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项目简介]
天津美术网讯 青年艺术学院是由青年艺术100与名泰文化联合发起的项目,坚持致力于研究和推广青年艺术生态,丰富现有展览与活动的多样性。
2016年起,青年艺术学院推出楼上实现版块,以名泰空间二层的小型会议厅室内外空间为基础依托,长期邀请青年艺术家、青年策展人及艺术小组创作场域艺术,以1个月为期,进行展示及相关推广。自2011年创始起,青年艺术100始终致力于构建一个服务于年轻艺术家的平台,与当代青年艺术生态共同成长。从中国国内巡展,到各类跨界项目、虚拟线上展览、艺术奖项、公益活动、互动活动等,我们坚持不懈地推动青年艺术的发展,同时,在宣传与推广青年艺术家、引导艺术家走向社会及公众、鼓励观众参与艺术互动等各方面都在既有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尝试开展新的探索。
“楼上实现”这一项目是2016年全新推出的展览系列。其目标之一是通过支持青年实验艺术,激活和展示青年艺术100艺术家的全新面貌。其次,我们希望当代艺术能够走下高阁,走向观众。我们将针对每期展览开展一场联结艺术家与观众、艺术家与艺术家、艺术家与艺术爱好者等多方的讨论,实现艺术家与观者的直接沟通,使观众能够更顺利地了解当代艺术,甚至成为艺术的参与者。在这个实验项目中,我们将视角放大到整个项目的完整过程。我们关注对于空间SPACE的个性化解读,对于艺术ART的独特视角,注重体验EXPERIENCE的创作过程,每一期举办一场关于艺术家的分享DISCUSSION,以及留存展览全过程的记录DOCUMENTATION。我们将会以文献档案的形式,收录每一位楼上实现艺术家的参展经历。
我们希望楼上实现项目能够作为当代青年艺术中一次有益的尝试,在成为青年艺术家创作生涯中一次机遇与挑战的同时,打破艺术的常规方式,让当代艺术更加贴近观者的心。
[空间]
[艺术]
策展文字
20世纪后半期以来,后现代主义美术强调多元性和非固定性,当代艺术的日趋多样化。 以去境界和去中心为方向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领域剧变,直接导致了艺术观念的扩大以及审美水平的变化。在这样的境况下,为了更好地了解和诠释当代艺术,我们需要新的视觉体验和信息。观众、艺术家以及作为二者纽带的策展人及评论家,都需要为认识、创造和传播新视觉、新信息而不懈努力。
全球化语境下,地理划分与国家界限的日渐模糊使得当代艺术逾越了地理区域化概念,转变为以观念和价值为导向的判定体系。今时今日,我们不需要区分“中心和边界”、“东洋和西洋”,而是从艺术语言本身的分析入手,求索艺术作品的价值。某种程度上来说,当代艺术观众同样需要更加努力,从而更好地欣赏和阅读当代艺术。
自2011年创始起,青年艺术100始终致力于构建一个服务于年轻艺术家的平台,与当代青年艺术生态共同成长。从中国国内巡展,到各类跨界项目、虚拟线上展览、艺术奖项、公益活动、互动活动等,我们坚持不懈地推动青年艺术的发展,同时,在宣传与推广青年艺术家、引导艺术家走向社会及公众、鼓励观众参与艺术互动等各方面都在既有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尝试开展新的探索。
“楼上实现”这一项目是2016年全新推出的展览系列。其目标之一是通过支持青年实验艺术,激活和展示青年艺术100艺术家的全新面貌。其次,我们希望当代艺术能够走下高阁,走向观众。我们将针对每期展览开展一场联结艺术家与观众、艺术家与艺术家、艺术家与艺术爱好者等多方的讨论,实现艺术家与观者的直接沟通,使观众能够更顺利地了解当代艺术,甚至成为艺术的参与者。
楼上实现首展,我们邀请到2013年及2014年青年艺术100的参展艺术家罗蔷。作为跨媒介艺术家和独立策展人,罗蔷擅长综合运用绘画、装置、影像、声音艺术等各类媒介建立与观众的良性沟通。本次展览中,除了4件极具个人风格的平面作品之外,罗蔷根据空间改造了她的两件作品,分别是声音装置作品《多余的实验》(2015)以及影像作品《国王长了个驴耳朵》(2016)。其中,《多余的实验》的首次尝试是在韩国潭阳的竹林中,本次罗蔷依照空间重新安置了这件作品,使其与影像作品《国王长了个驴耳朵》相辅相成。展览以“幻境”为主题,呈现罗蔷创作中将各类意象拼凑成为亦真亦幻的场景,带给观众丰富的视觉体验。2016年6月3日,我们将进行一场艺术家分享会,由《幻境》展开,围绕青年艺术家创作展开讨论。展览将持续到2016年6月24日。
——韩宇钟(青年艺术100高级策展人 )
2016.5
造梦者
观看罗蔷的作品,总觉得她是讲故事的个中高手,她擅长将一个个意象连缀成篇,说得优雅有致,让人如临其境。
《多余的实验》仿若电影里的一段场景。罗蔷把场地内的一小片竹林装上计时器,调到一些不存在的时间,红色数字频频闪动提示着一场莫可名状的灾祸;音箱打开,逐渐加快的脚步声和逐渐急促的呼吸声心跳声,在哔哔的倒计时声中令人焦躁不安。不久,旁边的办公室里有人忍不住冲出来说,“让我好焦虑!”
