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自-牡丹亭海报
天津美术网讯 2016年6月11日下午四点半,“自•牡丹亭——当代艺术展”在苏州的金鸡湖美术馆牡丹厅拉开帷幕。出席开幕式的嘉宾中有中国美术馆副馆长张子康、苏州金鸡湖美术馆馆长殷卫东、北京画院副院长及策展人吴洪亮、南通市中心美术馆馆长陈晓玮(女士)、空间艺术家冯羽。这是一场以当代艺术的手法再现中国昆曲意境之美的大型综合当代展览。这场为期三个月的展览将重新审视昆曲这种古老却持久的艺术形态,更重要的是,将通过当代艺术视角,追寻传统昆曲独特的文化身份。
众多嘉宾及艺术家和媒体记者云集开幕式
苏州金鸡湖美术馆馆长殷卫东在开幕式上致辞
策展人吴洪亮在开幕式致辞
南通市中心美术馆馆长陈晓玮女士在现场演唱昆曲
“自•牡丹亭”的解读
“一个源自昆曲《牡丹亭》的当代艺术展。一次多维度的艺术之旅。‘ 穿越 ’ 不仅因为爱,也是一种态度。”这是展览入口处纱幕上的文字,这几句话非常经典的概括了本次展览的精髓。
对于“自•牡丹亭”展览名称的解读,策展人吴洪亮认为“自•牡丹亭”一定不是《牡丹亭》。所谓“自”是源自《牡丹亭》,是当下人自己思绪中的《牡丹亭》,是此时的我与彼时《牡丹亭》的对话。这是一个因昆曲《牡丹亭》而生发出的当代艺术展览,而不是以视觉艺术的方式对《牡丹亭》的直白图解,更不是一次“看图说话”的展示。展览试图借《牡丹亭》经历一次“借尸还魂”的严肃游戏,抓住一点我们希望抓到,却常常忘记的东西。用最直觉的浅层感悟去触碰那些深层的,或许从表面看有些僵化的东西,更试图小小激活一下应该给我们更多力量的传统。
展览现场:蔡志松《人造天空》
“自——惊——寻——还”构成展览四大主题
“自•牡丹亭——当代艺术展”的展览主题模拟了《牡丹亭》的跌宕起伏的戏剧结构,不仅是戏剧的时间线索和展场的空间感巧妙转换,也将展场的作品气质按照主题进行了归类整合,使得展览气场呈现出一种各自不同又环环相扣的情绪呼应。
展览共分为4个板块,“自”“惊”“寻”“还”这4个字均源自《牡丹亭》。首先“自”,强化此展览的思考来自《牡丹亭》,可视为整个展览的引子;“惊”取自“惊梦”一折,希望这个版块先声夺人,呈现出“此处无声胜有声”的状态,强调虚拟世界与现实与现实世界的对撞,甚至东西方文明的回声;“寻”源自“寻梦”的片段,试图找到多种情愫叠加的复杂性与对象纠葛的冲突感;“还”则来自《牡丹亭》的另一个名字《还魂记》。更因为“还”代表回来,也意味着对再次拥有爱的期盼。从深层的理解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精神的一次面对未来的再回音。
展览现场 许达哉《梅花屏风》和刘庆和《屏风》
昆曲与当代艺术的邂逅
昆曲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珍品,其艺术的博大精深,在今天即是我们取之不尽的宝贵财富。《牡丹亭》是我国昆曲史上最具浪漫主义色彩的代表作,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流传下的一朵梦中奇葩,悠悠水磨腔,几千年来回荡在江南,飘逸于水乡,在无数热爱与珍视它的中国人心头萦绕。如何将昆曲这种经典唯美的艺术形式能够和现代人的生活想通,古典艺术的魅力如何在当代艺术进行有意味的再生,当代艺术家如何在传统力量中满血复活,本次展览的策展人吴洪亮及其团队在展览的创意和构思上以梦幻般精妙的设计,给观众一个近乎完美的解决方案。
展览通道旁的纱幔,“自”是展览的第一个主题
纱幕编织出梦幻展厅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但是相思莫相负,牡丹亭上三声路。”一进入幽暗狭长的展览入口通道,这些由灯光映射出的词句就在两侧高高悬挂的纱幕中渐隐渐现。高垂的纱幕和晶莹微弱的“光字”和白纱后面隐约朦胧的青竹、汤显祖的画像和文字,将入场的观众瞬间就带入了昆曲朦胧悠长的意境中。
走入展厅会发现整个展厅都是由纱包裹、编织、烘托出的一个巨大的“舞台”,所有的展墙都覆盖着透明的白纱,在展厅入口和几处间隔区,多重层叠的白纱和黑纱构成了半透明的纱墙,将展厅如梦如幻昆曲舞台效果衬托的格外浓郁。
