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斯洛文尼亚马里博尔美术馆“平远—中斯当代艺术展”开幕现场
天津美术网讯 2016年6月3日马里博尔当地时间晚上8点,“平远—中斯当代艺术展”在斯洛文尼亚马里博尔美术馆隆重开幕。此次展览是由北京电影学院与马里博尔美术馆共同主办,由北京电影学院当代艺术研究院、潇湘电影集团有限公司和北京橙韵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共同承办的国际艺术交流展览。
展览由马里博尔美术馆馆长Breda KolarSluga和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彭锋联合策划。斯洛文尼亚文化部长Tone Peršak和马里博尔市市长安德烈•费氏特拉维次博士莅临展览并致辞,中国驻斯洛文尼亚使馆参赞伍冬梅特邀出席,艺术家冯放、张方白作为参展艺术家代表参加了开幕式。
展览展出了UršulaBerlot, Samuel Grajfoner, ZmagoLenardič, MarijanGumilar、尚扬,谭平,张方白,冯放等8位艺术家在国内外颇有影响的艺术作品30余件。
中方策展人彭锋教授在展览现场
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近些年来,国际间的文化艺术交流不断加强。与中国当代艺术相关的展览也越来越多。在策展人彭锋看来全球化抹平了世界的差异,借用托马斯•弗里德曼(Thomas L. Friedman)的话来说,“世界是平的”。但是,在扁平的世界背后,蕴含着历史和文化的巨大差异。在高速发展的全球化进程中,这些文化差异逐渐退为远逝的景观。貌同而实异,是全球化时代的文化意象的特征。它似乎颠倒了荣格(Carl Gustav Jung)的意识与集体无意识的关系:相似的集体无意识由底层浮至表面,不同的意识由表面退隐至深层。同时,它与温克尔曼(Johan Joachin Winckelmann)在古希腊雕刻中看到的美全然不同:古希腊雕刻的美像大海,不管表面多么狂涛汹涌,深处却永远停留在寂静里。作为全球化文化的一部分,今天的中国当代艺术与世界上其他地方的当代艺术没有什么大的区别。但是,这只是表面现象。如果我们深入了解它们,就会透过表面的相似,看到深处的不同。中国当代艺术总是将我们引向遥远的历史,将密集的文化内涵压缩在平淡的外观之下,让现实与传统撞击出遥远的回响。中国当代艺术的世界也是平的,但是在扁平的外观背后却是遥远而无尽的追忆。
艺术家张方白和马里博尔市市长安德烈·费氏特拉维次博士在自己作品前合影
艺术家冯放和斯洛文尼亚文化部长Tone-Pers-ak及马里博尔美术馆馆长Breda-Kolar在自己作品前合影
来自中国和斯洛文尼亚的艺术家们尽管在创作形式和内容上存在某些显著差异,所有参展作品以一种全新的、当代的方式展现了当代绘画特质,同时也回应了转变中现代世界的特征,考虑到了巨大的社会、政治、经济和环境的改变。传统、世界观、伦理、哲学、潜意识、直觉、创造和精神自由的艺术展现为我们提供了探索刻板印象之外的东西方观点的机会。
尚扬作品-《剩山图-6》--/布面综合材料---/2014/205X713cm
在谈及这个展览时,中方参展艺术家尚扬老师说: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以视觉的方式,记录下我们正在剥蚀和坍塌的风景。这个世界,由于资本和权力的粗暴介入,自然在不断异化,物理的空间和心理的空间更加挤迫。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愈渐深刻的生存体验中,我已无法抛开对人类生存前景的忧虑和思考。我一直努力赋予这种思考以独特的表达,因为这是我作为一个视觉艺术家存在的理由。我所追求的这种表达仅仅包含三个简单的要素:当代的,中国的和我个人的。本次展览使我有机会用我的作品与斯洛文尼亚艺术家同道和观众进行交流,这是齐泽克和阿列西.艾尔雅维奇的祖国,他们对今天世界的深刻见解,受到中国知识分子和艺术家的尊重,也与我的心灵相通。我相信,通过这个展览,我们会更加深彼此的了解丶友谊和尊重。
谭平作品-失效的维他命-/80x100cm/布面丙烯/2015
参展艺术家谭平老师虽然没有出席展览的现场开幕,但依然特别寄语展览:首先预祝展览成功!由于工作缘故不能到现场,与艺术家、和斯洛文尼亚的朋友面对面的交流,十分的遗憾。中国艺术家与斯洛文尼亚艺术家的交流展体现了两种文化背景下艺术家的创作状态。以往我们很关注艺术家与艺术家的不同,像我们四位中国艺术家就有着很大的区别。但是放在这个交流展中,特别是与四位斯洛文尼亚艺术家的作品放在一起时,我们四个人的文化基因就凸显出来。有时艺术的价值呈现就体现在特定的关系背景中。文化交流展的意义就在于,开阔视野,让我们认识不同的艺术,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世界,同时在交流中会更好的了解我们自己。
冯放作品-鹤-舞-170×122cm_综合材料
艺术家冯放教授和张方白教授,出席了在斯洛文尼亚的开幕现场,在开幕式后,冯放老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几天短暂的布展充分感受到马里博尔美术馆策展的专业精神和当地市民对当代艺术及中国文化的热情。这次我送展的作品是“鹤”系列。鹤是中国传统道家玄学的一个重要符号,蕴含洒脱、苍凉、孤高等意味。我借用这一形象,尝试用传统中国绘画的材料纸浆、矿石粉及染料与现代工业的铁钉、板材、玻璃胶结合,用浸染、勾勒的方式制作作品,通过墨色渲染和线条创作灵动有韵律的画意,希翼追寻遥远的“魏晋风骨”之人格健全、俊朗独立的悲怆余蕴。感谢这次交流展,通过双方艺术家的充分沟通,拓宽了我对东西方艺术的认识,对自己创作的定位也有了更为清晰的判断。
张方白作品-鹰016-2/200X150cm/布面油画--/2016
张方白老师也在展览现场谈了自己的想法:随着与西方世界日益增多的接触与交流合作,我们更多体会到当代的、中国的以及个人的艺术重要性。在这个表面平静的当代艺术世界性的溶合中,中国的,并且具有个人性的作品深刻和坚硬的突出起来。最终会以你和你个人强烈的形象语言代替中国当代艺术的模式化概念。这次展览,中斯两国艺术家作品的呈现一次不同的碰撞。我与中国的艺术家差异与碰撞也在加大与继续。我将会在语言层面和思想层面更加个人化并且深入下去。这些年,中国书法与中国古代碑刻艺术的沉雄、拙劲、沧凉的审美对我来说有吸引力,从中我吸取了许多养分。对于生命的悲剧性表达也一直是我的追求。我将延续这条路走下去。
本次展览将在斯洛文尼亚马里博尔美术馆展出至8月14日结束;随后将于9月10日在北京的今日美术馆展出。
斯洛文尼亚艺术家作品
斯洛文尼亚艺术家作品
斯洛文尼亚艺术家作品
斯洛文尼亚艺术家作品
马里博尔美术馆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