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不可避免”李衡个展开幕现场嘉宾合影
天津美术网讯 2016年7月8日,“不可避免”旅德艺术家李衡个展在北京侨福芳草地画廊开幕,展览源于李衡2013年十月完成的一幅作品,同时与他的一场事故和遭遇有关。展览以“不可避免” 为名,重新叙述了命运与艺术之间的遭遇,探讨了这种深刻的偶然性是如何以内在的方式影响了艺术家的思考,并强化了李衡绘画的精神性与命运感。本次展览是李衡在国内的首次个展,将呈现其近年的代表作以及最新的实验动态。
在展览现场,策展人郑闻告诉我们:李衡本次展出的草之系列,并不是对于客体化的“草”及其所代表的物质自然进行的单相度写照,而是由作为艺术家绘画语言和精神载体的“草”,在绘画空间中的一场盛大表演。而李衡的绘画近九年来持续的演进与嬗变,代表了艺术家在不同国度不同艺术语境中,发展出独特的绘画语言,并始终阐释了“人性”的普世意义。
侨福集团执行董事黄建华在开幕式上致辞
李衡先后就读于中国中央美术学院附中、俄罗斯圣彼得堡的列宾美术学院、德国纽伦堡艺术学院。作为一名先后接受中国、俄罗斯、德国最高艺术教育的画家,李衡兼具古典绘画与现代艺术的修养,横跨东西的文化视野与敏锐的艺术直觉。在笔者看来,中央美术学院附中的教学理念注重基础课的训练,同时也会强调艺术来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的艺术理念;而俄罗斯的绘画风格及艺术价值观又与中国的艺术教育体系不同,画面强调构成,包括构图、包括绘画表现的主题题材及具体内容;而德国更加是表现主义为先的绘画理念。三个不同艺术审美体系给了艺术家李衡多个观察绘画的视角和艺术表达的角度。
艺术家李衡(左)与本次展览策展人郑闻
艺术中国记者舒舒在展览现场采访了艺术家李衡,在问及德国的求学经历与中国、俄罗斯有何不同时,李衡说:“到了德国(2003年前后),我把在中国和俄罗斯的作品给教授看,教授说:100年前,我们这么画。当时我就崩溃了!十几年过后,现在我在回头看,才理解德国教授说的那句话。艺术有它的地域性、时间性(历史性)、种族性、宗教性,同时还受经济、科学技术、政治、文化等等不同属性的影响,这是一个庞大且不断变化的艺术价值形成过程。作为一个个体,我有的只是局限性。所以,我会尽可能多地去各个国家看各个时期的各个种类的艺术展,同时也尽量精深地学习艺术史,其目的只有一个,不要让它们成为我创作路上的框框。”
Untitled无题1512,-200x250-cm.-oil-on-canvas
黄建华先生观看展览
提到这次展览的主题,李衡也颇有感悟的讲到:“不可避免”,是我2013年十月完成的一幅作品。当时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在前后五张画面中寻找暴风骤雨爆发前的宁静。画完第五张,我很满意,还没来得及取名,第二天就进医院了。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我躺在病床上不能动弹,肉体虽然疼痛,但我知道,暴风雨已经过去了,我终于找见了那如迷一般的宁静。于是,那张画就有了名字。这段寻找的经历,使我在一片杂草丛生布满荆棘的精神荒野里又迈出了一步,它将一直影响我,是我宝贵的经验。而无论最终我能走出多远,其过程与代价,都不可避免,尽管那些过程和代价是无法想象的。
Untitled无题1605,-200x195-cm.-2016,-Acrylic-and-oil-on-canvas
艺术家李衡在开幕式上致答谢辞
李衡的作品带着一种宁静、一种思考、有种蓄势待发的力量,同时又感觉到一种孤独,笔者如实将这种感受讲给艺术家李衡,李衡随即和我们分享了这九年来的绘画感悟:
首先,孤独是一种力量,它决定了人与人的不同,也决定了我的作品与其他艺术家的作品不同。
再者,近九年里,通过画草,我渐渐体会到另一种力量,它不强烈,而是温和;它庞大无界,却包罗万象。这力量让我身不由己地渴望看到它的“极大”的同时看到“极小”。它已远远超越了个人心态和情绪。天、地、茫茫草海。每每完成一幅作品,我总有一丝悲伤油然而生。茫茫草海扎根大地,身陷黑暗,根根草茎面冲苍穹,也面冲着我。如芸芸众生,苦海无涯,我身在其中,同感其苦。于是,画面中就出现了光;于是,我心里就有了希望。那种力量,便是慈悲。
然而,我能看见的实在有限,未知让人敬畏。敬畏同样也是一种力量。于是,我的画面中就又出现了抽象的层次,与我目能所及的天、地、草融为一体,或许这样才更接近造物主所造的那个世界。所以,我常想:我们注视着草,就像造物主注视着我们,艺术行为则是我们本能地对他的模仿,奔向大爱!
迹象,-120x155-cm.-2014.-布面油彩
展览开幕式现场
星辰-To-the-stars,-75x80-cm.-2014,-oil-on-canvas
Untitled无题1517,-170x205-cm.-oil-on-canvas
展览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