我们默默的将声音关小了一些。罗蔷坦言,这个场景正源于焦虑。她曾在韩国谭阳的竹林深处第一次实现这件作品。起先,她感喟于旺盛的竹林体现出的良好的自然保护,然而转念一想,看似自然的竹林不也是人工意愿的结果吗?当某时某刻人类有了新的偏爱,大片的竹林可能刹那间被毁灭殆尽,取而代之新的人工选择。自然与人这一对永续的矛盾让她想象出如是的场景,她为我们还原了一场噩梦,不寒而栗,心惊肉跳,却恍惚自己是梦是醒。
这样的罗蔷,虽然身兼艺术家和策展人的双重身份,却更像是以导演的思维方式来创作和策划。参与和观察生活,提炼或截取日常片段作为素材,依此塑造场景,讲述故事。她的作品呈现出一种冷色调的叙事气质,似乎观者对于艺术家的最初想象都不会如同她本人那么温暖亲切。实际上罗蔷在艺术圈中人缘颇佳,她的思路也如同典型的双子座一般灵动跳脱。
《多余的实验》因为其思考逻辑的层层递进也提示了多种呈现的可能性。罗蔷偏爱在大片自然生长的竹林里实现这个扣人心弦的长镜,在勃然大怒的自然面前人显得格外渺小无力。或可在人造空间里排布高大的同型制的竹子,以人工的方式筛选尺寸,人工抛光打磨,甚至人工削尖一端,并在“竹林”中留出供人穿行的小径—— 来凸显人类控制欲的极致。作品的可能性也使得它更加丰富。笔者私以为依着罗蔷的天性,叙述善或唤醒善仍是本能的选择。
罗蔷说,看待艺术,我跟大家一样,没那么好也没那么差。并不会自视为守护艺术神圣领域的精神卫道士,也不会把艺术追求当作儿戏闹剧。我的坚持可能只是当我可以选择更优渥的生活条件时,仍是更愿意去实现一个曾经不能实现的作品方案罢了。
就像是一个造梦的人。
——文/ 沈军
[体验]
*布展记录
[分享]
分享会记录文字
时间:2016年6月3日(周五)下午1:00 - 3:00
地点:名泰空间2层
关键词:身份政治,自然/环境
分享人:张理耕(ArcSpace创始人,独立策展人及艺术家),罗蔷(跨媒介艺术家,独立策展人,OnSpace执行策展人之一,“罗话儿多”栏目总策划),王将(概念艺术家,独立策展人,OnSpace执行策展人之一)
(以下对话中,张理耕简称为“理”,罗蔷简称为“蔷”,王将简称为“将”)
理:我觉得《楼上实现》这个项目很有趣——首先它真的是在“楼上”,其次它本身是一个很丰富的空间,也谢谢罗蔷找到我,今天下午我们想与大家一起聊聊一些比较具有延展性的话题。首先我想问罗蔷的是,在有着阵营区分的艺术环境中,应该经常受到女性艺术家这个身份带来的压力吧?
蔷:其实我从大学读书时候开始,就一直收到身份这种问题的困扰。我也读过一些相关的书籍和文章,比如《为什么没有伟大的女艺术家》(Linda Nochlin,《女性,艺术与权力》,2005)等等。在国外这个问题总是被拿出来讨论,某种程度上它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由社会制度、教育机会与资源不均等原因造成的。人们会说男女艺术家的关注点不同,男性艺术家的作品更有力量,更着眼于社会问题和在艺术史中的定位,而女性艺术家通常更关注自我感情,关注家庭生活和身边的事情。这让我感到困惑,为什么人们认为女性艺术家不能关注更大的问题?
