月27日18:00-21:00
地点:创享DNA
地址:黄浦区中山南路505弄老码头园区5号楼2楼
艺术家:杉浦 蓝,艾丽斯·佩德雷蒂,安地羊,塞德里克·冯帕瑞,伊莎贝尔·托伦奈尔,凯特林·里斯,莉娅·盖斯曼,加雷思·邦廷,莫利斯·库恩,杨浩,佩特拉·约翰逊
天津美术网讯 人类最早的的记忆开始于身处在母体的混沌时期,之后便与一生形影不离。当不同纬度的记忆交织在一起会发生什么?来自不同地域的十一位国际艺术家们(德国,英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台湾,日本,中国)用他们各自的作品来表达和讲述在母语不同的环境下,每个人所呈现出得记忆与感知。便是此次展览——记忆之舌举办的契机。
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精神需求的提高,文化创意产业如同雨后春笋般在全球落地生根。国际大都市-上海,也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文化创意平台,不仅给予艺术家们最具想象力的自由空间和工作方式,同时也兼具艺文展览的功能,从而起到大众美感教育的作用。位于老码头创意园区内的创享DNA,是一个以艺术&设计社群为主的多元跨界平台。今年2月,首度与11位国际艺术家合作,举办了一场以“记忆”为创作轴线,集结了影像,装置,绘画与文本的国际群展-记忆之舌。
驻村艺术家与在地艺术家不同之处在于他们选择驻扎在与其文化背景差异极大的不同地域,他们通常具有相当丰富的旅行和跨国创作经验以及人文精神,利用当地的素材和见闻作为创作元素,融合了自己的美学特质,创作出具备高度国际视野的艺术作品。有越来越多来自世界各地的民间组织和官方单位提供这样的舞台给希望进行跨国驻村创作的艺术家们。驻村,逐渐成为一种新近的艺术创作模式,碰撞出与他国文化交流的火花。
展览作品
杉浦 蓝 Ai Sugiura
这次她在《记忆之舌》中展出的作品叫《neighbors》,灵感来自于每日路过邻居家门口看到的盆景。她将塑料的花朵植物放入木框中,以此来表达她对“邻居”的这一定义。初看她的作品,会给人一种奇异荒诞之感。明明是日常所见的平凡之物,但在她的组合,重构下,便会以一种新面貌示人。无聊的日常生活反而激发了她的创作灵感,以随处可见的熟悉事物和一些影像纪录为对象,以易于常人的角度,去创造新的可能性。此外,她试图通过捕捉那些熟悉事项的“形式”和“色彩”,以及原有的意义和功能,以创造新的风景或新的关系。打破常规,赋予事物新的形态和意义是她所追求的创作理念。
爱丽丝·佩德雷蒂 Alice Pedroletti
爱丽丝·佩德雷蒂之前从事的是商业商业,但在其现在的摄影作品中,很难发现那种精美的,显而易见有人工雕琢气息的摆拍照片,相反的是一些看似平凡的景观摄影,景观摄影是近年来出现在当代摄影中的一个特殊转型现象。它是指一种建立在冷静、理性和相对客观的观看方式主导下,以“人造景观”作为拍摄对象的摄影类型。从视表达上看,它很像电影中常出现的“空镜头”,其画面中很少有人物出现,并往往体现着一种拍摄者对社会景观现场的凝视(gaze)和“无表情外观”(Deadpan)。
虽然很少看到人的出现,但在这些摄影图像中,你确很容易感受到一种人的痕迹,以及基于这种痕迹所隐含着的某种人的存在状态。在这些“空镜头”般的“无表情外观”摄影中,为我们呈现的却是当下社会现场中最为丰富的视觉现代性面孔。另外吸引人的是她的“文件式创作”——把一些印有单词的纸条放在所拍对象的身上,也许你会觉得这不就是我们小学时所学的“看图说话”吗?但艺术家在纸条上所印的单词和所拍之物并无直接联系,而是赋予了事物的一种新语言,一种极为私人的情感,一段只属于艺术家个人的记忆。
