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天津美术网讯 2016年7月23日,“内•向”张啸天个展在北京锦都艺术空间圆满开幕,此次展览由张子康先生担任学术主持,荣剑博士担任策展人,共展出艺术家张啸天2015-2016年的抽象艺术作品数十件。
本次展览主题定为“内•向”,“ ‘内’可以理解为艺术家内在坚守的品质、内在的意义、内在的修炼,‘向’理解为一种向外扩张的诉求、一种表达,这是我们在理解艺术内容和形式的时候,一种作为传统的语言的表达被置换为新的具有当代艺术意味的一种语言形式,这种定位符合艺术家本身及作品的面貌。”策展人荣剑在接受新浪当代记者采访时说。
张啸天,出生于浙江乐清,2006年后来到北京从事艺术创作,2007年至今一直从事抽象艺术创作。今年是张啸天来北京从事绘画艺术的第十个年头,这次展览可以说是对他这些年成果一个集中的汇报。张啸天试图摆脱西方抽象艺术的影响,重新思考作为一个中国人对物质和精神的理解,力求在具体的创作实践中,把这些思考转化为视觉经验。用自己的独特的表现方式(在画布上不断刷色、冲洗、打磨而留下斑驳龟裂的痕迹),用其视觉的经验提炼,寻找抽象的,超脱物质的精神迹象,去传达作品给观众带来的艺术中的文化思考。
展览现场,还举办了由张子康和荣剑共同主持的“艺术面对面—对话张啸天”学术研讨座谈会。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艺术评论家、策展人王端廷,艺术批评家、策展人杨卫,哲学博士、艺术批评家、策展人夏可君,哲学博士、艺术批评家、策展人郝青松,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五画室主任孟禄丁,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绘画系主任段江华,“世界艺术”主编、策展人徐亮,华东交通大学当代艺术研究院院长朱明弢,独立策展人长风,独立策展人王澈,艺术家张啸天等出席了研讨座谈会,到场的嘉宾踊跃发言,针对张啸天的抽象作品发表了各自的解读。
本次展览学术主持、中国美术馆副馆长张子康发言说,“张啸天是一个特别努力、善于探索、不断试验、不断追求的艺术家,在艺术道路上不断尝试探索各种方式,作品经过不断地打磨、涂抹直至满意。他很早就确定了很早就明确了艺术的方向,用中国人的思维模式,依托对抽象画的理解,用自己的方式去呈现抽象作品,重视创作的过程,不断地努力,把作品做到了一定水准的高度上。他的经历、性格、理念使得其抽象作品与众不同,是值得中国抽象艺术家去讨论的。对他有一个很高的期待,相信在下一步的创作中会达到更高的高度”。
本次展览策展人、锦都艺术中心艺术总监荣剑博士发言说,“锦都艺术做抽象艺术十多年,选择艺术家作品,首先考虑的是作品的学术性,其次,在美术史上的独特性。张啸天的抽象作品反映了他个性化的东西,很难归类为西方的某种抽象艺术,在某些方面看,大色块、一件作品一个色调等,大致比较符合西方的单色绘画,但是,他画面确是非常丰富的,在一个色调里面表现的丰富性又是单色绘画难以涵盖的。张啸天的作品内在的想法是比较多的,很难用西方的某种绘画语言来表现。作品内涵的力量是比较强大的,画面经过不断的打磨,通过打磨覆盖,由内到外的渗透出来”。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艺术评论家、策展人王端廷发言说,“张啸天的抽象作品具有中国抽象绘画的共同特征,注重制作性。他的创作是在层层的涂抹、打磨后呈现的一个画面,显示了强烈的时间性,这个是中国许多抽象画家的一个共同特点,它构成了与西方抽象艺术的一个重大差异。西方抽象艺术被称为形式主义艺术,主要有几何抽象和抒情抽象两种类型。张啸天的抽象艺术延续的是中国写意艺术的传统,跟西方的几何抽象和抒情抽象都不同,他表达的是一种宁静、空朦的境界。把创作的过程作为重要的艺术价值,享受艺术创作过程,因此,有人将这类抽象绘画称作“都市禅”,是一个修炼的过程,通过修炼达到一种超越社会、超越物质世界的目的。这样的抽象形成了一种与西方抽象艺术不同的局面,某种意义上是中国人对抽象艺术的一种贡献”。
艺术批评家、策展人杨卫发言说,“”张啸天原来的抽象还是在表现抽象,现在的作品已经内化成一种观念,在画面这个载体上通过不断的打磨、覆盖等艺术语言来呈现他的抽象艺术观念——表达流逝的时间及空间的观念。这个创作过程跟传统里的“禅意”关联,区别于早期作品去表现禅意,而是表达的过程本事就是禅意,最后呈现的画面能感受到它的层次性,不再是单一的写和画的概念,通过形式的层次叠加,我们看到了他画面背后的一种丰富性。通过这次的作品我们能看到张啸天在不同抽象艺术领域——冷抽象、热抽象、意象类抽象、抒情抽象、表现主义抽象、观念性抽象、极简主义抽象等的独特性,这也是赢得他个人的面貌和位置的立足点。这个空间还是比较大,希望张啸天在下一步的创作中将更多的语汇引入抽象观念中,可能会更加丰富、更加斑斓”。
哲学博士、艺术批评家、策展人夏可君发言说,“看到这批作品时比较惊讶,张啸天的抽象作品达到一种非常高的水平,作品的完整度比较好。他的抽象作品有其独特性。从材料上看,张啸天的作品材料经过多遍打磨,作品本身的中国气息浓厚,做出了中国传统文化所谓的‘包浆’,经过反复打磨,潜移默化的将时间的积淀、时间痕迹等带到抽象中,看作品原作就像腐蚀过的墙壁,像传统文化中‘把玩’的痕迹;从平面上看,作品表面的肌理感、作品的笔触、斑驳陆离感、凸凹起伏感、色彩本身的色斑等,看起来若隐若现、似有似无确处理的很高级,而且也增加了画面的丰富性;从画面形式上,形式语言上看画面像撕裂的网状般裂纹,把裂纹斑驳的痕迹在平面基底上留下了强有力的痕迹。把时间性包容到画面中,用时间来克服空间,达到中国传统文化‘虚淡’的意境”。
此外,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五画室主任孟禄丁,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绘画系主任段江华,“世界艺术”主编、策展人徐亮,华东交通大学当代艺术研究院院长朱明弢,独立策展人长风,独立策展人王澈等也各自表达了见解。研讨会结束后,嘉宾参观了展览。
展览将在北京朝阳区酒仙桥北路9号恒通国际创新园C9号楼北门-锦都艺术空间持续至8月22日。