理:首先呢,我觉得我们可以存疑的是,对于男艺术家是问题的问题究竟是不是一个问题?比如摄影,镜头对于男性来说,可能是情欲和性的一个出口。很多时候创作无外乎想象,拼接,语言转换而已。另一个方面,男性心理可能更需要一个认同感,更在乎在艺术史上自己的位置。而女性艺术家面对自己问题,反而能够更纯粹。其实好的艺术殊途同归,我们希望看到的是艺术家真诚地探索对于自身更为紧迫的问题。
蔷:其实某种程度上艺术家都讨厌被归类。前段时间我和王将策划的《尖先生与卡小姐》项目也是对身份问题的讨论。这次展出的《国王长了对驴耳朵》这个作品也是具有政治意味的,竹子作品又是关系到环境和生态的,一些人说这一看就是女艺术家的作品,也有一些人就会问我说政治跟你有什么关系?
将:我觉得作为男性艺术家来说,关注女性艺术家的创作体现出的正是我们对于女性的一种关怀。因为她们处于相对弱势的一个状态,那我们要鼓励女性关注自我的问题,实现自我。身份其实是一种刻板定义,衍生出性别政治的问题。
理:身份政治其实更多地属于日常政治的范畴,跟我们常说的思想政治两个概念。思想政治探讨权力运行的形态,它某种程度上缩小了政治的概念。日常生活中,政治是更广泛的概念,无所不包。那其实我们就聊到了身份政治这个问题。
将:身份政治是一个特别好的问题。在艺术圈我觉得这个身份政治除了男女之外,还有一个人的单一身份和多重身份的问题。像现在我们出现了很多同时是艺术家,策展人,甚至独立空间运营的身份,我想问怎样的背景导致新身份交融的出现?
理:文化背景的更新吧。
将:对,它是一个时代背景的要求。这个时代呼唤复合型人才的出现,在艺术领域,它就要求了兼有艺术家、策展人身份的新艺术工作者的出现。
理:我觉得你说的这个更像是一种后现代的后遗症。分工最后会走向集权。身份综合本身是一种集权的倡导。
将:不, 这是艺术系统内部的权力结构、资源重新分配的必然结果。是一种对于固有伦理观的挑战。像前阵子热映的电影《师傅》、《老炮》,它重新强调了“规矩”这个词,60、70后对此颇有感触,但是80、90后就觉得是扯淡。以往的艺术权力机构给具有独立精神的艺术家很少的空间去发挥自己。就必然导致了先锋分子会引领这种话语权的更替,这对于历史演进很重要。
理:王将的观点都是基于你对于以往历史的相信。其实是以一种历史书写的心态在思考自身的身份。
蔷:王将就是以艺术史为基础在进行艺术创作的男性艺术家。
理:其实性别政治是个热门话题。我们身边充斥着女权主义、后殖民主义等等类似话题探讨。我觉得单看艺术市场来说,中国艺术圈更像一个江湖。分门派、有比武、选盟主,自成一体,究竟历史的演进过程是由一个推到另一个来实现的吗?未来对于现在的整理,也许不会纠结于事件,而是事件背后集体提供的信息。
将:像交互设计的出现,它也是在历史演进之下,一种综合身份和方式的更新。
理:历史真的能取代我们的经验?我对此存疑。
理:这是我第一次看到竹子作品的实物。这件作品一开始是在哪里实施的?
蔷:第一次是在韩国潭阳。刚开始我见到潭阳的竹林,特别喜欢那里的生态环境。山下人也都依靠着竹林生活,制作竹制品贩售。一开始我觉得韩国人的环境意识很强,要是能在中国也有保护的这么好的竹林就好了。但观察了一会儿我发现这些竹林其实也不像是纯自然的,有人工处理的痕迹。突然我就想到,当我们觉得竹子是好东西的时候我们会种植和维护这片竹林,当某一天我们觉得别的更好的时候可能就会把竹子都砍掉换上新的物种。这是一种人类妄图对自然的操控。所以我用爆炸用的倒计时器绑在竹林上,调到一些不存在的时间,配上急促地喘息声和警报声,把自然环境拟人化,营造一种被自然绑架的焦虑感觉。
理:我觉得你的用词很有意思,你用“环境”,而不是“自然”。环境更像是政治的用词方法,表示一种人化的自然。
蔷:对,环境就是人为去改造的自然。其实人与自然就是绑架与被绑架的关系。然而改造环境的决策权在百分之一的掌权者手里。并不由我们决定。
将:其实是人与自然相互绑架,或者人被人绑架。
理:就像自然与自然法的概念,从来都是滑动的。
理:罗蔷给我们讲讲《国王长了对驴耳朵》这件作品吧,它最初的呈现就是这样的吗?