由黑纱和白纱搭建的纱幔使展场具有了舞台感的效果
透过纱幔的“窗口”能看到卢甫圣《东方图像志系列》
艺术家创作多源自《牡丹亭》意境
本次展览邀请国内外重量级艺术家,从中国文化精髓中寻找东方文化特质,凭借当代艺术形式对传统文化进行再思考。来自井上有一、李洪波、王雷、徐升、蔡志松、丘挺、彭斯、彭薇、耿雪、季大纯、刘庆和、卢甫圣、许达哉、伊瑞、李晖、李帆等40位艺术家的85件涉及绘画、装置、影像等多种媒介作品,将传统昆曲艺术中的雅与俗、文采与人性、艺术与思想完美结合,优雅华丽的辞藻与追求人性的解放,巧妙融汇在当代艺术的先锋作品中。本次展览的作品创作多与《牡丹亭》相关,或直接取其视觉符号,或取其唯美悠远朦胧的意境。
展览现场:王雷的装置作品《羽》
展览现场:王雷的装置作品《羽》(局部)是用废报纸制成
本次展览的装置多以轻、薄、透、柔的材质来凸显展览主题。蔡志松的《人造天空》以人造纤维在展墙上创作出几朵蓬松硕大的云朵。王雷的《羽》创作源于《牡丹亭》女主人杜丽娘的牡丹图案的外服(帔),羽,作者充分延长了水袖的部分,像长毛的鸟一样,有着长长的双翼。最令人惊奇的是“羽衣”繁密的编制竟是用废报纸制成的。
展览现场:彭薇的装置绘画作品《石头》
谙熟传统文化的女艺术家彭薇本次展览带来了以透明胶片油墨为材质的《石》,一张张悬挂的胶片“石”构成一幅完整多重叠影的“石林”。
展览现场:文豪的的装置作品《幻相》
文豪的作品《幻相》以石膏粉翻模出一个个普通的塑料瓶形状,“瓶子”又立在一个石膏粉铺成的圆盘上,在顶光柔和的映射下,颇有一种庄重的仪式感。
李晖《惹尘埃》激光灯.镜子.烟雾机.不锈钢;2016
艺术家李晖的大型激光装置作品《惹尘埃》,作品占据了一处高达20米用黑布包围起来的密闭空间,是本次展览所占面积最大的一个装置演出作品。在宏大的“舞台”中央,强大的红色激光束映射下上演了一段浓墨重彩的昆曲表演。这一环节称为“月落重生灯再红”,对应了展览最后的主题“还”。
桐溪小婵-卢缓-钱若斐-王毅《愛人》材质:影像;2016
三件影像类小型装置作品值得一书。一件是《爱人》,这件作品是多人创作,最初创意及《牡丹亭》戏文的选择来自卢缓,中文戏文为桐溪小蝉所书,多媒体作品由王毅和钱若斐完成。这件作品的文本都是光影投射在层层的白纱上,隐约缥缈的光字在轻柔的浮纱下曼妙生辉。
展览现场:金江波影像作品《自然的另种状态》
金江波的影像互动作品《自然的另种状态》分为“水墨自然”“书法森林”“幻化之境”三个部分,作品的影像是透射在过道处,当人穿行作品时,水墨效果的书法文字、山水、植物、鸟兽的影像就映照在人身体上,观众仿佛行走在光影婆娑迷离的书法山水森林中。
展览现场:王霖版画及影像作品《白夜游之惊梦寻梦》
王霖的版画光影装置作品《白夜游之惊梦》也是来自牡丹亭的梦幻气质。在两幅黑白版画中,随着人呼吸的节奏渐隐浮现出明亮的蝴蝶和鸟的光影,如幻似梦。
展览现场:康蕾《距离》
展览现场:王冠军的《云染素笺花解语》
展览现场:丘挺《丘园养素园林系列》
本次展览的架上绘画的作者也是名家荟萃,丘挺、尹朝阳、彭斯、季大纯、郝量、王冠军等画家都拿出了自己的部分代表作品。康蕾的作品直接源自《牡丹亭》的意象。《牡丹亭记》系列组画采用片断式,不同场景情境下的闪回,呈现《牡丹亭》记忆当中的意蕴和情绪。《距离》的戏剧人物用坦培拉技法,追求通透、朴素,温润的质感。或厚或薄或浓或淡的蓝色透明色层不断地罩染,层叠,交错成形。
井上有一-《愛》材质:纸本水墨;尺寸:124.5×184.5cm;1972
书法作品中,日本艺术家井上有一的《爱》,以单纯的黑白结构和汉字书写中蕴含着更多的意象与寄托,这件作品也正契合了《牡丹亭》中“爱”这一伟大的主题。
其他代表作品
金泽友那-《此时无声》影像;2016
伊瑞《舟》材质:-纸本水墨;尺寸:191X428cm;-2008
文豪《青竹》材质:竹竿;尺寸500cm;2013
展览现场:杨牧石的装置作品《错乱》
展览现场:王雷的装置作品《侖》
白谦慎 自牡丹亭题字白
“自•牡丹亭——当代艺术展”将持续到2016年9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