安迪羊 Andy Yen 《没有身体的器官》
Andy Yen的作品“没有身体的器官”系列,透过色彩、造型及线条,使之生命样态化,解放出作品的自主性。他的作品由感性支配画面,让色彩支配整个平衡效果,使点线面回归到一个纯粹性的有机世界,以浓郁饱满的色彩表现出类有机物,让组织/器官自行蔓延在画面之中,并且随其自然扩张至其他作品。这些组织的衍生流动,最后必定导向某种意义。但这意义却不是一个固定的实体,会随著创作的时间累积,有机、有生命、有形态地持续生长;从细胞到组织,从组织到器官,再从器官到系统,最后变成一个完整的躯体。而它们看作是正在不断持续成生的生命体,藉由在这样的一种概念中,创作一种充满生命力的艺术型态。
莫里斯·库恩 Marlies Kuhn
库恩的作品主要以拼贴,绘画为主。她执迷于以抽象的形式来表达几何形状,远远看去,大小相似的块体如同细胞包、般等比排列,无限地重复,虚幻,给人以一种身处幻境的感觉。
塞德里克·冯帕瑞 Cédric Van Parys
塞德里克的主旨是采用以“核心”为代表的假设。通过对象,颜色和石头的语言来进行交流。因此在他的建筑和景观设计的展品上,你会看到许多让人耳目一新的材料,例如:铁,未经加工的木材,塑料等等。利用这些材料,艺术家搭建起了一个富有隐喻意味的环境场所,让人啧啧称奇地同时也会留下对作品的一些思考。
伊莎贝尔·托伦奈尔 Isabelle Tollenaere
来自比利时制片人艺术家Isabelle Tollenaere托伦奈尔的影片有着干净有力的镜头语言,涌动但不耸动的剪辑节奏,让你安静沉浸于它的逻辑之中。生动有趣的画面,对话极少,但却不沉闷。
莉娅·盖斯曼 Leah Griesmann 《the slave》
一个故事的采集者。盖斯曼比较著名的短片小说《奴隶》,从中产阶级的角度讲述了一个剥削的故事,在冷静,客观的叙述中,逐渐向读者们展示了剥削的本质。小说充满了讽刺的意味。
凯特林·里斯 Kaitlin Rees
凯特林首先使用字典作为片段式的诗意交换。里斯作为一个诗人,却用装置艺术的手法来表达她的诗歌,她通过在打字机上打字来比喻字典给人带来的意义。亦或是通过在一面墙上摆着字母的卡片,试图邀请参观者一起走进她所创造的语境之中。目前,她在上海正在进行的工作是在字典和录音中探索隐藏在其中的只字片语。
佩特拉·约翰逊 Petra Johnson
约翰逊最著名的表演《与我同行》已经在北京,科隆,上海,厦门,台东(台湾)和柏林均有开展,《与我通行》是一个与陌生人互动的项目,它的规则是:艺术家与参与者从当地的一家报亭或便利店出发,行走至能代表当地的标志性建筑。在这段散步的距离中,艺术家通过所见所景来对参与者提问,通过这种交流,艺术家得到了从游客逐渐变为当地人这样的一个身份的转换,继而届时来“共生”这一主题。这次在DNA的群展中,她将呈现第二阶段的“与我行走 walk with me”的表演项目。
加雷思·邦延 Gareth Bunting
邦延经常旅行途中创作,与当地互动,绘画的形式记录了他的游历。与一般的旅纪绘画不同,邦延的画将现实和梦幻巧妙结合,充斥着奇思妙想,每一幅画作似乎都在讲一个童话小故事。迷人的趣味性是他画作最大的魅力。
杨浩
杨浩的作品以摄影,摄像为主,国际文化创意中心,798,M50这写在艺术圈中耳熟能详的场地均展出过他的作品。其作品有着作为90后特有的情怀和气质。包含来对社会,爱情,自我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