蔷:去年冬天我参加了I: project Space举办的跨时空的朗诵会。我想要展示从80年代到现在的小孩的状态,在小朋友朗诵的过程中,表达不断被打断。我小时候就是一个总爱跟老师 唱反调的小孩儿。
理:小学是个特别神奇的地方。学校里,老师把成人世界的规则掰碎细化,而且更加强硬。
蔷:对。所以最开始,我想用磁悬浮的方式让一些大麦悬空出现,大麦尖端绑着刀片,摇动的时候刀片碰撞出尖锐的声音,整体是一个小音箱装置。这个方案很难实现,技术上或者资金上都有困难,所以我就选用了自己最熟悉的方式。最初想要挑选36个小孩朗诵一首童话诗,考虑到教学难度和效果呈现的把控,我就把自己打扮成了36个不同的人。其实像这样一群人的呈现也参照了歌队、戏剧这类舞台艺术形式。驴耳朵的故事是一个家喻户晓的童话,讲的是理发师陶德发现国王长了驴耳朵的秘密却无处言说,最后挖洞对着泥土说了,次年长出了麦子把秘密播散出去的荒诞故事。这个故事有很多版本,在韩国是对着竹子说秘密,在德国是树洞,然后树叶吹出的口哨声听起来像“国王长了对驴耳朵”。一提到理发师我就想到现在很多理发师都是东北人,经常对着客人说“哥,你发型真不错”这样的形象。我就把这个故事改编成了一首童话诗,做了这件作品。
将:麦子是这个作品中一个有意思的符号,其实麦子本身是有政治隐喻的。
蔷:麦子是被人类驯化的,象征着人民。
将:麦子也是界限的标志之一。因此衍生出部落的概念,国家的概念,然后有了政治,有了法律,然后追溯真相。
理:但是我更相信,这世界上是没有绝对真相的。法律最求用正常的算式得出结果,求得逻辑真相而不是真正的真相。因为当我们只关注某一个真相的公义性的时候,很有可能会导致整个算式的混乱。
将:所以你是法律虚无主义者。
理:法律是实政,法学有可能是虚无的。追求程序的正确,得出的结果不一定正确。
蔷:所以我的故事里陶德收了国王5个金币,也是有特殊意义的。5个金币嘛。
理:五毛党。种五毛得五毛并且操纵真相了。然而现在有了虚拟树洞——互联网,很多人开始分享秘密。
将:我唯一的秘密就是我是王羲之的后代。
……
蔷:说回男女艺术家吧,为什么你们觉得《驴耳朵》一看就是女艺术家的作品呢?
将:因为有很多花俏的处理吧。
理:可能对于女性来说,艺术有种照镜子的感觉。男生更多的是身体某一部分的延伸,就像摄影是欲望的凝视。我觉得可能用男女不如用阴阳来形容准确。
将:对,用阴阳来分类。其实分类本质上是一种更容易被认识和接受的方法,策展人将艺术家分类。
观众甲:这个观点涉及到视角问题。从宏观上研究,大量的样本中男女艺术家必然产生出差异,这是由于生理、心理甚至社会历史决定的,在这么广泛的样本中,个体差异性肯定存在。我们想要讨论的其实更多是微观视角,怎样在判断一个个体艺术家的时候,避免不自觉地带入共性而否认差异性的问题。
理:就像数学这一学科的发展在哥德尔不完备性定理提出真与可证是两个概念之前一度产生危机一样。每一个唱机都有它不能放的唱片。不思考就产生混沌,思考却减少世界的可能性。因而产生了身份政治。讨论它也就有了意义。
(以上内容为根据对话进行的不完全整理。)
《楼上实现》
出品:青年艺术100
主办方:青年艺术100 组委会
学术主持:青年艺术学院
中国现当代美术文献研究中心
承办方:北京名泰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协办方:名泰文化,58 艺术
《楼上实现》一
Upstairs Practise One
策展人:韩宇钟
责任编辑:沈军
美编设计:沈军
Curator: Isaac Han
Editor: Aleta Shen
Design: Aleta Shen
2016 年6 月24 日刊
24 June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